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冯良(彝族)|获奖作品:《西南边》获奖感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09月24日22:09

冯良

冯良:女,彝族。1963年生,四川凉山人。中国藏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西藏物语》《秦娥》、散文集《彝娘汉老子》等。

很高兴《西南边》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谢谢评委!

“西南边”特指我的老家凉山,它掩藏在山重水复之处,历来少人至,其风物人情也少人知。

明清以降,至1949年,凉山彝区各方以土司、头人为号令,自我封闭,更与外界相隔离。人类学家、藏学家任乃强先生1932年曾借用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铜豌豆”,形容凉山彝人为“中华民族之铁豆”,其实也是在遗憾自己不能像进出藏族地区那样,自由进出凉山彝区做社会调查。与任先生同时期的马长寿、林耀华先生历经艰险,全靠在凉山彝区一站一站的保头接应,才完成了自己有关凉山彝族社会历史的田野考查。而一般商旅进凉山之难,用“难于上青天”作比方,一点也不为过。

凉山解放,民主改革,藩篱尽拆,凉山与内地、彝族与汉族等民族密切接触、互动,凉山彝族社会更加密切地融入国家政治生活,推演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万不同背景的边地居民在心理上和文化上的碰撞和融合,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因此更加生机勃勃。这也是成长于这光荣年代,包括我在内的边地人的幸运!

17岁,我离开凉山老家,北上读大学、生活、工作,凡40年。其间,行迹远至西藏十余载。同期,也创作、出版有西藏题材的长篇、短篇小说。

但纵然时空相隔,凉山都不曾离开我哪怕须臾,她是我生命的缘起、情感的依托。岁月流不走的记忆、前行的脚步,那些深怀冷傲、倔强,却掩不住奔放、幽默的族人,无论彝族、汉族,还有他们的人生,带着大时代巨变的深远回响,那激荡的、传奇的、英勇的、赫赫声名的、深情的,还有机智的,甚或狡黠的,何其珍贵,犹如珍珠。从1980年代后期至今,他们串联起我对老家的文学表达。

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家乡在激励我,在对她的回望、怀想中,文学的翅膀由此展开。最后,我还要对《收获》杂志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说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