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电影100部》:用光影世界普照心灵
19世纪伟大诗人惠特曼在他的《草叶集》序言中说:“伟大的诗人使未来的事物和过去及现在的事物相互一致”,他进一步阐释道:“他把自己置放在未来将要变成现在的地方。”一粒种子包含着一座森林,一个儿童的背后站着未来的一千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项面对儿童的写作,都不单单指向当下,而是具有了远方和未来的性质。
近期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经典电影100部》(国家一级作家、文艺评论家李霞、国家二级作家、文艺评论家李保平合著)就是这样一部儿童文艺专著,它在蓬勃兴起的艺术教育的背景下,借助“电影书”这一感染力极强的向导性图书,用光影世界丰沛健康的阳光普照孩子们的美丽心灵。
本书突显了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它对影片的分析摒弃面面俱到的泛泛之谈,而把关注点放在促使小主人公心灵转化的关键细节上。
《闪闪的红星》中,有一组游击队长吴大叔在灯下为潘冬子缝补衣裳的画面,哨兵进来把大衣披在潘冬子身上。潘冬子醒来后,主动拿起大衣走出门去,把它重新披在哨兵的身上。本书注意到,整场戏没有一句台词,却将潘冬子从被人关爱到主动关爱他人的转变过程刻画得温馨细腻。《小兵张嘎》中的小主人公一开始并不是一块美玉,而是一块不服输、不服管的顽石,他把缴获的手枪当成私人物品向小伙伴炫耀,直到他经过了一番历练,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反之,《伊万的童年》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残酷的战争过早地失去了儿童的心灵,他的老道成熟反倒令人倍加心痛。
本书对《雾都孤儿》《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王子》《放牛班的春天》《再见,童年》等影片的分析,则注意到孩子们的心灵从负面向正面的积极转化,从沦落罪恶的泥淖到回归正直的生活,从自暴自弃到乐观喜悦,从懵懂无知到是非鲜明,这些熠熠闪烁的心灵,显示了人格不断完善的可能性,让全书洋溢着多彩、明媚、理想化的色调。
本书突显了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意义。读史可以明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近代史,了解党史,认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史,是本书一个重要宗旨。
一是了解近代史,本书有意识地推介了一批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影片,通过挖掘《鸦片战争》主战派和主和派殊途同归的命运,揭示了近代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尴尬;通过聚焦《甲午风云》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基层官兵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壮烈,讴歌了中国人不肯屈服的民族大义。
二是读懂党史,本书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契机,推出了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一系列艺术成就不菲的主旋律力作,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是诠释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史。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是中外影片表现的永恒主题,本书不仅吸纳了《地道战》《地雷战》《百团大战》等一批抗日题材的影片,而且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还特别推荐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本书结合新片《金刚川》,剖析了中美交战双方的人物多重视角,真实立体地还原了历史处境下的人性样貌,提炼出民族性的深刻内涵,以唤起孩子们对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的深深思考。
这些主题性的纪念影片,融思想品德教育与艺术教育于一炉,寓教于乐,必将使广大青少年在人格养成和艺术积累上获得双提升。
本书突显了电影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本书第一部分“了解电影”,分别从电影的概念、电影的历史和电影的语言三个方面,对电影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梳理,特别是关于电影的历史,以通俗、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了120多年的世界电影史,既提到声名赫赫的电影大师,又提到划时代的流派代表作,同时兼顾到中国电影发展史,尤其指出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费穆的《小城之春》,把中国民族电影带入了成熟期,竖立了中国电影毫不逊色于世界水平的猎猎大旗。
本书既照顾到低龄儿童的需要,安排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雪人》等纯视觉的影片,又关照到正走向成人的大孩子们的心灵空间,增加了部分有助于他们心灵成长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的世界名片,如屡次在百年影史榜名列前茅的《偷自行车的人》《东京物语》《七武士》等。
从电影形式的角度,本书以优秀故事片为重点,同时又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和知识性的纪录片同步纳入视野,使孩子们对不同种类的电影形成总体概念和清晰的印象,为他们步入电影艺术的殿堂廓清了道路。
19世纪是阅读小说的时代,自20世纪起,全球进入了电影时代。本书行文优雅、流畅,与贯穿全书的电影海报和剧照相映生辉。欣赏美,陶冶美,传播美,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每一代父母光荣的责任。通过这本电影书,家长陪同孩子一同领略光影世界的无限魅力,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将人类真善美的火炬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