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全民阅读魅力无穷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陈鲁民  2022年03月24日15:48
关键词:全民阅读

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成绩斐然。

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们都把读书变成了生活必需,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因而大得裨益,受惠终生。他们来自不同年代,从事不同职业, 也算是全民阅读的一个缩影,

全民阅读是根据“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设立读书日的目的就是号召全社会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必需品、读书成为人生一部分。因而,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都会总结经验,探讨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以把全民阅读活动进行得更扎实、更卓有成效。

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他们都是坚持读书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

全民阅读,领导干部应成为带头读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仍挤出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长期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锻炼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成为当今中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卓越领路人。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所谓好书,一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三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若按这三个标准衡量,好书与古今中外那些经典书最为接近。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 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多读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打造的书香社会更是功德无量。

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在电脑网络上读书,也可以在手机微信上阅读;既可以是大块时间专心研读,也可以是边角料时间的随意浏览;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忙里偷闲的“马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不循常规,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

全民阅读,让阅读蔚然成风,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读书可以是一种主观爱好,因为有兴趣,读书会感到愉悦,如饮佳酿,如沐春风,同时又能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觉悟,广博见识。读书也是一种客观需要,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胜任工作,跟上形势,从容迎接挑战,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