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开心的罗罗罗》:快乐的幼儿教育
来源: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 | 吴振尘  2020年10月21日08:55

汤素兰在序言《新父母·新儿童·新文学》中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有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细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能表达作家的儿童观,描绘孩子与周围世界的人、事、物的关系,更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谢乐军幼儿小说《开心的罗罗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就是对此进行的生动实践,在湖南幼儿文学的长篇故事创作中,这也是一次空前的成功的实践。

全书的主角是罗罗罗,在第一个故事《采购员》中出场时他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故事通过罗罗罗的名称由来、啦啦队买哨子、郊游买手电筒等事例,显示了罗罗罗开朗、积极、热心的性格,集体观念很强。之后有二十个故事写幼儿时期的罗罗罗,因此整本书可以看成是一个幼儿文学故事集,作者在其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幼儿教育的思考。

一、从童心出发,表达自己的教育观

幼儿都盼望老师表扬,得到小红花。《受表扬》写罗罗罗吃午餐的时候,认为吃一碗饭得一次表扬,再吃一碗就能得到更大的表扬。由于老师的表扬形成一个导向,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还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这个程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建构主义儿童纪律观反对对儿童进行奖惩,以为这会破坏世界和平和谐与民主的观念。[2]

《母亲节》写母亲节罗罗罗要送给妈妈一份最好的礼物。妈妈说:“只要你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肯学习的乖孩子,就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用书面化的语言,完整地、正式地表达了社会/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幼儿对此照做,比如自己出去重新敲门,表示讲文明、懂礼貌。帮助妈妈洗菜、拖地板、开洗衣机、给花施肥,表达爱劳动。来了一个画家,妈妈说“快叫爸爸”,罗罗罗就叫了爸爸,而不是到书房去喊爸爸。这里面体现对乖孩子这个词语的误解,妈妈因此脸红。罗罗罗给妈妈捶背,也是乖孩子的体现。妈妈讲睡前故事,他尽管要睡了,还是一直让妈妈讲下去,这也是乖孩子的表现。幼儿一条条符合成人的标准,而不是从自然的、天性的角度出发。

《反义词》写语文课上学找反义词。结果是,“梅老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眼泪流了出来,忙用纸巾擦着眼泪跑出了教室”。找反义词的设计,巧妙地集中了成人教育与儿童之间的不同或矛盾。儿童符合成人的教育要求,但这要求却带来了滑稽的效果。

《狼外婆》写西方故事文化与现实产生的联系。喊外婆为狼外婆,妈妈说他不懂礼貌。外婆杀鸡给罗罗罗吃,他反对:“不能杀死大公鸡!”儿童的爱心与现实杀戮之间产生了矛盾,童心影响着现实。故事结尾,罗罗罗联想自己吃过的许多大鸡腿,“觉得自己也像一只小黄鼠狼”。这种思考、这种写法也是很可贵的。

童心的表现,贯穿着全书。又如《爱心糖》写罗罗罗把爱心糖给爸爸妈妈吃,“你们吃了永远不会变心,我就不会没有爸爸妈妈了”。《买汽车》写公交车上罗罗罗拿玩具小汽车给一个小朋友,为妈妈换了座位,玩具小汽车却被小朋友带下车了,显现出童心童趣。《小坏蛋》写妈妈形象化的引导,符合幼儿改变挑食等不良习惯的教育策略。

二、在幼儿独立中,表达幼儿教育观

建构主义者的规训方式能帮助大多数儿童很快学会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他们内在的矛盾,并学会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2]12

家长为了培养罗罗罗独立生活的能力,把他送进全托班。幼儿园的铁规矩是,周一到周五家长不许探望。这种设计或现实,也并非是科学的。割断幼儿和父母等家长之间的关系,否定家园合作,其中有着非人道的变异教育观因素。《打电话》写幼儿半夜通过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体现了天性中与家长沟通的渴望和需要。

同伴冲突是幼儿园中的常见现象。《吃点心》写罗罗罗受了欺负,他没有告诉老师,也没有告诉家长,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家长所希望他具有的独立能力之一。他看到一本书说,吃了什么动物饼干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动物。于是在老师发点心的时候,他要的是小兔子饼干,给了欺负他的柳达胖,要求不能抱他。在罗罗罗午睡尿床的时候,小朋友们笑话他,只有这个柳达胖握着拳头支持他。这样,他喜欢上了柳达胖这个朋友,而不是把柳达胖对他的抱,视为约束和欺负。这种非成人的干涉由幼儿自己解决欺负同伴冲突的问题,并且化冲突为友情,是值得称道的。

《当侦探》写罗罗罗被误解喝了小叶子的酸奶,决心当侦探。这里也是作者提倡的幼儿独立能力的表现。晚上抓小偷,却抓到了老师。老师给他发了一个勇敢奖,鼓励引导儿童勇敢,教育大家说不小心拿过东西的,都要做个好孩子。结果大个子冬瓜站起来承认了。老师就势发了一个诚实奖,奖励他知错就改。在说教中解决问题,当然是效率最高的一种解决办法。老师在这里采用的是奖励,没有惩罚,这可以看作是正确的引导,这与建构主义纪律观有区别。只有奖励不惩罚,这是鼓励教育,是作者所倡导的。

三、在成人世界中写幼儿,表达幼儿教育观

展示成人社会的写作,也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这也是继承叶圣陶《稻草人》中所开创的传统,融化“‘成人的悲哀’在里面”[3](郑振铎语)给儿童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

《做老爸》写老爸去接罗罗罗,但受到各种事情的阻碍,以致接晚了。两人提出要互换角色,互换角色之后,老爸星期六也不赖床了,不再把早餐中餐一起吃,改变了不良习性。在客人姑妈来的时候,罗罗罗要求老爸背首唐诗给姑妈听。这种展示或炫耀,在幼儿的记忆中很深刻。高洪波儿童诗《鹅、鹅、鹅》反对这个现象,“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家长把背诵古诗作为展示炫耀自己教育成果的方式之一,而不顾儿童的内心感受。

《擦皮鞋》写父子俩在街上看到人家擦皮鞋,于是回家买材料,自己动手一起擦皮鞋,这有生活教育意义。动手实践能力,也是作者倡导的独立能力之一。后面罗罗罗给皮鞋画上眼睛,“它就不会乱踩脏东西了”,体现了童趣。

幼儿对脑筋急转弯有浓厚的兴趣,但成人难以擅长,幼儿以此获得高于成人的乐趣。这也是对成人惯性思维的挑战。或者说,成人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比如幼儿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啊?成人的想法百折千回。但答案是具体的地方,而不是生命来源等奥秘。幼儿觉得奇怪:“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回答的问题,怎么会把有学问的老爸难住呢?”(《怪问题》)这里幼儿与成人的对立或者对比,值得成人对其惯性思维进行反思。

《家长会》写爷爷带罗罗罗参加家长会,看见有个站在操场上哭的小朋友,就带着他去找爸爸。这个热心反而被误解了,显示出一些成人的不当的榜样。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些幽默,比如问这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和他自己的名字时,他说,爸爸叫“亲爱的”,妈妈叫“宝贝”,自己叫“乖乖”。这种名字有幽默,也可以看出成人对儿童安全教育的误区。

四、在回归自然中,表达幼儿教育观

符合幼儿天性的,是回归自然。作者把罗罗罗带到老家乡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回老家》表达了回归自然的幼儿教育观。开始写作者坚持的成人社会的展示,对现实生活的细节的表达,比如妈妈收拾行李等。幼儿回到老家农村,如爸爸所说,老家就是大自然的动物园。罗罗罗对老家的一切都很稀奇,里面写爬树、摘桃子,这可以说是亲近自然的教育。结尾也是作者所喜欢的宕开一笔的写法,有着生发、想象和延续的好处。

《捉迷藏》继续写在老家的故事,罗罗罗和月饼哥哥、蜜蜂弟弟一起捉迷藏。走到猪圈的时候,罗罗罗看见猪很兴奋,就忘记了捉迷藏。围绕着猪,大家议论大肥猪要进屠宰厂。罗罗罗感到很恐怖,为猪愤恨不平。“不长大不就没危险了吗?”罗罗罗思考着动物的命运即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幼儿自发的天性,有平等意识和爱心,与成人的思维有所不同。

《外公桥》写外公帮助社会建桥,帮助人推车子,但是不能帮助环境,随手把垃圾扔在桥下。这是欠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也是生态文明素养不够。生态文明要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一个合理思考,把伦理道德从成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人与动植物和大自然之间。

《测水坑》写罗罗罗在乡下陷进水坑、掉下田埂、滚落沟渠,与自然亲密接触,可以看作是童年的趣事,难忘的经历。田园诗意的栖居是自古文人的理想,当代人也时不时无法抑制回归田园的冲动。幼儿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中摔跤、冒险,对儿童天性也有锻炼和促进成长的作用。

该丛书主编萧萍在《给我的孩子写一本书》中说:“这套有趣的书亦是一套美好的童年纪念册,为纪念一生仅有一次的相遇——父与子(女)、母与子(女)。”[1]这个策划理念,可能更适合写散文。这本书采用全知视角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去写幼儿,而不是采用散文这一文体。散文有视角的局限,因为要表达的是真实。而作为成人来说,就不能深入幼儿的生活和内心了。尤其是表达幼儿园中的事情,作为家长就有着隔阂。故事则不然,有着虚构的便利。

全书按照“以自己的孩子为故事的主要角色记录下现实中,或想象中好玩儿有趣的故事”[1] 策划,同时也注重幽默的表达,代表性的如脑筋急转弯、反义词的使用。在全书最后一个故事《拔大牙》中,罗罗罗学会了幽默。爸爸问:“牙齿还疼不疼?”罗罗罗回答:“牙齿留在医院了,我不知道它疼不疼。”这是生活给了他幽默和快乐教育,这当然也是前面擅长的脑筋急转弯所带来的思维和练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谢乐军.开心的罗罗罗[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

[2]费尔兹M. V.,费尔兹D..儿童纪律教育[M].原晋霞,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王泉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125.

 

作者简介

吴振尘,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幼儿文学》《影视动画编剧》等,主编学生儿童文学作品集《小荷才露尖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