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题材儿童小说创作的新突破 ——评王琦的童年小说《小城槐香》
王琦自传性童年小说《小城槐香》,以其独特的童年视角、纯真的儿童情感、丰厚的主题意蕴、柔美的抒情语言、精巧的艺术构思,塑造了以女儿小青子为代表的小学生形象和以妈妈梅老师为代表的成人形象,在“成人—儿童”的世界里,再现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作者以历尽风霜的槐树象征小青子坚韧向上的性格,以自然醇香的槐花赋予梅老师默默奉献的品质,讴歌“生命中的树”,回归儿童文学本质,为童年题材儿童小说创作带来新突破。
小说突破了儿童狭小的生活空间,将孩子的命运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里,从儿童视角透视儿童被社会化进程,塑造了小青子纯真、善良、坚韧、阳光的儿童形象,是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小城的原型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古城太原,主人公小青子就是童年时代的作者。小说讲述了国师中学教师宿舍院一群十一二岁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主要情节是发生在小青子身上的“公共事件”:小学五年级的小青子参加初中举办的跳级入学考试,以优异成绩插班进入初中一年级学习,并且担任了班干部。正当小青子融入班级、专心学习的时候,教育局文件取消跳级考试结果,要求小青子等插班上学的同学回到原来的小学,插班六年级学习并参加即将举行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小青子在家人、老师、同学的关心鼓励下,发奋读书,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小城最好的中学。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离奇的事件?这是小青子的疑问,也是读者的追问。其实作者在第一章就埋好了伏笔,在一段看似漫不经心的人物关系交代里,为小说情节推进和人物命运的展开设置了必然的社会环境。小说详细描写了教师宿舍院内的布局,在不动声色的介绍里,写出了院内住户的不同“级别”。在住房是社会地位绝对象征的年代,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各自心照不宣的“级别”,自然而然地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划分到不同的班级。一班是可以直升初中读书的实验班,班上同学的家长不是国师中学里的年级组长,就是远近闻名的中医。而小青子和土豆的妈妈都是国师中学的普通老师,他们还被同学们称为“没有爸爸的孩子”(爸爸都在外地工作),他们一起上普通班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儿童社会是成人社会的缩影,邻里关系是儿童最初的社会关系。作者直指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等级观念和特权行为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儿童受教育的公平权利。《小城槐香》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既来自作者的童年体验,又反映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不可分这一中国特色,为观察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现象提供了新视点。
小说突破了童年题材的时空维度,将童年的情形放到人生的长河里,从成人视角反顾童年,讲述逆境中成长的励志故事,塑造了以梅老师为代表的成人形象,体现了儿童本位与成人引导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回望童年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对小青子成长影响最大的是她的妈妈梅老师,妈妈身上所拥有的勤劳善良的品质、奉献担当的精神、贤惠乐观的美德,都在小青子身上得到传承。特别是以妈妈为代表的成人集体,面对孩子遭受重大挫折,既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又要站在成人的立场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得他们的心灵和人格都得到成长。这种挫折教育的实践对今天的儿童成长教育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小说第四章《冬天,也是春天》讲述小青子被退学的故事,既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又是小青子的情感低谷。小青子身边的大人们没有当面抱怨,而是在“春天般的温暖”里,帮助她树立自信,勇敢面对,让挫折成为人生的精神财富。化解成长危机以后,小青子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小说突破了儿童小说的故事模式,将儿童的成长放到特定的小城里,讲述人与树的情感故事,以诗意般的散文语言,礼赞“生命中的树”,有着浓郁的抒情风格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槐树作为小城特有的树,已经不只是自然生长的树,而是小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小城之魂,是小城人的精神象征,更是小青子“生命中的树”。在小青子心里,槐树不仅是坚强的“爸爸树”、有香味的“妈妈树”,更是自己的生命树,它那么“静静地伫立着”,就像是在陪伴并守护她成长。作者王琦借助文学的力量,在《小城槐香》中与童年的小青子相遇,就是期待能够有更多新时代的“小青子”出现,将槐树般坚韧勇敢和谦逊宽厚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