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澜:来自草原的温柔叹息
我恳求你们莫要深入故事的最深处,千万不要因此陷入可怕的人类沉思之中。
——渡澜《圆形和三角形》
一株给自己取名为“可怜的三角形”的植物,如是说道。与她一同进入小说的,是另外一株被称为“湿漉漉的圆形”的植物,他们彼此讲述自己如何被置入牢狱之中。而到了小说的末尾,阅读者想必一定能明白,他们所谓的牢狱,便是能够令他们生根发芽并长大的泥土。“可怜的三角形”努力生长出来,冲出牢笼,末了却起点变成终点,她被一匹马“拆吃入腹”。这句话便是她向“湿漉漉的圆形”讲述她入狱的故事之前,一再提醒读者要注意的。我们必须要说,提防人类思维,避免陷入这种思维的漩涡,是渡澜写作的一个起始点,也构成了她小说的一个耀眼的特色。
- 1 -
根据渡澜在“作者的话”中交代,她写诗应该甚于小说,梦想中的诗集只在打印店印刷出了一本,而小说便先于诗集而出版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她的小说中,处处充满了机警、富含哲理又诗意盎然的语句了。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之一,便是自由写作的前提下所保有的对“诗体小说”的追求。
诗体小说,一般认为是以诗歌的形式写就的小说文本,著名者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等。但在一个较宽泛的范围内来讨论,渡澜的小说诗体化追求,更多的是在诗意与诗境的追求上,而少有在诗的分句外形上做格外的强调。诗意语言的追求,在任何一个作家那里都是重要的一环,文学审美性的要求也逼迫他们去创造一种“合体式的诗意语言”。只是对渡澜来说,在“作诗”上未能实现的梦想,被带到了小说写作之中——她写小说犹如作诗!
以诗的精神入小说,是渡澜的创造。整体上来说,她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可以说是一首诗,这些诗本身也都充满了“脾气”。比如《去看乌嘎跳舞》一篇,通篇都几乎没有故事,尽管里面也有死亡,也有抛尸,也有燃烧的汽车,甚至可以说也有复仇这样的桥段。但所有这些都只是一个例外,或者说一个个的例外,内里则是氤氲着一种氛围,一种情绪——索布德怀揣着她对乌嘎曼妙舞姿的渴望,行进在追求美的路途中!乌嘎存在或不存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索布德爱美之心,以及在追求美的路途上所表现出来的温存、柔和。开篇是她和哥哥的相依为命,鸭子用仙人掌炸毁了她的屋子也不能令她多么愤恨,路途上她对吉达的信赖……索布德出现,然后消失,但她却是真正的主人公,整篇小说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传达索布德身上的种种美善,并借由她而倾诉渡澜本人对一种生命存在状态的歌颂。整个小说是一首诗的精神流淌,是一种诗境的营造,更是对诗的执着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故事已经不重要,诗的氛围和境界才是唯一的追求。
至于那些妙语迭出的诗句,就不必过多谈论了。但有一点必须点明,渡澜小说的诗体性质,在于这些语句不是偶尔的抒情,而是持之以恒的坚定。“我向他表示只有差强人意的爱人才会选择屈从。我们边跑边嬉戏,真情似乎已经开始流露。”(《威风老虎》)“雪片的噪声飘向角落,喃喃细语,秒针一般微弱的声响,不是寒冷,而是这些声响令我颤抖。”(《昧火》)“它自身没有任何动力和方向,却为这群邪恶的人们创造力量,提供方向,搅起一阵暴行涟漪。”(《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毋庸引用太多。渡澜与其它写作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可能在整篇小说中偶尔出现一两句这样的诗行,而渡澜则是高密度、大批量,几乎全覆盖。甚至于连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也都如此,以至于令她的小说因诗体的加入而变得扑朔迷离、艰深晦涩。
于此,诗体小说,于渡澜,应也算一种独特的创造了吧。
- 2 -
渡澜的写作在主题内容、故事讲述上同样在改变着阅读者的接受习惯,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寓言小说”。阅读她的小说,犹如重温《伊索寓言》,亦或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揭示的是人性的虚伪,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说的是不要贪慕虚荣,农夫与蛇又说的是恩将仇报……渡澜的小说几乎也是这种模式,只是将之用诗体小说的形式固定下来罢了。
就目前读到的渡澜小说而言,几乎都是从动物和植物入手,写的是它们的故事——鸭子最怕火,因为火是一种过程;鼬鼠、雌性乌鸦、金甲虫、蝴蝶、蜻蜓、螳螂……所有这些,才构成了渡澜笔下的主人公。他们天然率真,或充满戾气,拥有人类的神情与思维,做着人类的事情——《坏脾气的新邻居》着墨于人的愤怒、生气,勾勒了充满怒气的一家三口如何争吵的场面;《昧火》则又因为人的名字与火有关,而最终被误以为着火了而救火,诉说的是一只羊的悲剧;《美好的一天》叙述的是一个常年患病在床的人,死亡对于她而言是一次解脱,但周围人看待她的死亡则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关系;《金甲虫》又是孩子纯良的心思与大人呵护这种幼稚的心灵的故事;《声音》摹写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但最终却发现听到的是自己的回声,把周围世界收纳入个人的内心,堪称绝妙;《三丹姐姐的羽毛》铺陈的则是姐弟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弟弟对姐姐的依恋与爱……
我们尽可以把渡澜的小说看作是“新寓言故事”,避开了一般小说所极力追求的沉重、人性探索、琐碎的现实与小我叙事或宏大书写。她总能在不经意间,戳破日常生活的虚伪面纱。比起许多小说的“直面现实”来,这种“象征性书写”与“寓言化小说”,可能更逼近真实,且不会带来“类同化效应”。
- 3 -
作为“情绪小说”,“寓言体”或“象征体”的命名方式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去领略萦绕于文本之上的情绪,那种直面人生又侧面表达之的无奈与透彻。渡澜的小说,宽泛意义上也可以归纳为成长小说,但不同之处在于,她的风格是属于“来自草原的温柔叹息”,不激烈、不急切,娓娓道来却充满智慧。于世间万象,避重就轻中舒展自如。
经验人性中的恶,或生活中的气急败坏,是渡澜小说的一个主题。但这些又都不是穷凶极恶、躁郁暴烈,而是在一个温柔的目光关切下,人世的百态万象合乎自然地展演着。经历过这些的作家,要么会选择场面失控的辞藻,要么会选择痛心疾首的呼吁与呐喊,要么则选择指点江山的道德威严与盛气凌人的傲慢。但渡澜偏偏放下这些,去经营童稚内部小宇宙的震撼与哀怜。
《坏脾气的新邻居》一篇算是这方面的代表。小说聚焦搬到隔壁的邻居一家,男主人如何气急败坏,疯狂地跌落在他的坏脾气中,以至于死后还要喋喋不休地争吵;女主人公同样如此,四处发火,哪怕丈夫已经死了,也无法让她停止争吵,甚至因为愤怒把舌头都要喷吐到对方的脸上。孩子也不示弱,骑在父母的头上大吵大闹,待到父母死后,他一点痛苦都没有,而是挣脱父母,奔向远方。这与其说是一种“极致的夸张”,不如说是一种“日常的惯例”,渡澜只是用了一种夸张的方式,把日常里的争吵凸显出来。
《美好的一天》则采用对比的方式,把常年患病在床之人的死作为标杆,衡量围绕着她而带来的生活涟漪,及其所荡漾波及到的周围人的反映。哈鲁娜毋宁说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她所提供的长年累月生存于药丸之中的生活,是对疾病的极致体现。而她的死去,被深爱她的人认为是“丢掉了自己的呼吸”,而渴盼她能再次醒来。但死亡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停止呼吸就意味着是“美好的一天”。对于常年因她的疾病而被困在照顾的繁琐之中的人,她的死去也未尝不是“美好的一天”,毕竟哈鲁娜解脱了,受她所劳累的人同样得到了解脱。死亡以温馨的方式存在于爱她的人那里,也以终得解脱的方式存在于别人那里。
其它,《去看乌嘎跳舞》牵扯着对幻梦破灭的描写,也有追梦路途上死去的惋惜;《傻子乌尼戈消失了》中,敌对与必欲消灭之而后快的俗世,最终让乌尼戈无法生存下去;《金甲虫》里那些无爱却领养死者孩子的场面,仿佛是一曲孤儿的哀歌……人间存在各种悲痛、伤心,人性有诸种邪恶、卑劣,那些弱小者只能以观看的姿态,去迎接生活的苦难。但并非没有解救,解救之道即在爱与宽容之中。
- 4 -
爱与宽容,是渡澜小说的另一面,和恶与苦难一起,构成了其文本的一体两面。以同样的方式,渡澜并不去正面歌颂爱与宽容,甚至并不去对准了它们去描写,只交托给一种情绪体验,一种人与人之间细若游丝却韧劲儿十足的纽带关系。所谓大爱无疆、宽容以存,在她看来都太过于宏大以至于大而无当,仅仅从个人的体验出发,细碎的日常便能够把这些呈现出来。
《金甲虫》可以看作是一曲“爱的赞歌”。这种爱自然而然,没有任何城府极深的算计,也没有一丝刻意为之的斧凿,纯粹出于童稚之心的天真、质朴。金甲虫萨木巴去世了,留下许多小金甲虫成为孤儿。周围的邻居和亲戚动物们都体现了爱的一面,纷纷认领这些可怜的孩子,不至于他们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但他们都各有心怀,利用糖果、书本作为诱惑,“精心挑选”这些孩子。唯有达达不为所动,终于等来了她自然倾心地爱着的日迪,并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归宿。当日迪询问为何没有被人领走,达达只是简单地回答道:“我在等你,日迪。我想和你回家。”这简短而质朴的回答,直击人心。老子曰:“大道至简”,诚如是,达达所代表的最质朴、纯真的爱,就足以感动天地,融化所有邪恶与仇恨。
与此类似,篇幅更为短小的《谅宥》则聚焦于宽容。小说的题目即是原谅与宽宥,所写的事件也极小极小,用小说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其日麦拉图牵着哈斯娜布其的手沿着马路向西走,去住在西边的赛罕吉日嘎拉叔叔家登门赔罪”。而事情的起因只不过是“苏木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泥巴人’这个游戏时,布特根不慎被其日麦拉图手中的树枝戳破了”。小说聚焦在一路之上兄妹二人的感受与内心愧疚,并最终获得了赛罕吉日嘎拉叔叔的原谅。这宽容并不在原谅上,而是当兄妹二人前去道歉之时,就已经发生,他们内心的惴惴不安与诚恳满满的歉意一经存在,便是宽容生发之时。在未受“文明社会”污染的幼小心灵上,这是多么震惊人心的慈悲啊!
此外,《傻子乌尼戈消失了》中,当小镇人们都在敌视乌尼戈时,小说叙述者却对他充满了爱怜之情,哪怕狐狸与鼬鼠是天敌;《威风老虎》中对老虎的思念毋宁是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之爱;《美好的一天》是面对死亡而感受到的眷念之爱;《三丹姐姐的羽毛》则是一种依恋之爱……而所有这些,都出于一种童心,一种天真与稚嫩,令人为之动容。
- 5 -
如果非要给每一篇文章一个结尾,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处,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渡澜小说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个词语“cosmopolitan”——世界主义、世界主义者或世界性。许多文学新人还在汲汲以求地想要“冒头”、“发声”或“走出来”的时候,渡澜的写作可以称之为有一种“细小的雄心”与“不拘一格的宏大和伟力”。如果要给她的写作一个整体的观感的话,那将会是:渡澜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写作者,她的作品充满了敏锐的情绪与富有诗意的意境,在不经意间对日常俗世的点化中,铭刻着她从容且自然的态度,印刻着她带着天真与幼稚的纯挚与良善,是一种过滤掉了虚伪的直白,也是经历了洗涤之后的澄明。
这种质素恰恰构成了走向更宏阔的文学天地的基础。在提供了成长小说新写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她的淡定而呼唤,为她的“显得局促的辽阔”的风格而庆幸,一如她所描写的草原,如果我们注目于大地上的花花草草,那么便会在每一棵、每一株、每一丛生命上只看到个体的狭小与逼仄,而当我们站起身、抬望眼而看去时,便是整个草原的无边无垠、辽阔而深沉的世界了。
- 渡澜:想象力究竟能走多远[2021-12-02]
- 渡澜:草原的寓言或隐退的故事[2021-12-01]
- 写作育人 作家安宁的“双重人生”[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