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2022年儿童文学 作家、评论家、编辑荐书之2022年儿童小说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
杨志军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2022年2月出版
作家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以儿童的视角,生动描画了三江源独特的肌理、丰饶的血脉、宝贵而罕见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有人与人的故事、人与动物的故事、动物与动物的故事,而最感人的是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人与动物合力互助共生的故事,塑造了多个为守住三江源、为救助保护动物而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普通人,那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
作者把一种深沉的情愫贯穿始终,每一个故事、每一首诗歌都充满了对三江源的祝福与热爱。在被一个个故事感动的同时,还有一层温馨美好的情愫不时漫上心头。因此,这场阅读漂流不只是一次难忘的三江源之旅,更是一场纯净而美好的精神洗礼,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高度认同作者所要传达的天人合一、人与动物互相依存、互相救助、和谐共生的理念。
另外,文中还穿插了很多诗和歌,依靠文字的独特魅力,把自然之景与诗情画意、故事、情感、理趣完美统一,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具有独特的文学质感,不得不佩服作者老到而娴熟的艺术功力。
——徐德霞(儿童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
《航海家归来》
王秀梅 著
青岛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2022年,因为参加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和“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的评审工作,有机会阅读到了一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如果让我梳理2022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关键词,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学进化的最大推动力量,尤其是对于儿童文学这种受到儿童读者制约的特殊文类而言,因为“戴着镣铐跳舞”,“创新”既有其特殊的难度,又能够使作品达到特有的高度。
因为“创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有第二届“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的金奖作品李长菊《左右》,无论是“左右”这一作品名具有的耐人寻味的寓意性,还是兼具心理小说的蕴藉和情节小说的外放的叙事性,乃至生动鲜活、感受细腻的比喻性表现,都给人以别出机杼、耳目一新之感。
王秀梅《航海家归来》是2022年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最佳文字奖获奖作品。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创新性在于将历史性、传奇性与少年的成长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整体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品格。
获2022年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短篇最佳文字奖的石若昕《小鼠雕像》是一篇构想颇为奇特的幻想小说。作为一个蕴含情思的心灵治愈故事,作家展开故事情节时,一路从容地明铺暗设、巧妙地前呼后应,了无生硬造作之感,而有瓜熟蒂落之妙。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席教授)
《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
刘海栖 著
明天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在当代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语境下,《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是一部具有重要拓展意义和价值的儿童小说。从观念到语言,从故事到叙述,这部作品都体现了富于意义的创新与探索。这些年来,刘海栖的儿童小说已经形成了作家个人极具辨识力、表现力的个性与风格,其小说叙事的贵简传神,童年视角的真切自然,以及流转其间、彼此相融的生活幽默、智慧和温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进一步展示了刘海栖儿童小说的两大特点:一是“说”的艺术,二是“真”的艺术。如何从儿童故事的“叙说”中发现、提炼、创造一种童年讲述的独特美学,如何让这种“叙说”在朝向儿童的同时,努力抵达历史和生活的“真实”,这是这部小说带给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贡献,也是它留给我们的艺术思索。
——赵霞(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列车开往乞力马扎罗》
王璐琪 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年3月出版
作为“90后”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之一,王璐琪勇于探索多种创作题材。近年来立意新锐之作不断问世。2022年,王璐琪将视角聚焦中非合作的历史丰碑——“坦赞铁路”,创作了长篇儿童小说《列车开往乞力马扎罗》。
这是一部聚焦“一带一路”话题、讴歌中非友谊、树立中国可信可爱国际形象的少年成长小说,作品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王璐琪从少年的探寻起笔,在现实与回忆两条线索的交叉叙事和复调结构中将宏大主题悄然洞开,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援外工程“坦赞铁路”的历史与当下,勾连起三代人的命运流转,表达了中非友谊源远流长的主旨,呼应“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亦对奉献与大爱的坦赞精神进行了动情的讴歌。
——龚小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分社副社长兼分社儿童文学编辑室主任)
《冷湖上的拥抱》
于潇湉 著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冷湖上的拥抱》是一部将宏大题材与平凡人物交织在一起的作品,沙漠与油田这样雄浑有力的环境背景给了故事更高远的讲述视角和广阔的讲述空间。而女主人公的普通,则让读者与之有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得以更为自然流畅地走进这样一个陌生而遥远的空间之中,让作品有了更为亲近的叙事角度。油田与少女故事在沙尘中展开,但猛烈的风沙并没有模糊主人公的视线,反而让她在前辈的带领下,经历了历练与打磨之后,真正成为苍凉沙海中一朵更为鲜艳而坚强的花朵。
——葛竞(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
《瓦屋山桑》
张国龙 著
《人民文学》2022年第6期
张国龙的《瓦屋山桑》围绕少女李花一家,讲述了四川乡村一群少年艰难的成长历程。即将步入高中的李花因为家境贫寒即将辍学,为了赚取学费,李花跟着朋友晓珍去卖柏树籽,途中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捧得几张钱币。哥哥铁桥心中升起了复学的苗头,但为了支持妹妹又决意出门打工。除了李家兄妹,小说还写了想要摆脱命运离家出走的陈和平、艰辛复学的康正康、胆小却又仗义的晓珍。他们面对着贫困这个敌人,仍然抱有一腔孤勇,“盼学有所成,信劳有所获”。最终,村干部罗主任给了爷爷和铁桥修公路的工作名额,解决了李家人的燃眉之急。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少年的命运转机,发掘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凡。
——严晓驰(浙江农林大学教师、儿童文学青年学者)
《精灵小米》(全4册)
庄海燕 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不研究元宇宙的“盲拧”世界冠军不是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庄海燕作为中青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主力军,身上的标签远不止这些。难能可贵的是,他将所涉猎和钻研的领域知识深入浅出地应用于儿童文学创作中去,于是有了像川少社出版的《精灵小米》这样的优秀作品。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幻想过一个“超现实”小伙伴的陪伴,比如哆啦A梦和大雄,而《精灵小米》的主人公沙小西也有这样一个小伙伴,那就是精灵——小米。他们都不是完美小孩,在互相陪伴的过程中逐渐优秀、长大,而让他们优秀起来的办法就是共同经历、用心感受。比如故事中沙小西和小米为了记单词熬了一锅“过目不忘”汤,却因为粗心大意搞错配方,爸爸妈妈误喝后双双变成了猫。为了能让爸爸妈妈变回原来的样子,沙小西和小米想尽办法、不断尝试,终于成功。用这样的故事引领着小读者和沙小西、小米一起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强过百句的生硬说教。同时在这套书中,庄海燕还将他作为“世界记忆大师”导师的记忆方法倾囊相授,教给小读者们科学思维的方法、提升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的能力。
——张莹莹(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营销部主任)
《你看月亮的脸》
李秋沅 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年5月出版
儿童文学势必要关注到儿童的成长。2022年李秋沅的《你看月亮的脸》将少女们的成长历程放置在精心搭建的“上古街”,借由月亮的意象呈现出人物与自我的对话,传达了信念的力量。作者以少女金杏的视角描摹童年敏感而又真实的故事,“我”在他者的目光里变得焦虑、自卑,幸而在钢琴的陪伴下寻找到面向未来的光。正如月亮也有暗淡的一面,成长的阵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从逃离“月亮”到被“月亮”吸引,身份的转换也悄然发生着。小岛、音乐与“蓝色世界”,李秋沅以细腻空灵的文字展开了一幅带有独特童年生命体验的历史画卷。“上古街”不仅是一代人的成长缩影,更是作者本人理想的童年记忆。作者深知少女们的成长不会只在“上古街”完成,她们将带着这份印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卫栋(青年学者、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
《桦皮船》
薛涛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年3月出版
船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重要的文化意象。薛涛的长篇小说《桦皮船》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制作技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在这本以“一条船”为意象的书中,我看到了“三条船”:首先,这是一条厚载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之舟。当代鄂伦春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疼惜与珍视,是民族情感最朴实、最真挚、最自然地流露。其次,这是一条驶向人类现代文明的时代之舟。通过爷爷由山林走向城市,孙子由城市回溯故乡,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握手言和,是人类向着未来出发理念的生动写照。第三,这是一条承托万物悲悯情怀的精神之舟。作品尽显对平凡小人物命运,以及那些令人亲近的动物伙伴的温情关注,深刻体现平等包容的儿童观念和富有悲悯情怀的美学追求。
相信这艘举重若轻的心灵之船,会更加行稳致远,驶向经典儿童文学的星辰大海。
——张怡(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
《夜色玛奇莲11:毛豆邂逅浮冰上的男孩》
顾抒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夜色玛奇莲系列小说是作家顾抒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围绕“这世界有兽”的核心设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幻想世界的世界观。在《夜色玛奇莲》重版之际,顾抒推出了系列新作《毛豆邂逅浮冰上的男孩》,让黑猫奶茶店的故事得以继续。在此前的小说里,毛豆陷入了反复寻找失踪父亲的“轮回”,整个系列作品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圆满的闭环结构。续作在此基础上另开新路,将叙事人毛豆的视角“重启”,让毛豆再次开始寻找父亲。故事也回到了系列早期较为经典的、帮助主角身边内心空洞的人找回自我的单元式结构,并借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少年何西的形象巧设悬念,使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作为读者众多的代表性儿童文学系列幻想小说,作者能够坚持创作,且推出的续作能够不落窠臼,展现出故事更多的可能性,实为难能可贵。
——封文慧(儿童文学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