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童真与沉重、寻找与救赎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刘 颋  2022年05月27日08:30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这本书是来自三江源的祝福,也是对生物保护多样性的祝福。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我的阅读体会。

首先是主题。这本书的主题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构造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在这个主题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如何表现这个主题,他抓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就是“分寸”。这是他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小说家,他所理解的生物多样性,他所理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分寸”。这可以从几个小层面展开来说。

其一是人与动物相处的分寸。故事里,爸爸告诉小海:“你和动物接触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小说中好几次写到,白唇鹿回到他们的救助站来看望白唇鹿妈妈,其实小海想去接近,但是白唇鹿始终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后来到了各拉丹东,小海去看那些动物,他们始终也有一段距离。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地传递出一种理念:人与动物相处的分寸是什么?是合适的距离,不用太远,也不宜太近。这种分寸体现出人对动物的一种尊重,或者说是相互之间的尊重。

其二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分寸。书里既写到了在我们生态层级构造之间,如何去理解、尊重和保护不同的生态自然,同样也写到了反对对自然无节制的攫取。比如小说写一个登山队要来拍摄三江源万年纯净水提取视频,这就是一个人和自然的关系,因为讲的是破坏冰川和保护冰川,包括对万年冰川里万年纯净水的保护,这也是对三江源脆弱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这种相处之道其实就是你可以去远观,但是不可以近玩,更反对无节制的攫取,暗含作家一种期许,倡导人和自然的相处中把握一种分寸感。

其三是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分寸。小说中也写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着墨不多,但是非常精彩。最精彩的是小海父母的关系。小海父母是有感情的,但是因为成年人来自于生活、事业、理想各方面追求上的差异,造成了他们之间有一种隔阂或者一种不理解。小海妈妈的成长之路,可能是任何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家庭、理想、事业、情感等出现落差的时候,都会经历的一个成长过程。而这个作品中,小海父母的相处之道,尤其到后来小海妈妈知道李强经常不回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三江源保护工作的繁重;另一方面是爸爸出于对家人的尊重,不愿意把在身体上遭受的苦难和精神上的痛苦,带到家人面前)后,也体现出来一种尊重中的距离,在尊重中的期盼和理解,其实也是人和人相处的一种分寸感。当然,这种分寸感是不是每个人都认同,或者说不同的时空环境之下,可能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此处的分寸感,是饱含着真情的,是生活真实的言简意赅。总而言之,在这部小说中,这种分寸感呈现出来,也就是作家所理解的在三江源地区工作的这些成年人,他们所持守的一种人和人相处的分寸。包括后边还写到了一些在保护地,甚至是到了无人区的,人和人之间相处的一种分寸和关系。这几个层面都是很吸引我的点,而且对于分寸感的拿捏和把握,在一般的儿童小说中是不多见的,这是一位在各种文本之间进出自如的成熟作家,才能够拥有的一种写作本领。

其间还有一个“分寸”,是小说家在整个叙事中,他所把握的分寸。这部小说的主题和笔触的呈现虽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力度,但叙事和语言都很节制。

第二,这部小说的关键词是“寻找”,寻找理想主义的制高点。“寻找”有几层关系:小海找爸爸,妻子找丈夫,队员找队长,都是去找李强。李强也在寻找的路上,李强寻找什么?他去寻找可能遇险的登山队员,他去寻找水源,他去寻找动物偷猎者,他去给每一个受伤的动物或栖息地受到威胁的动物寻找到合适的栖息地。雄鹰支队在三江源的工作,就是在寻找,“寻找最适合的”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在寻找中间,其实又暗含着情感、理想、事业和社会关系的寻找,这本书的“寻找”内涵非常丰富。但不管哪一种寻找,最终目的是寻找不同的生命个体在地球上最合适的位置。这里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生态文明观: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

第三,这是一部文学品质极高的儿童小说。这部小说的文学品质是如何实现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这个作品始终处于一种复调的叙事当中。作品存在一条“寻找”的叙事线,类似于公路小说的呈现方式,它始终在路上、在寻找的叙事线中,同时又以儿童小说的形式完成了一个内涵非常饱满的叙事,这个叙事是由几组双线叙事共同完成,构成了一种复调式的叙事。

童真与沉重。这本是一对矛盾词,但在这部小说中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童真是小海对爸爸失踪的理解,他认为爸爸在和他躲迷藏。在成年人可能都不抱信心和希望的时候,小海想的是“爸爸一定要躲在一个不好找的地方等着我去找,只有我才能找到”。杨志军在这部作品当中,对于童真的把握,对于小海这样一个6岁的男孩的角色把握非常成功。他把握住了孩子的自我说服的心理过程,小海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他相信了自己的理由,“爸爸其实是在等我去找他”。这完全是童真的想法,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的、是儿童小说的架构方式。与童真相对应的是沉重,沉重就是妈妈、巴雅尔等雄鹰支队的队员对于李强失踪的理解,在他们看来李强很可能是遇难了。这中间我们又看到了深层、内敛、丰富的情感,是来自成年人的沉重,同时他们在这种沉重的情感中,仍在隐忍地保护着小海的精神和情感,小心翼翼地呵护小海的童真,为小海编造一个童话世界。这样的书写格外打动人。

轻盈与厚重。轻盈是对小海与救护站全体成员关系的刻画。该书前面展开的大拉页上画着所有的成员,大灰狼、小红朵、赤麻鸭、斑头雁,也包括阳阳、猞猁,还有藏野驴达娃、小白唇鹿扎西等。这些动物的故事富有童话色彩,对于这一部分的书写非常轻盈,充满童趣。这种轻盈让这个作品在厚重的主题当中实现了儿童阅读的友好性。那厚重是什么?厚重体现在每一个被救护的动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保护动物的难度和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难度。这里作者其实写得很节制,展现的内容都是点到为止。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工作的难度以及雄鹰支队的奉献和牺牲。特别能够打动我的,是对于这样的一种轻盈和厚重的关系,它不是简单的并列,它同样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背负着厚重的人,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更多的小海们的轻盈。而小海意味着什么?小海意味着我们的未来,对于小海的呵护,其实是为了保护未来。

从这方面说,这部作品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的是代际传承,而且它是在呵护、保护下的传承,是在言传身教中的传承。当然,轻盈与厚重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而且轻盈也时时刻刻地与厚重发生着联系。比如说小海和诺布哥哥、艾米尔姐姐等孩子的互动是轻盈的,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聚集在一起,背后的原因又是非常厚重的。尤其中间有一部分,大灰狼星宿海、本地狼平措和荒漠狼的大战,非常精彩,也非常凶险。但作者把这一切处理得很轻盈。可以说这部作品在轻盈与厚重当中,来回出入都非常自如,也非常轻巧。这是一位成熟作家调度文本的高超能力的显现。

寻找与救赎。在寻找李强的路上随时会发生各种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问题,这始终也是双线并进的核心。两组叙事线不是毫无关系地并行,而是在不断地交叉,不断地发生着联系。寻找的愿望有多强烈,救赎的动作就有多痛心,包括后来妈妈暂停寻找李强,返回去接救护站的动物们,包括最后妈妈理解了爸爸,妈妈理解了雄鹰支队的这些工作,妈妈融入了爸爸的工作当中。可以说,寻找并不是奔着救赎(动物)去的,但救赎让寻找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而且妈妈对爸爸的寻找,不仅仅是人的寻找,生命的寻找,也有情感的寻找,发展到最后是个人定位的寻找。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我们看到作家要传递出来的是对每一个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不仅仅是保护动物,也有对人的理解和尊重。

另外一个特别让人欣赏的点是作品的生命观。这部作品教会了孩子们怎么去理解生命、善待生命,以及人类如何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样的主题可能已经超越了所谓的生态文学,或者动物保护文学,超越了单一的概念,它是一个厚重的经典的文学母题。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相比《巴颜喀拉山的孩子》更成熟了,作者对儿童文学这一文体的进出也更为自如,他把成人文学的作品中所能驾驭的丰富和复杂,成功地放到了儿童小说中。这是我近期看到的少有的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但同时表现形式又非常轻盈,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儿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