冯娜(白族)|获奖作品:《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奖感言
冯娜
冯娜:女,白族,1985年生于云南丽江。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寻鹤》《唯有梅花似故人——宋词植物记》等。
就在我得知有幸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时候,我重读了奥登的《以叶芝为例》。奥登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我们自己相比,叶芝作为一名诗人在他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曾面临过怎样的困难?这困难和我们自己的相比起来有多少重叠之处?它们相异之处又在哪里?对于两者的差异而言,我们可以从叶芝处理他自己时代的方法中学到什么,它们能够直接地、不假思索地被我们拿来处理自己的时代难题吗?”我想,作为一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诗人,我们也很有必要时常这样自问。此外,从伟大的民族文化、优秀的诗人和诗歌传统那里我们又该如何学习面对自我、他人以及面对时代的方法和精神?
在诗人叶芝生活过的100多年后,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交互性极强、现代科技迅猛发达的时代。现代科技和传媒不仅改造和规训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领略了人类多元化的生存图景和生命风景。而世界,呈现出巨大的统一和巨大的撕裂:人类渴望着“诗意地栖居”,却依然在不断经历战争和灾难;诗人们一面挽留着田园牧歌的缓慢,一面目睹城市化浪潮袭卷昔日家园,人们大规模地离开土地;伴随着对宇宙勘探的深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也在飞速拓展……在近20年的诗歌写作中,我深深感到在这个时代一个诗人的困惑和艰难。时代不仅考验着我们洞察事物本质、甄别时代趣味的能力,更加考验着我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对共同命运的体认——这需要我们付出耐心、爱、悲悯、智慧和良知。
对于个人而言,写作更多时候是对自我的教育;它包含着对自己认知方式的塑造、对自我天赋和创造力的挖掘、对自身盲从和偏见的纠正,以及对自我完成的一种要求。《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一书就是阶段性地呈现了我——一个少数民族的后裔,在边地与城市、少数与多数、辨认和怀疑之间,在如何锻造自己的心灵风貌。从这个意义而言,我更倾向于将“骏马奖”这样的褒奖视为对我的一种鼓励和提示,诗歌赋予我们的尊严和荣光将引领我们更加自觉地走在“成为一个诗人”的路上。而一个被诗歌选中的人,将始终勤勉始终清醒,接受诗歌对我们的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