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简媛长篇小说《棘花》作品研讨会在长沙毛泽东文学院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2年05月29日10:07
关键词:女性 研讨会

2022年5月27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文艺出版社、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联主办,长沙市作家协会、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长沙市天心区文联承办,作家简媛的长篇小说《棘花》研讨会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研讨会由长沙市文联主席汤素兰主持。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游和平、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进、长沙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胡述出席研讨会并讲话。胡平、贺绍俊、顾建平、王春林、郭艳等数十名省内外的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展开研讨交流。

新世纪女性文学新收获

长篇小说《棘花》系湖南省长篇现实题材长篇创作工程选题项目,长沙市文联“中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2021年11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1万字。小说以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手法开掘人物心灵世界,引领读者一步一步逼近事情的真相,揭示主人公杨素在中国深入改革的大潮中,被时代洪流仓促地裹挟向前,历经婚姻、亲情、职场上的“内焦外困”,刻画出一名不甘不屈、坚韧顽强、独立不羁的当代女性形象。作品聚焦现实,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属于讴歌党,讴歌新时代,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是湖南省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棘花》在出版后短短几个月内,就被多家媒体报道,全国报刊也陆续推出了十多位评论家的评论文章。

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推荐这部作品说:简媛这部小说笔致清新隽永,行文从容,深水静流。城与乡,新与旧,背叛与恪守,人性幽微与人间美好,尽在娓娓讲述中次第呈现。

在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看来,女性心理小说是永远有生命力的,且永远难以穷尽其复杂内涵,这是它们的读者数量总会超乎想象的缘由,而简媛长篇新作《棘花》再次为人们带来特殊的感知与体验。作品展示了作者简媛感觉上颇为丰富的书写能力,她的文字不断游弋于内心世界与外部空间之中,灵活生动,叙事与描摹自然流转,交汇融合,较充分地张显出小说的文体魅力,也表现出她的写作经验。不仅如此,最后主人公杨素的失明更是将小说主题已升华到人生哲学的高度。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贺绍俊表示,《棘花》鲜明表现出了作者细腻的女性意识。女性文学是新世纪以来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好作品琳琅满目,《棘花》是新世纪以来女性文学的新收获,并有所突破。它不仅高扬了女性主义批评的锐利性,而且还显示出女性主义自我批评的勇气。从女性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相互印证里,我看到了作者的女性意识中还包含着深沉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而《棘花》在这方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文本。

《小说评论》杂志主编王春林说,继2015年的长篇小说《空巢婚姻》之后,2021年,作家简媛再度推出第二部长篇佳作《棘花》。与《空巢婚姻》中历时性地表现一家三代女性悲剧式的轮回命运不同,《棘花》则是聚焦于一个女性,即小说主人公杨素,以她的工作、家庭、身世等为线索来辐射,逐渐展开了一幅更为宽广的社会画卷。总体来看,小说的叙述方式和组织架构与第一部作品《空巢婚姻》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就表现个人生活情感问题的细腻程度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广度而言,两部小说又是一脉相承的。小说采取一种倒叙的手法,在开头就将主人公杨素失明以及丈夫周亚宁逃往荒漠的结果先抛掷出来,在给读者率先一个巨大的悬念之后,叙述者才有条不紊地徐徐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实际的故事时长虽然仅有九个月,但作者却以一种折叠式或者说镶嵌式的叙述方式,将主人公杨素整个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以及上一代人的命运沉浮都巧妙地进行了展现。而更重要的是,小说以一种横截面的表现手法,力图将整个社会的各种病灶一一呈现,这便使得小说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鲁迅文学院研究员郭艳说,《棘花》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乡土社会出走的女性如何成长为一个现代职业女性的过程。女性成长是艰难的,其间充满着彷徨无助,以及透彻肺腑的屈辱与伤害。然而对于女主人公杨素来说,向着自己理想的或者设定的美善生活去努力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过,向美向善的建构性是《棘花》非常突出的特质。

深入生活成就隽永作品

2015年,作者简媛以病人的身份认识了某中医院肛肠科的一位女医生,近半个月的住院期间,她对这个科室有了较多的了解。身为女性,作者亲身体验过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这件事对她的冲击很大,让她主动思考起了女性生存困境的问题,也坚定她的创作方向——寻找一群不羁而坚强的女性及背后值得永远探究的意义。

为了创作好《棘花》,作者简媛深入医院定点生活长达半年,她跟着肛肠科医生去开早会、查房,下基层义诊,听基层的全科医生讲他们的人生海海。近半年的深入生活,不仅为《棘花》刻画出有血有肉的躯体,更是植入了不羁而坚强的灵魂。自此,一个饱满、丰富的女医生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简媛的眼前。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作家简媛这种务实、认真的创作态度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并赢得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

湖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游和平说,简媛近十年来,坚持现实主义写作。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为“不羁而坚强的女性、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幽微”立传,都是她的思想、精神朝向大地、朝向历史的一次次映射。她用地域性语言进行个性化叙事,从地域抵达整体,开拓了中国女性书写的叙事美学,而构筑在作家故乡上的这些作品,最后都会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背景的缩影。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龚旭东说:我觉得《棘花》这部小说不仅是天心区、长沙市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湖南省近几年来长篇小说创作非常重要的成果。之所以能够有很好的作品产生,我觉得:一是有静气。二是立人物。三是剖人性。《棘花》中有纠结、彷徨、挣扎,也有决绝、追寻、执守,一次次出发与归来,都蕴含着人生的偶然、必然与启示。

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克邦表示,简媛的《棘花》是一部生活画面色彩强烈、人物形象特色鲜明且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长篇小说。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汤素兰表示《棘花》是作者对知识女性的困惑与焦虑直接而有力的呈现。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说,《棘花》这个标题隐喻了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有一种对应性。“棘”都是带刺的,表现主人公杨素有比较强的个性,不属于那种温暖的花,折射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棘跟花其实对立的,但是又统一了,生命力很强。特别是说到杨素这个形象,我觉得这个小说标题很好。一部小说取一个很好的标题非常不容易。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卓今说,《棘花》这部小说给出了一个设问结局——她眼瞎了,有可能重建光明。这种开放性的结局说明简媛有一种问题意识。小说问题意识是很可贵的。她作为一个创作主体,这种坚韧、弹性、光泽饱满的情绪,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简媛她有抱负,而且很大。她有广阔的空间感,设立这么个空间感,驾驭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她敢于这么做。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晏杰雄评《棘花》说,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鱼尾”和“鱼鳞”的意象,便是这种绝望情绪的高度凝结。第七章中得知血缘真相的杨素看见“她的脚不见了,拖在她身后的是带血的鱼尾。”“感觉身上的鱼鳞在片片掉落……”通过“带血的鱼尾”的意象,女性生存中抽象的隐痛得以具象化的表达,日常生活对女性的消磨也由此得以生动的呈现。在小说的末尾,“鱼”的意象再次出现,这也是“鱼”这一意象第一次以其全貌出现在文本中。

最后,作者简媛在答谢辞中向所有人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她表示,在全国上下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湖南省作家协会、长沙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棘花》作品研讨会,这对她而言是莫大的荣幸。今后,她将继续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以更谦虚的心态,保持她“纯净性、挖深井”的创作姿态,给读者呈现出更多“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