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个性与借鉴探索中的多元实践 ——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巡礼
1993年2月,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出。参评作品为1986-199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儿童文学新作。此次共评出五大类获奖作品29部,其中,小说类获奖作品14部,与第一届一样,依然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与第一届相比,在第二届评奖时,单篇作品不再参评,这就对参评作品的分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无疑也提高了获奖的门槛,在此背景下,小说不再细分为长篇、中篇及短篇分别评选,童话也不再细分为中篇及短篇。
20世纪80年代下半场,在全面改革的时代巨浪中激荡着的中国,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学界也不例外,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性作品。而通过对本届29部获奖作品的集中阅读与解析,也同样有一种杂花生树、目不暇接之感。
“伤痕”与“反思”的余音
在获奖作品中,有两部延续了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反思文学风格的长篇小说作品。邱勋的《雪国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取材于一个真实事件,把对时代的思考贯穿于创作当中,意图揭示出时代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在行文中没有故意夸大苦难,而是着力寻找团结友善、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而让故事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常新港的《青春的荒草地》(新蕾出版社,1989年)延续了作者在短篇小说《独船》中所表现出的忧郁气质,为沉湎于幸福中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回忆之门,带领他们走向岁月深处那些并不算遥远的艰难岁月。
教育问题是涉及全社会的公共话题,而在着力于进行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作家们的笔下,教育也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教育评价体制的僵化与单一,唯分数论的倾向性问题,常常被拿来作为一部儿童本位作品的创作主题。这些作品看似千篇一律,但在反复诉说的情节中,我们会看到那些所谓的“差生”们在一种固化了的学校教育体制下的艰难成长。
短篇小说集《绿猫》(重庆出版社,1988年)集结了作者葛冰早期的16篇作品,这些作品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社会,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准确传递出了他们的心声;罗辰生的长篇小说《下世纪的公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描写了一段发生在北京城里的故事。小主人公唐大龙看似顽劣淘气,不守规矩,但其实他积极上进,心地善良,保持着难得的纯真,敢于表现自我,拥有自信、乐观的新世纪公民的风采。作家采用京味叙事腔调,情节设计上既注意戏剧性,也注重与时代相贴合。在明快的节奏风格背后是作者对于教育话题的严肃思考;韩辉光的短篇小说集《校园喜剧》(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看起来是喜剧,其实要讲的道理都是真诚而深刻的,书中有真实的师生关系,作者不掩饰,也不美化,有的只是对社会与校园的真实描摹和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追问。
少年文学的青春气息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有三部反映中学生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那些青涩的、隐秘的、微妙的花季心事,那些永远也书写不完的青春故事,被作家们细微的笔触一一描画了出来。
秦文君的中短篇小说集《少女罗薇》(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收录了她的10个中短篇小说。通过描写发生在少男少女们身上的故事,深入地探讨了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并以真诚的笔墨肯定他们在成长中的自我完善与主动成长。这些故事中的孩子有困惑,有希冀,有冲动,也有迷惘,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异性的朦胧好感,都写得细致入微。作者经常以“我”的叙述视角扮演着“知心姐姐”般的角色,从而用文字敲开了无数少年的心灵大门。程玮的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发卡》(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通过对三个少女各自心路历程的描写,记录下了她们苦涩与甜蜜交织的青春期。故事时而轻松,时而紧张,时而活力洋溢,时而又烦恼丛生。小说语言亲切、流畅,故事情节充满温情,也充满对人生的思考,处处显示着女作家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小说展示的画面也极为丰富多彩,视角跨越国内外,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孙云晓以一部《16岁的思索》(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的报告文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特立独行的青春期少年。全书收录了作者的17篇访谈,访谈对象是来自天南海北不同阶层、不同人生经历的十几岁的孩子。与前两部作品相比,这显然是一种来自男性作家的理性思考。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选用了更为理智客观的纪实手法来展现新时期少年积极向上、求真坦诚的风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时代影响下的精神重塑
经济大潮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汹涌激荡,深刻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家也在这种变化中找到了新的视角,以现实主义手法为我们精心描摹了那个时代以及身处其中的孩子们的影像。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关注的是一个乡下少年在城市谋生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了城乡二元格局的复杂现状,不仅为时代立此存照,也针对义与利的抉择发出了灵魂拷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文在结尾部分以诗意化的场景描写对小说主题进行了有效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称曹文轩众多长篇作品中极为亮眼的一部。关登瀛的长篇冒险小说《西部流浪记》(海燕出版社,1991年)写的是一个勇敢少年由于家庭原因而选择走出校园四处打工的历练生涯。该书极具传奇色彩,节奏明快,情节紧凑,文字朴实自然,小主人公的足迹踏遍了天山南北,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壮阔而多样的边疆风光,而且,也会为他身上那种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而感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故事尾声处,还为小主人公安排了一位神秘的人生导师,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
徐鲁的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以当代校园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一代少年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浪漫情怀;李建树的短篇小说集《走向审判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是一部由14个短篇小说合成的作品集,其中的《走向审判庭》有着对那个时代经济改革与法治进程的综合观察,并通过对一个敢想敢说的女中学生的塑造,反映当时出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矛盾,作品写得简短有力,对那个时代有着切近的观察与记录。张之路的长篇小说《第三军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是一部高扬着理想主义旗帜的作品。作品中的故事场景不仅发生在校园里,更多的还发生在隐藏于阳光背后的阴暗角落。作者对这个以除暴安良为责任的自发组成的团队以较高的正面评价,体现出了一种对消失已久的“侠义文化”有意识的继承与发扬。
动物小说的洞开视野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长篇小说《一只猎雕的遭遇》(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以高度拟人化的手法,用第二人称的独特视角,通过表现猎雕巴萨查一生的曲折经历,折射出了人生的种种困苦与不公遭遇。全文的叙事环环相扣,场面壮观,充满大自然的野性力量,但作者在文中赋予了动物过多的人性想象,因而显得更像是一种借动物喻人的隐喻式书写。金曾豪在动物小说《狼的故事》(希望出版社,1991年)中,描写了一只有点另类的狼,与读者心目中的阴险狡诈的反面形象不同,它代表的是大自然的强者力量,它的强悍令人难忘,读来让人热血涌动。作者从狼的视角来观察周围世界,也观察人类,这种处理方式有着别样的新鲜感。
童年时代的温情书写
刘健屏的长篇纪实小说《今年你七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以作家自己的儿子阿波为观察对象,用纪实的方式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记录,把阿波从入学开始经历的故事与风波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记录了下来,故事和人物质朴自然,堪称一种别开生面的儿童文学创作形式。张秋生童话集《小巴掌童话》(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是作者的精选童话集,每个故事都生动活泼,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诗意而抒情,短小而凝练,充满了“治愈”的味道。郭风的散文集《孙悟空在我们村子里》(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共收录了作者的19篇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融散文、诗歌、童话于一体,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清新。吴然在散文集《小鸟在歌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中,以真挚热情的笔调为我们精心描绘了边地少年儿童的丰富生活。薛卫民著、杨永青绘的《快乐的小动物》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诗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书中的诗歌充满幽默和幻想,极具童真童趣,读来朗朗上口。金波的诗集《在我和你之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共分4辑,分别以昨天、发现、思考和我已长大为题,收录了作者从1984年到1987年创作的60余首儿童诗作品。时隔30多年的今天,当我们翻阅这本诗集,依然能够感受得到作者的汩汩诗情和对美好童年的礼赞。刘丙钧的诗集《绿蚂蚁》(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收录了作者的50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与想象,也有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更注意对小读者的精神塑造与引领。这些作品当中有不少更接近散文诗,以分行的形式讲故事,内容比较扎实,另有少量的短诗也十分含蓄隽永。
童话与寓言方面,鲁兵著、陈中耀绘的连环画《虎娃》(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讲述了一个生来胆小的老虎,在经过一番历练后变得勇敢、强大的故事。谢华创作、俞理配图的连环画《岩石上的小蝌蚪》(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讲了两个小蝌蚪被一个男孩放进一块大岩石上的水坑里,最终却被太阳晒死的故事。作为童话,这个结局或许残忍了一些,但毫无疑问,它将带给孩子们很多思考。郑允钦的童话故事集《吃耳朵的妖精》(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共收入了作者的14篇童话。其中《吃耳朵的妖精》一篇,写一个国王由于只重用说奉承话的大臣,而对那些坚持说实话的大臣贬官撤职,导致吃人耳朵的妖精趁虚而入,最后国王的女儿丽莎以她的正直赶走了妖精。这样的主题其实更像是成人童话,其中所隐含的对现实的强烈寓意,是一种继承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创作手法。孙幼军在童话故事集《怪老头儿》(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写了小男孩赵新新与一个怪老头儿之间的一系列奇幻故事。周锐的童话故事集《扣子老三》(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收录了作者的20余篇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许多篇目称得上是脑洞大开。
这一届也显现了先锋语境下的探索实践。值得关注的如班马的散文集《星球的细语》(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以丰富的想象为儿童散文创作拓展出了新的叙事空间,引导小读者去思考自己和无边的宇宙之间的关系。冰波的中短篇童话精选集《毒蜘蛛之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思想意蕴复杂深刻,文字绮丽优美,诗意流淌,带有浓郁的西方文学味道。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急剧的转变,反映到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态势。许多作家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儿童文学创作,下笔从容,表达细腻,构成了那个百花齐放、方兴未艾的年代特有的繁荣局面。值得重视的是,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背景下,也有许多作家的创作风格逐渐稳定下来,比如曹文轩、常新港、沈石溪等。他们在各自创作领地的不断深耕,使得这一届的获奖作品在异彩纷呈的探索实验之外,也彰显了不容忽视的文学自信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