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陕西省作协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举办
来源:陕西省作家协会 |   2022年05月22日10:35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陕西省作家协会于5月19日在西安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团长党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主持。省作协党组成员、主席团成员、主席团顾问,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三级调研员陈骊,文学评论家、有关文学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百优”作家、网络作家、90后作家代表以及省作协干部职工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大家从不同角度畅谈心得体会,为新时代陕西文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团长

党宁

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号召广大文学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作出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倾情投入到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做积极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践行者。《讲话》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系统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催生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历来重视继承和发展《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铸就文学新高峰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陕西是文化大省,又是《讲话》诞生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80年来,我省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光辉成就。陕西文学发展繁荣,与省作协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密不可分。陕西作家代代传承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和“立于高端、把握时代”的担当也广受赞誉。希望省作协再接再厉,发挥示范作用,发挥文学陕军优势,引领陕西文艺繁荣发展,为党的二十大献礼,为建设陕西文化强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齐雅丽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再次学习重温《讲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鲜明地提出了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这个科学论断。8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陕西作家秉承延安革命文艺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众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丰碑意义的优秀作品,为陕西赢得了“文学重镇”和“文学大省”的美誉。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人民”都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人民与生活的一致性、同一性。明确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今天,重温《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文学工作者始终高扬文艺的人民性旗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站稳人民立场,胸怀“国之大者”,努力开创新时代文学的崭新局面。为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学陕军”的一份力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向文学事业交出无愧于心的作业,向历史发展交出合格的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主席

贾平凹

从我开始写作起,几十年来,每到“5·23”,都要开纪念会。《讲话》是当代作家,尤其是50年代以前出生的作家最熟知的文本。可以说,它进心进脑,精神融入了血液。

我没有见过柳青,接触过杜鹏程、王汶石、胡采、李若冰,老一辈作家都是践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典型。后来我熟知的是画家刘文西,他每个春节都去陕北,好多次会上,他都是从口袋里就掏出《讲话》那本书,他说他一直带着这本书。

我在年轻时学习《讲话》,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到人民中、生活中去。我八十年代初,之所以那么多次到商州,几乎去遍了那里大的乡镇,就是受《讲话》感召。年轻时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当然是了解一些情况,为写作寻找素材,一次两次其实并算不得什么,但从此形成习惯,有了这种意识,这就在以后长期的写作中自觉而坚持,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在生活中提升自己,又同时以新的眼光、新的思想来思考生活。几十年来,可以说这是我的生命状态和写作状况。

年轻的时候,有写作的激情而缺乏对生活的认识,这如同在我们最没有人生经验时却决定了人生最大的婚姻一样。我们常在说某个作家的写作时说他吃过苦,或者说他没吃过苦,这种苦是指他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有了起起伏伏,就使他能深切地体会社会变化,世情冷暖,人性的复杂,生命的艰辛。写作是和这种经历同步的,也就是说,写作在生命里沉浮。

年轻永远是美好的,但年纪在成长,写作也在成长,这就需要到人民大众中去,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在人民中生活,可以发现我们的局限,可以发现我们诸多的“小”,发现我们的写作还只是成长写作。作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慢慢地“书斋化”、“小圈子化”,自以为是,文学的土壤板结。这也是今天学习《讲话》的新的提示和新的意义。

为人民写作,到生活中去,怎样到生活中去,为人民写作,这是我们写作者终生面对的课题,需要践行和答卷。愿我们努力奋斗,无限向前。

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

李星

经过了八十年历史岁月和时代风云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然闪耀着不息的真理的光芒,是发展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光辉宝典。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发展和繁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指南。在全面论述了文学艺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重要意义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并说“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纵览陕西文坛,我们虽然出现过柳青、王汶石、杜鹏程及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艺术大家,创作出了《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优秀作品,但也存在着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

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

和谷

我从七八十年代开始,不断重温毛主席的《讲话》,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从中领悟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的命题。文学写作是作家价值观的体现,是为时代和人民鼓与呼,只有扎根生活和持续增强审美认知,才能写出文以载道的好作品。半个世纪以来,我投身于文学写作实践,深刻意识到《讲话》给中国文艺创建的思想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一脉相承,阐述了中国文艺的现实风貌和发展方向,作家如何用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身为生活在当代的作家,应该铭记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写作,追求真善美。泥土其味滋养艺术的果实,我当老骥伏枥,奉献出最后的心血。

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安广文

80年前的《讲话》回答了文艺为了谁,这一根本性问题。8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文艺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部部精品力作,影响着一代代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重温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深刻改变着社会,也改变着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第六器官”。文学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文学工作就应该在哪里。要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就要回答好网络时代对文学创作、文学传播和文学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回答好推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的新课题。

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 副主席

阎安

中国革命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文化和审美层面上而言,就是一部不断寻找人民、发现人民、确立人民主体地位和核心价值的变革史、成长史、探索史。《讲话》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就是人民,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毛泽东同志打破5000年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的陈规,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承受者,也是一切文化和审美创造的价值核心和意义核心,这样的思想理论,真正是石破天惊。站在文化、文艺创造的内部规律上讲,80年来,我们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很多曲折,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付出成长的代价之后,我们总是一次次地迎来了崭新的蜕变和升华。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文艺的一系列论述和讲话,站在百年未有之民族、人类大变局的制高点上,重新定义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人民价值的新内涵、新维度,丰富了人民的人类意义,为新时代的文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使命、新的课题。一个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度锤炼自己的现代化自觉和文学、艺术专业自觉,立足中国本土历史、时代、人文经验,胸怀人类全局和整个世界,用全新的文艺创造与探索,在历史道义、社会道义和人类道义的基准点上,持续寻找和落实人民的意义和价值,要让历史和审美在每一个普通人那里、每一个生命那里拨正航向,与真正意义上文学和艺术的现代性深度、广度和维度相匹配。

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

李锁成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8周年之际,深感两个讲话为文学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夯实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回顾陕西乃至全国文艺工作的风雨历程与辉煌业绩,陕西享有文学大省、文化重镇之誉。这与《诗经》以降的五千年文化积淀、十三朝帝都、红色文艺理论成熟、建国初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的建制、从延安过来的一批文化大家、《延河》创刊、一批文化名家名作等等是分不开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推出文艺精品力作的举措和力度,精心筹划,耐心锻造,力争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以实际行动勇攀文学高峰。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李国平

四十年前的1982年,我作为文学战线上的新兵,参加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活动,那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后一次隆重的纪念,在这个历史节点上,胡采、杜鹏程、王汶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两代作家开启了文学陕军的辉煌征程,实践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印证了延安文艺开辟的当代文学方向。从1982年到今天,是一个有着巨大历史内容和时代新特征的历史跨度,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体现着党的文艺思想一脉相承的精神联系,回应着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大问题,打通的是百年中国、民族复兴的大命题。陕西的文学工作者,要以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整体性思维,学习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党的文艺思想贯彻于具体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之中。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

1982年“5·23”前夕,陕西组织一批新老文学艺术工作者去延安,胡采、王汶石、杜鹏程、李若冰四位老作家带队。胡采是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陕西当时唯一健在的老人了。当年“5·23”毛泽东同志讲话之前,全体人员曾有一个合影,时值“5·23”纪念,讲解员将这张照片放大,用一个木牌,立在杨家岭那间石屋前面。我说:“胡老,你站在哪里?”抑或是谦虚,抑或是确实记不得了,胡采说,他不记得拍照这事,拍照的这一次会议,他也许没参加。说完,他随参观人流进入了石屋。我不甘心,我在照片前仔细地瞅着,终于发现在一大堆人头中,有一个人颇像胡采,就急忙告诉他。胡采重新回到照片跟前,细细地辨认了半天,终于确定了那确实是当年的他。胡老当时像孩子一样笑了。站在旁边的我亦十分感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已成了一个凝结感情的丰碑,一个时代的象征。回顾我的文学之路,我很感谢《讲话》对我的指导,我所有的小小成就,都得益于挂职锻炼。现在寄希望于年轻人,一定要下功夫真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吴克敬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日子,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8周年的日子,省作协组织召开会议,学习重温这两个重要讲话,是及时的,也是有益的。深入生活,扎根人们,是文学创作者永远不变的初心。艺术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某个特定时代生活的本质呈现和精神映射,有着历史教科书的审美价值和诗学的纪念碑意义。对此我们陕西的作家,特别是老作家做得就很好,已故的柳青先生,当年扎根在长安区皇甫村安家落户,历时十四年,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柳青文学创作的精神,是每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都应学习的。我甘做柳青先生的小学生,从新闻单位转入文学创作的队伍里来,坚持到人民中去,写出了多部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我要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新的有分量的文学作品来。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王海

毛主席《讲话》提出了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为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雄心去创作。这些年我创作了三部关注农民的作品,《天堂》写出了第一次、第二次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城市门》写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离开土地后对土地的依恋;《回家》写出了失地农民进城后的生存状态,以引起人们对失地农民的关注。“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一个优秀的作家应是人们前行的明灯,一个作家不关注社会现象,不为百姓发声,不关注普通人的福祉和疾苦,不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不具有批判锋芒,那是写字的工匠,不可称为作家。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梁向阳

只有立足大地,才能根深叶茂。文艺为人民的传统,始终是文艺工作者的根魂所在。文艺工作者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主动回应时代呼唤,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事实上,只有立足大地,才能根深叶茂。谁能静下心来搞创作,谁能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去讲好“中国故事”,谁就能赢得时代的尊重。就我个人而言,我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文学研究、教育与创作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牢记自己的根在何处、魂在何方,把根须深深地扎在陕北这块土地上,继续用文艺的方式为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陕西省作协理事、文学评论专家库特聘专家

李震

《讲话》精神与延安文艺传统是在陕西诞生的。陕西的民族民间文艺和历史文化为《讲话》精神和延安文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而《讲话》精神与延安文艺传统经延安时期的文艺机构和文艺家植入了三秦大地,生长出几代文学陕军、戏曲现代戏、长安画派、现代民族音乐、西部电影、陕派文艺批评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现象,生成了足以代表中国当代文艺主流传统的陕西经验。因此,可以说,陕西经验是《讲话》精神与延安文艺传统的当代化与在当代陕西的延伸。其核心内涵就是《讲话》所倡导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人民立场与现实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在陕西这块文化厚土上始终保持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联系,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省思与独特表达。

陕西省作协理事、文学评论专家库特聘专家

段建军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讲话文献,始终围绕着文艺工作者要联合、结合、团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感、共谋,形成一条心,组成一个民族命运共同体——统一战线,共同努力奋斗,改变民族命运,重建民族未来。在这个同感共谋的民族命运共同体——统一战线中,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要与人民群众接触结盟,交心交友,与人民大众构建情感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把自己变成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另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启蒙人民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警醒起来,感奋起来,改变民族的生存现状。为此,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群众语言,了解群众审美喜好,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与人民结成审美共同体。

《延河》杂志副主编

弋舟

回望八十年前,正是有了延安文艺的辉煌胜利,才激发起了“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从而加快了民族振兴与人民解放的伟大进程。这个重大的历史经验,于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正是在这份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上,重申了党的文艺路线的根本立场,同时又发展出了新时代的文艺思想,既是培根固本,又是继往开来。巩固人民在文艺上的主人公地位,就是巩固、壮大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把我们的认识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才能更为自觉地进行创作实践,才能深化我们对于“共同富裕”等等当下重要国策的思想认识。身为“文学陕军”的一员,牢记根本的路线、方针,才能为这支队伍增添新的成绩与荣誉。

《小说评论》杂志副主编

陈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上是相互贯通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现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的重大贡献,既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又尊重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把文学艺术置于人民的、历史的、美学的多重坐标下来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文艺批评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重申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廓清了我们认识的障碍,也奠定了我们文艺批评的方法和准则,为我们“建设山青水秀的文艺生态”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百优作家”

赵伟

8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但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始终不曾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我目前主要从事科技类纪实文学的写作,撰写这片热土上默默为国奉献的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的故事。这些心怀科学报国理想,以科技服务人民的工作者,正是创造中国当代历史的“剧作者”。他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国家强盛和科技进步奉献智慧与辛劳,甚至付出生命的经历和精神,特别值得书写和记录。他们理应成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笔下的“剧中人”。

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

风圣大鹏

网络小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载体,不同的题材能够映照出不同知识背景和社会层次下读者内心的愿景。其中有对伟大祖国、热血军人的讴歌,有时不我待、奋发向上的拼搏,有重塑伟大华夏的礼赞等等。中国正在崛起,我们要以一个崛起的世界大国的姿态,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通过学习《讲话》精神,创作有了方向指引,尤其是去年参加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亲耳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倍感振奋。作为一名网络文艺工作者,更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响应党的号召,遵循党的指导,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坚持以作品见人品,以人品立作品,担负起作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坚持作品价值观导向正确,弘扬正能量,文以致用,学无止境,是当代作家责无旁贷之事,是时代和国家赋予作家的神圣责任。

“90后”作家

王闷闷

作为青年写作者,重温《讲话》很受感触很有收获。《讲话》中人、生活、实际、群众这些字词最多,我想,这也是我们写作者要一直不断理解的字词,以及深思其背后内涵。就拿人来说,人不是简单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有生命且有血有肉的个体,不能轻看谁,也不能怠慢谁,真诚这时就显得很重要。如今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很多景观化符号化的物,极其容易迷失掉自我,丧失思想,定式思维,固化想象,从而会对生活对实际缺乏较为准确的把握,也就不能在作品中有很好的表达。我们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必须要去践行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起书本给予的知识,才能明晓人是什么,生活是什么,群众是什么,实际是什么?

 

书面发言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冷梦

八十年是个大日子。我们共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家就是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写出“接地气”的好作品,必须要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我曾在2003年、2005年两度由省作协党组和榆林市委市政府安排到米脂县高西沟体验生活,由此诞生了《高西沟调查》。2006年到2008年,我又在省作协、省文化厅与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到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挂职锻炼,这之后诞生了长篇随笔《浐灞手记》。2014年到2016年,受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及省作协的重托,我再度挂职榆林。我与陕北,有着二十年的情缘,情深意切,不吐不快。目前,正在创作一部以陕北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为背景的长篇现实题材小说——《窟野河手札》。我日夜笔耕不辍,希望以此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张虹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值此学习和领会《讲话》精神之际,捧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两篇《讲话》都紧紧围绕“文艺为人民”这个中心展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强调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些高屋建瓴的话语,道出了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深切期望。重温学习,认真审视自己的创作方向,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之路,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己任,夯实“为人民而歌”的文学理想,是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龙云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党思想和理论建设的光辉文献,是自有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以来最重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讲话》的发表,在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史上造成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更深刻的文学革命。《讲话》对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它为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讲话》所提出的具体时空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讲话》本身的意义却不会因为这种具体时空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反倒更凸显了《讲话》所蕴含的普遍性。并提示了更新形态的文学的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讲话》也是一个开放给未来的文本。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方英文

80年前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明确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习近平同志在给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时强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作家们亦当如此。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无数体力脑力劳动者奋斗出来的。每一天都发生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作家有责任深入一线了解,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艺术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陕西省作协秘书长

王晓渭

80年前,《讲话》对我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献。同属那个时代的我的父母曾经给我讲过,《讲话》发表后,在根据地延安,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践行《讲话》精神,深入火热的生活基层,创作出了一大批解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我会老一代作家柯仲平、马健翎、胡采、柳青、杜鹏程、李若冰,也包括我的父亲王汶石,他们从延安走来,始终沿着《讲话》所指引的方向,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的从业者,更要不断加强学习,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在新时代文学感召下,在为文学服务,为作家服务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牢记“国之大者”,为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