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逐光的孩子》:向着明亮那方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蔡俊  2021年02月10日08:13

《逐光的孩子》以一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苏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他在鄂西山区蓝溪小学支教的经历,是一部聚焦乡村教育和乡村生存图景的儿童文学力作。在如梦如幻的诗性表达中,感受孩子们向阳而生、逆风飞扬的蓬勃力量。

《逐光的孩子》舒辉波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0年11月版/28.00元

小说的引言写道,苏老师常常回忆起这样一幅画面:早春夜行,孩子们举起的火把照亮了崎岖的山路,我们彼此扶携,彼此照亮。……我们追逐着光啊,仿佛正行走在一条通往银河的隐秘之路,我们以及我们手中哔剥燃烧的火把也成了映照在溪水中的一颗颗星星……

这段文字在在后文也反复出现,可以说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这里的“我们”是谁?“孩子”是谁?孩子当然指蓝溪小学的学生们,但这里的孩子也包括苏老师、齐老师还有其他的一些怀有赤子之心的角色,这也是他们的逐光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几乎每次写齐老师,都要强调他孩子般的特征。苏老师第一次见到齐老师时候,以为他是个老人,但齐老师发现苏老师凝望着他,竟然像小孩子一样不好意思地笑了。“‘您就是齐老师吧?’苏老师问,齐老师又像小孩子一样羞涩地笑了,点点头……”后面他们一起在霏霏细雨中赶路,齐老师步履艰难,却又频频回顾。苏老师的目光还没有迎上去,他又羞赧地躲开,像个正准备过节的孩子。后面他们翻过一座山丘,转过一个山头,终于走在一条平坦的石头路上,他们一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笑起来,齐老师又像个孩子一样羞涩地笑了……苏老师的孩子气是从一些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例如他到蓝溪后见到的第一个学生就是郑天齐,郑天齐教不会背背篓的苏老师怎么用力,怎么平衡,但苏老师还是摔倒了。“老师,给我吧,看着我都着急!你看你,这么大的人,都还不会背背篓……”老师和学生经常这样互换身份。在小说中,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们,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了孩子们中间,成了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一员。

在小说里,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不是拯救和被拯救,而是“彼此扶携,彼此照亮”。苏老师和齐老师都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们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生理上也有缺憾,苏老师失去的是笑的能力,小说开始即写道“笑”这个表情离开苏老师好久了,即使因为需要而做出来的笑容也只是面部肌肉的抽动,没有一次是自心灵的土壤天然盛开的;齐老师失去的是一条腿,他曾是多年前到林场的伐木工人,腿被锯倒的原木压坏了。来到蓝溪之后,苏老师才第一次露出了不自知的笑容。他最初是为了逝去的女友来到蓝溪,以为是在做一些她生前未尽的事情,而后来才发现他恰好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齐老师则在蓝溪想清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的价值在于是不是有人需要你——可有可无,才是真正的残疾人。他说:“在蓝溪不一样,少了我,蓝溪小学就办不下去了。这里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我……”其实他也需要孩子们,正是这种被需要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小说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就是全校最特别的学生覃廷雍。之所以特别,一是因为他坐在高年级教室已经五六年了,连齐老师都不知道他到底该属于哪个年级;二是因为他是管时间的人。小说的结尾写道,十多年过去了。覃廷雍一点儿也没有长大,还是14年前的模样,还是一个天真的少年,并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成了一个敲钟人。因为内心的纯净,他的钟声和寺庙、教堂里的钟声一样,给人一种特别的肃穆与安宁,庄重与神圣。

小说里,每一个身怀童心的人都是孩子。在小说外,这也许也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追求,做一个时间中的孩子,虽然身体会长成大人的模样,但永远拥有赤子之心,用文字给人以抚慰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