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为媒,交一份答卷
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度复杂的时代,复杂到我们很难“一叶落知天下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很多的书写出来,读者都感觉代入感不强,因为作为个体我们无法看清世界的全部,这将成为常态。所幸,《飞过梅园》只要我们一游梅园即可,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是一部以传统叙述手法和现代情感模式创作的长篇小说,充满着诚意和现场感。作者周俊芳以30年媒体人的历程、积累和智慧,“写了一部反映新闻从业者生活的富有年代感的作品”,人到中年时给自己交了一份答卷。
周俊芳是晋南人,她笔下的“蒲城”“平陶”的地名,我心领神会。她在书中创作出一个虚构的“梅园”:某地文艺界的世间生活。以陆雨和林梅婷们为核心并辐射到城市的各个阶层,多角度多层面深度书写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历程。她用文字为她所了解的圈子画了一幅梅园图。有国企干部、大学教授,有报社编辑、主治医师,也有市井小民……每个人身上都既有清晰的时代烙印,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作为全书灵魂人物的林梅婷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一个事业有成的单身女人。事业上的成功,使她活得精彩潇洒;虽然离异了,但是前夫和女儿跟她并没有很深的矛盾,甚至女儿还很依赖她,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给她听,并让她帮忙解决自己毕业出国遇到的问题。这是职场女强人的典型形象,她们衣香鬓影,精明干练;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有辉煌的时刻,占据舞台的中心。而在私下,她情感丰富,享受众多爱慕者的追求,并选择陆雨做情人,她的生活似乎是完美的,然而她也有自己的忧伤。
也许就是这样的孤独让她走向陆雨,做一枝他生命中的梅。
陆雨和林梅婷都是记者出身,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媒体改革带给他们巨大的冲击,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一落千丈,引以自豪的单位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尽管他们不断地努力挣扎,但事实上已是渴求一份安稳的生活而不得。这些事情无疑是真实的,我作为宣传系统工作人员,也算半个媒体人,和周俊芳们几乎算是同行,完全明白她们的落差和困窘,也因此更能感受他们身上的坚韧与人性的温暖。感谢作者的真实记录,这种时代的记忆会提醒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
除了男女主角,作品塑造的其他众多人物形象:默默守护林梅婷的张斌、代表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陆母、在道义谴责中痛苦半生的陆父、纠结于琐碎婚姻的苏瑾等等,他们都是有情有义有担当的好人。通过对他们生活成长历程的记录,展现了数十年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和时代变迁的全景图画。
钱穆在比较中西文化时所说,“西方人重权利,中国人重道义。故西方为人,在向外争独立平等与自由。中国人则重在己之道义与责任。”中国文学有弘扬这种道义和责任的传统。《飞过梅园》中所彰显的普通百姓身上的道义和担当最为动人,让我想到梁晓声的《人世间》,同样的平静淡然,并没有想象中的回肠荡气、千回百转,这似乎也正是作者想要传递的:身处梅园,爱在人间。梅园不是世外桃源,作者用它表达对理想的追缅,对一种诗意的精神传统和淳朴的生命形态的挽留,是一曲纸书文明消逝的网络哀歌。作者的悲悯情怀也同《人世间》中回望农耕时代的目光如出一辙。
梅婷一边练毛笔字,一边听陆雨絮絮叨叨讲自家的那些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林梅婷写完一幅字,停下手:“你准备告诉你母亲吗?这事不能再瞒着她吧。毕竟,夫妻一场。有些事,你不懂,你母亲未必不懂,她心里怎么想,你要与她谈,说明白了,她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这么些年,她心里的苦,不比你少。”
陆雨过来,开始铺宣纸,接了林梅婷的毛笔,写下一行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到中年的曾经,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沧桑。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为此付诸终生。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每天感觉生活在快乐之中。或许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媒体才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物。也许这是周俊芳的暗喻,那么她达到了她的目的,到了她这种年纪,写这本书绝不会是为了名利,她真的只是想为奋斗半生的媒体做点事,给这个消逝的时代留下点东西,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一些人生的经验和感悟。至少对我而言,她给我带来了感动,她做到了。
《飞过梅园》中芸芸众生之相,是如此虚幻中见真实、挣扎在生活河流里浮浮沉沉的人们啊,好好地飞过这梅园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为周俊芳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