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渝 风范长存——“舒乙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海棠花重重,似是故人来。2021年4月21日,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巨匠老舍长子舒乙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值此舒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4月20日下午,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纪念座谈会,“舒乙的画”特展同时开幕。舒乙先生夫人于滨,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中央文史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飞、计蕾,舒乙先生友人故旧及中国现代文学馆全体馆员出席座谈,共同表达追思之情。座谈会由梁飞主持。
纪念座谈会现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致辞
李敬泽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对舒乙先生表示深切怀念,代表铁凝主席、张宏森书记向舒乙先生夫人于滨表示亲切慰问。李敬泽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舒乙先生一生的成就,指出中国现代文学馆是舒乙先生倾注心血、毕生托付的事业。他说,舒乙先生自1984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时就在巴金先生的指导下参与文学馆筹建工作,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见证了文学馆从无到有、筚路蓝缕的建设过程,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敬泽表示,怀念舒乙先生既是对老前辈、老馆长、老同事的追忆,也是对传承中华文脉使命的继承。舒乙先生风范长存,他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文学馆的精神与传统之中,希望文学馆后辈馆员牢记前辈的付出,坚定信念,继承发扬中国现代文学馆事业,更充分、更有力地发挥作为世界最大文学博物馆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作用,让文学文物活起来,真正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心,成为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文学生活的中心,用实际行动纪念前辈。
从中国现代文学馆退休后,舒乙受邀加入中央文史研究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颁发聘书。耿识博回忆到,在任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期间,舒乙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赴云南、贵州、甘肃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撰写多篇调研考察实录,就文物保护、文化发展等议题多次提案建议,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用情用力。“可以说,舒乙先生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期间对文史馆建设作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老舍研究会原会长、学者关纪新长期从事以老舍研究为核心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并长期参与中国老舍研究会各类事务工作。回忆起自己与舒乙先生及其家人四十余年的交往,他说,舒乙先生在老舍研究上勠力投入,对研究会的工作经常施以援手,但“从无将自己的学术理念或结论强加于他人的事情发生,学术民主是他的原则”。关纪新高度评价舒乙先生毕生文化贡献,认为其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建立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推动老舍研究与捐赠家藏书画珍品四项事业上可谓“四大皆功”。
舒乙先生长姐舒济因身体原因未能来到现场,她以书面发言的方式重温了与弟弟舒乙一同走过的八十年沧桑岁月。舒济重点介绍了舒乙绘画的经历与特色,她用“半路出家”“无师自通”来形容舒乙的画作,认为舒乙绘画务实、真实、忠实,表现了他的真性情和美学品位。舒乙运用纸笔随意洒脱,绘画风格不拘一格,绘画题材都来源于他的生活所见,绝少应景附和,是最大限度忠实感受的真切记录。据舒济回忆,1933年她出生时齐白石先生曾赐画作一幅,老舍先生根据内容亲题“雏鸡出笼图”,这幅画伴随她在战火岁月南北流离并最终回到北京。2015年,舒济生日时,舒乙还应齐白石画作意境新作“小鸡小济同庚图”,作为生日礼物。在过去的一年中,舒济常想念弟弟舒乙,“恐怕这是他画过的最后一张画,对我而言,与乙弟共同经历的八十年都在他的这张画里。每次看这张‘同庚图’,我都百感交集。”
舒乙先生妹妹舒雨在书面发言中表达了对长兄的怀念,“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天堂里没有天灾人祸、没有危害生命的疫情,你在那里能为我们画几幅天堂里的美景吗?”在书面发言中,舒乙先生女儿舒悦回顾了幼年时父亲指导自己作画的场景,“爸非常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一棵古树在他眼中,是一个阳光斑驳的虚幻世界,一个黄昏中孤傲的守护者,一个给鸟儿栖息的家,即使是树上的老皮虫眼,在他眼里都是大自然对树的眷顾,给了它与众不同的颜色与风姿。他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爱美、追求美、发现美,生活中充满着对一切美的渴望。”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庆澍,北京老舍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忆南,北京老舍基金会原秘书长王庆泉,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王志远,知名导演、编剧、演员方旭,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副巡视员吴著友,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馆员于润琦、龚立中,茅盾故居原主任郭丽娜,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先后发言。
舒乙先生夫人于滨(左一)向来宾致谢
听完亲朋友人对舒乙先生的深情怀念,于滨在座谈最后表示感动与感谢。于滨说,她和舒乙先生相识67年,见证了他从工程师到作家再到画家的身份转变,全程陪伴他走过在光华木材厂、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央文史馆的人生轨迹,而其中关于文学馆的记忆尤为深刻。“舒乙一生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他追求尽职尽责、尽善尽美”。于滨回忆到,舒乙先生退休后从没再去过文学馆,他不希望因为自己拘束继任者的工作和文学馆的发展,只在心里挂念着文学馆的事业。重病住院后,舒乙先生对许多人的探望无法回应,但面对周明、吴福辉、吴著友、龚立中等曾一同共事的朋友们,已经失去表达能力的舒乙先生落泪了。
老舍、胡絜青夫妇爱画、赏画、藏画、习画,与美术大师交往密切,舒家家学中素有美术渊源,子女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了许多生动、深刻的美术教育。舒乙先生六十岁后重拾画笔,创作出一幅又一幅色浓情真、个性鲜明、蕴含文学气质的绘画作品,他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画作构思新颖、富有情怀、别有意趣。舒乙先生曾说自己画画就是想把文字不好表达的内容用画来诠释,“自己左手是字,右手是画”。座谈会结束后,部分与会嘉宾参观了“舒乙的画”特展,在精选出的46幅舒乙绘画作品前驻足停留,仿佛回到与画作者共同经历的旧日时光。
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回忆与老同事舒乙的交往
(右起)耿识博、吴著友、梁飞、周明等驻足观看舒乙先生著作展示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为舒乙先生夫人于滨介绍展览
中国老舍研究会原会长、老舍研究专家关纪新坐在轮椅上细赏每幅画作
知名导演、编剧、演员方旭(左一)分享老舍作品话剧改编故事
《万寿寺的墙》,舒乙绘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万寿寺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之初的馆址,文学馆曾在此开馆十五年。
1999年春,舒乙绘画并写下,“一日往太庙于后店阶下偶得此景,天然成趣,为表达对那可爱的野草的敬意,特画其景并记题”。82cm×82cm。
《小羊圈胡同五号的老枣树》,舒乙绘于2015年,82cm×82cm。这幅画作上,舒乙题记“它的年龄比老舍先生还大,可惜于二〇一〇年被齐根伐掉。根部树干直径有两尺多,它当时还结枣呢。八十舒乙”。
《小城梦幻》,舒乙绘于2004年夏,82cm×82cm。画作上题记,“翡冷翠印象,意大利组画之四”。
《老舍爱北京》,舒乙绘,82cm×82cm。这幅画的题记中,舒乙先生写下父亲老舍的北京情缘:“老舍先生说,他真爱北京,他所爱的北京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他的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名胜风景,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他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他,而他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京,这只有像爱母亲那样要说而说不出而已。这里所画的是老舍先生最喜爱的积水潭,由这儿能看见德胜门门楼和古老的城墙,他可以在这安静地坐一整天。”
展厅一角。舒乙先生画作与他在文学馆工作期间的工作照交替排列。
参与座谈会的部分嘉宾在展厅合影
(摄影:陈泽宇)
- 茅盾藏书《垦荒曲》往事追忆[2022-03-24]
- 墨影留香:观茅盾手迹展[2022-02-28]
- 周立民: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2022-02-07]
- 热爱绿色与生命的茅盾[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