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中国诞生时刻的少年 ——读蒋殊《再回1949》
来源:文艺报 | 尹小华  2021年10月15日09:37

作家蒋殊的新作《再回1949》,是在大量走访后写出的作品,由24篇纪实散文组成,是一部与往日的历史普及读物迥然不同的作品。

作品以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为背景,以少年本真的纯净的感受直击人心,向读者描绘了时代图景,感人至深地表现了他们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解放军战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生动画面,折射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再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更主要的是,展现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青少年在伤痛面前不屈服,在烽火与疼痛中依然坚守阳光与梦想的中国少年形象。

书中的主人公都是真名实姓,有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画家、曲艺家、歌唱家、作家……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时刻,他们都是朴素平凡且信念坚定的中国少年!最小的8岁,最大的18岁;他们生活的地域,涉及中国10个省份20个县市村庄。他们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却都是共和国历史的见证者,都有着相同的话语: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确来之不易!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读着书中的少年往事,仿佛置身于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解放太原的战役打响时,时年9岁的王秀春和同村的孩子们躲藏起来,只听得枪声、炮声不绝于耳……后来听说,当时的场面特别惨烈,爬上城墙的解放军战士,一批批被打得从空中跌落……枪声终于停了,解放军战士进院高喊:“老乡们,出来吧,以后就安宁啦!”多年以后,王秀春专程跑到牛驼寨烈士陵园,了解当年他远远望不到的硝烟背后的故事,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时年10岁的刘守垠回忆,解放军在村里住,要借被褥锅碗,但都能做到来时怎么借,走时怎么还。偶有弄坏的,就放下一两块北海币作为补偿。通过多次近距离接触,对解放军的心理恐惧消除了。军旅作家王宗仁当年也只有10岁,他回忆说,一次回家取草帽,一堆东西哗啦啦掉在地上……一阵脚步声,一个大个子兵随之走来,王宗仁吓得哭起来。那个兵看着脚下的碎鸡蛋,安慰他:“小朋友不要哭,你不是故意的。”说着,将草帽递给他,王宗仁低头接过草帽转身跑出门外。1949年7月14日,扶眉战役结束,武功、眉县、扶风、岐山等九座县城解放,“西北王”胡宗南在西北12年的统治宣告结束。王宗仁说,从未有人告诉他那个兵属于哪支队伍,他却在作文里坚信地写道:他们就是解放军。

从1949年的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苦难,看到了饥饿,更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那份希望与坚守。他们选择相信自己有力量,前方有阳光。当他们从战乱中走过来时,无不奔走相告,载歌载舞,在黑暗困苦中挣扎过的人们,才懂得光明的可贵,将他们的生命照亮。物质的匮乏、亲人的离散、战争的恐慌,都在那一刻有了妥帖安放。《再回1949》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相互的安慰与抚摸,来自邻里的善良与友爱,来自人们的齐心与凝聚,来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合声。

在两年时间内,蒋殊的足迹几乎踏遍中国大地,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人员50位当年分散在祖国各地的老人,最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4位老者。蒋殊用镜头记录中国,用灵魂刻画英雄形象。她天南地北地穿越,漫游,不时跟着回到1949年,时而成为穿着花棉袄,追着牛羊奔跑的孩童;时而又是坐在燃烧的废墟里哭泣的少女……作者除了对个人的描摹外,还讲述了主人公所处地域的历史沿革、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体现了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情感,缭绕的回味将当年的少年定格在山水之间,隽永的文字又将读者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山西左权是民间艺术之乡,一定记得少女刘改鱼的唱词:“太阳出来东方红,新中国已诞生……”山东章丘也会听到少年刘守垠自编的歌曲:“你是灯塔,照耀着前进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天安门城楼一定还会记得,刘兰琦那双清澈的眼睛,他是带着干粮去亲历开国大典的……泉边湖畔、田间地头、林木溪水间都藏着一个个少年的梦想。

《再回1949》用“那时的少年,那时的梦”,真情抒写了一段必须铭记的历史,唱出了充满力量的梦想礼赞。蒋殊思维缜密,情感真挚,叙述沉稳,抒写平和自然,文字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亲切感人,犹如刚刚沐浴了一场春雨,温暖而清新,质朴而纯净。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人以感动与震撼。天地之初,如约而至,仿佛又将我们带入到那条浩荡澎湃的历史长河,感受着文中那些在时代困顿中的少年们,忽然之间开启了一扇命运之门,看到了黎明曙光,翻开了崭新而光辉的一页。

对于这束光泽的回顾,虽然来自少年生命中的感动,但成年人却品出了万般滋味。安徒生这样说过,“我的童话是同时写给成年人和小孩看的。孩子只能看懂童话的外层,只有人生阅历丰富的成年人才能领悟其中的内涵。”《再回1949》通过少年平常而有力的讲述,为我们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严酷与惨烈以及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歌颂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英雄形象,尤其是黎明时刻的中国少年群像,在小读者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胜利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