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蓝格莹莹的彩》:关注当下儿童 绘写时代巨变
来源:文学报 | 陆三强  2022年02月24日08:00

书写中国式童年,是近年来儿童文学领域广泛议论的话题。儿童文学要深入儿童的内心,深入社会实际,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这也是对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表达的一种呼应。新近获得“上海好童书”的小说《蓝格莹莹的彩》,就是这样一部关注现实儿童、书写时代巨变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陕北高原上圪梁村中鲍家祖孙三代人的童年生活,呈现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状况,表现出儿童文学与时代、与现实生活对话的功能。作者采用复式结构,两条纵线和一条横线。一条纵线,铺展出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绪,展现了孩子们细腻的牵挂、懂事的期待及乡村教师的情怀和坚守;另一条纵线体现了当下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表现了小学生鲍榆林的爸爸、爷爷因童年经历而烙印于心底的伤痕记忆及由此产生的对文化的渴求和报效家乡的深切情感。横线则延展出陕北高原三代人迥异的童年况味,既折射了人们经受的艰辛、苦难,又反映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反映留守儿童的生活,很多作品倾泻的都是单向度的情感,孤独的孩子思念父母,期盼爸爸妈妈早些回来,希望偎依、渴求陪伴,其情境往往是凄苦的、凄凉的,也是动人的,而《蓝格莹莹的彩》却于此出现了新的情致点。鲍秀秀得知鲍五子不慎失足坠亡的原因后,立刻跑回家涂抹写在堂屋墙壁上爸爸的手机号。当还剩下两位数时,她的手顿住了。这时,奶奶走进来惊愕地呵责,“秀儿,你干甚!不给你爸爸打电话了吗?”鲍秀秀手一抖,使劲抹去了最后两位数,继而回身说,“不要打电话,爸爸会回来……”刚参加完鲍五子丧葬的奶奶立刻明白了,顿时老泪纵横,泪眼模糊。读者们于此看到了孩子理解的等待、懂事的守望……

书写真实的世界,不回避苦难和现实的复杂性,对童年困窘但并不阴暗的成长状态进行表现,是对每一个儿童生命状态的关注和尊重。苦难是时代的,成长却是永恒的。移情体验童年生活,发掘新的童年情致,拓宽童年书写的边界,从而才能出新。

小说中的他们都有着对美好人性的真诚追求、对成长的关怀、对家和亲人的眷恋与思念、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与追求、对城市的向往以及不忘报效家乡的深切情感。这些都从一系列的转化中体现出了一个个奇迹,令人在失望中盼望、在绝望中希望,并升腾起一种温暖和熨帖。这些不同的情感色调组配在一起,形成了绚丽的艺术色彩,深刻解读了陕北高原一代又一代人们经历的艰辛以及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幸福生活和命运的巨大改变。

(《蓝格莹莹的彩》王晓一/著,未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