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文独家|安迪斯晨风:读者也可以是敏锐的评论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3年06月02日08:38

安徽大学学者周志雄、江秀廷在《“阅评族” “产消者” “传受人”——数字媒介时代读者的身份叠合与融合体的生成》一文中谈到,伴随网络文学、短视频、网络游戏出生和成长的数字原住民,通过段评、本章说、弹幕释放着个体自由言说的本能。其中,网络文学的大众评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样态,一大批网络文学原生评论家在论坛、贴吧、书评区、朋友圈发挥着影响力。

有着120多万粉丝的微博读书博主、网络文学评论家安迪斯晨风具有大量网络文学阅读经验,多年来致力于推荐、评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并于2022年末出版《生如稗草:网络文学导读》,系统梳理总结了数十部独具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

安迪斯晨风,本名安晓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八卦心理学》《生如稗草:网络文学导读》。

生如稗草,坚韧不拔、随遇而安

虞婧:您是什么时候、什么机缘接触到网络小说的?第一本读入迷的小说还记得吗?

安迪斯晨风:我读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悟空传》,大约是2001年,那时候我们高中住校,不能上网,更不知道什么叫“网络小说”。上大学以后,在学校图书馆也读过一些出版的网络小说。但真正第一本从网络上读得小说是《理工大风流往事》,大概是在上大三的时候。小说是以刘关张等三国人物为主角的现代校园生活故事,写得很现实,一下子就能代入。读这本书,一方面我感觉到很痛苦,因为他写得东西我都能够感受到,但无法改变;另一方面,小说里描写的同学情深,又让我觉得大学生活挺值得珍惜。

虞婧:是这样的感触让您想要表达和评论吗?网文读者的评价因个人能力和眼界而显出水平的高低,很多时候也局限于某种碎片式的、灵光乍现的“感觉”,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开始系统性写作深度评论?

安迪斯晨风:我最早开始写网络小说的评论是在2009年,那时候网络文学还没有搭上IP化浪潮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只能算是小众爱好,生活中能跟我一起聊网文的人很少。所以我才想到去天涯论坛建了一个推书楼,隔三差五去推荐一些我喜欢的小说。《生如稗草》收录的评论都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有所感、有所得才写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专门拿来与同好分享讨论的想法。在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唐老师联系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些很随性的文字可以出版。

虞婧:为什么取名《生如稗草》,是指网络小说最初生于草莽的样态吗?

安迪斯晨风:书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网络小说的出身,是属于草根阶层的。专门给普通人讲故事的通俗文学,像是野生的稗草,具有坚韧不拔、随遇而安的强悍生命力,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可以从干旱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甚至从石头缝里拱出来。最早的网文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很多都是工人、售货员、厨师,后来也包括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写的就是老百姓爱看的故事。第二层含义,是指我自己。我不是文学研究专业出身,就是一个普通读者,我写的评论也比较平实、朴素,是希望普通人能看懂、并有所共鸣的文学评价。

虞婧:过去二三十年,优秀的网络小说也浩如烟海,类型众多,您在选文的时候有哪些标准呢?

安迪斯晨风:我看书不太有“门户之见”,只要觉得可能有意思就会去看。实际上我也加入了一些没怎么被发现的“小众网文”。我想,如果小说有意思,就一定有打动人心的地方,想让大家看见。如果一定要说标准的话,那就是我自己能读得下去,点开就能够一口气读完。不过,书出版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小调整,让作品的类型显得比较齐全一点,每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有一两个代表。

读者才是最敏锐的评论家

虞婧:惊叹于您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您是怎么做到的?现在一天阅读多少时间,多少字?

安迪斯晨风:十几年前,我读网文的速度非常快,刚上班那会儿经常会有大夜班,必须保持清醒。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为了熬过漫长的时间,我从租书店租了好多本又厚又大,字却奇小无比的网络小说,读得如痴如醉,有时候一晚上能读完一两百万字的一大本。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网络阅读量积累,就是那时候存下来的,就跟连吃七八个大肉包子似的,属于典型的暴饮暴食,仗着年轻能扛住。现在除了那种特别吸引人的小说以外(比如《诡秘之主》),一天读二十万字都难。

虞婧:这本评论集补上了我错过的“网文那些年”,阅读时甚至有读小说的感觉,既有爽感也有深度,还结合了您自身生活阅历、情怀和阅读经验的年代感。

安迪斯晨风:严肃的文学评论著作注重学理性,干货多,一些大师级评论家的书评集也很好看,比如说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很欣赏他,我的评论集书名也借鉴了该书。《生如稗草》虽然也被归类到了文学评论,但我觉得跟严肃的“文学批评”不是一种模式,可能也差得远,更像是“素人推介”。这本书会告诉读者一部网络小说的内容、风格、亮点是什么,缺点和不足又在哪里,考虑读者的接受度,语言风格轻松易读。实际上,我从写网络小说评论开始,就是想和更多人分享我喜欢的书,尤其开始用微博以后,写书评时更注重可读性,否则粉丝就掉光了。这样写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缺少理论性,无法“上价值”。

虞婧:其实不会,文学是大家的,评论可以有多种形式。读您的评论文章,不把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放到小说原作和评论里沉一沉,想一想,是无法体会到妙处的,注重可读性的评论正好和注重可读性的网络小说形成呼应。好处说好,不足之处也客观,是我觉得文学批评该有的样子。不过,您在写作品的不足之处的时候,会担心得罪人或给作者带来负面影响吗?

安迪斯晨风:其实读者才是最敏锐的评论家。就算我没写,他们在阅读中也会发现不足之处。我的书评是面向小说读者的,只讲优点,不讲缺点,评论的说服力就会下降。况且我本身也是读者,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虞婧:整本书感觉男频比重更大,虽然后面也有菜籽的几篇评论(她的《制霸好莱坞》那篇评论写得蛮好的),但女频评论似乎还是比较缺失?

安迪斯晨风:虽然我一直反对男频和女频的分法,但也要承认每个人的阅读范围都是有限的。我作为男性读者,因为缺乏代入感,对女频网文的确涉猎不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自己的阅读舒适区内。也就是近几年来,才在朋友们的推荐下读了一些女频网文,相比之下仍然是杯水车薪,只能委托我的朋友菜籽老师补上几篇有代表性的女频网文。

做真诚的“网生评论”,让明珠不蒙尘

虞婧:近两年科幻小说的“风”很大,您有没有做相关观察,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作品?

安迪斯晨风:我经常会被人问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中有哪些真正的科幻小说?既然加上了“真正的”,便说明在很多人眼里,网络文学中存在大量的“伪科幻小说”。实际上,在我看来,大多数被分到小说网站科幻频道的小说,科幻属性总会显得可疑。

我一直觉得,网络文学中绝少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者可能在网络小说中塞进大量的科幻元素、科幻创意、科幻图景,比如说时空穿越、星际文明、人工智能、未来科技。但是大多数网络小说作者并不具备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只能把这些与科幻有关的要素当成一种类型化的点缀或标识来处理,而不是围绕着它展开故事的核心内容。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能真正称得上科幻小说的网文也有一些,近年来我比较喜欢的有:天瑞说符的《死在火星上》和《我们生活在南京》、严曦的《造神年代》、群星观测的《寄生之子》以及远瞳的《深海余烬》等。

虞婧:您在后记中说,“能够从阅读中获得趣味才是真正的阅读,读书本身不是为了帮助你获得什么,而是作为一种羁绊,陪伴你度过漫长的人生”。您说的“羁绊”是什么意思?“趣味”又该怎么理解呢?

安迪斯晨风:人的记忆其实是不连贯的,我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一些时间段根本没什么记忆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像一段恐怖的空白。比如说我问你,你在2022年6月10日在做什么,你可能需要去翻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或是微博,看看这天你记录了什么,就像寻觅时间的长河中的标记。读书对我来说,便是给时间打下标记的一种方式。多年以后,我翻开以前的微博,找到我当天晚上的“读书打卡”,会回忆起我在2020年5月23日读了什么书,阅读这本书时候的感受和思考也会随之涌上心头。我说的“羁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阅读的“趣味”我习惯于用“好看”来形容,具体来说,我欣赏的好看点有三大类型、九个基本点、二百多条细则,这里就不一一展开(玩笑)。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能让你读下去的,就是有趣味的阅读,读不下去,会时时看手机的,就是无趣的阅读。

虞婧:有学者认为,像您这样的网生评论家摒弃了所谓的理论,精准地抓住网络小说里人物塑造、情节设定等方面的要害,相较于写出宏大学术著作的学院派批评家,你们更容易与网络作家、阅读者成为情感共同体。您是怎么看待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生态的呢?

安迪斯晨风:所谓“网生评论家”实际上只是网文读者的一部分,每一个读者在阅读时候都可能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们“网生评论家”也无非是把自己阅读时的想法讲了出来,和普通读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线,更形成不了一个行业,最起码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用流行的词来说,无论是在小说平台书评区,还是在微博、朋友圈或小红书写评论,都是“用爱发电”,今天我发现并推荐的书能够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我就可以算是一个“网生评论家”,明天他也可以是。这样的生态就如同最早期的网络文学一样,大家都属于兼职性质,生如稗草,肆意生长,野性开放,活力十足,但也缺少规范。

虞婧:您读网文这么多年,有没有线下见过面、交流写作比较多的作家朋友?有没有有趣、温暖的小故事可以分享。

安迪斯晨风:我和大多数网文作者的交往都仅限于网上,线下见面的不多。这里讲一个励志小故事吧:据作者讲,《寄生之子》写到10万字的时候,收藏数是2,一个是她自己,另一个是亲友。毕竟这种类型的无CP科幻小说在晋江没什么流量。她好几次都绝望了,但为了给书中人物一个交待,给自己构思的故事一个结局,还是坚持写了下去后来,终于还是等到了欣赏它的读者,成为了一篇小有名气的作品。当然我的推荐也起到了一些作用,给这些没有名气的好作品一个曝光的机会,是最让我开心的时刻,也是我作为书评人最大的意义所在。

虞婧:我注意到您还有自己的公众号、小红书号,不只是推荐网文,其他好书也会做推荐。您在用新媒体推介好书上有什么独到的经验?我们应该怎么让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好作品受到更多关注?

安迪斯晨风:绝大多数自媒体书评人最初开始写文,都是因为自己真的想写,内心深处有一团火在燃烧奔涌,必须让它变成文字表达出来才能心安。很少会有人一开始就想象自己会以其谋生。除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同好圈子里面找到认同感。为什么别人会想看你的评论呢?因为你的感想恰好和他一样,说出了他自己也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看得多了,他就会更信任你的阅读口味,愿意去读你推荐的小说作品。做推书楼那年,因为我持续不断地无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吸引了喜欢这类内容的读者聚集到了我的推书楼中,成为最初的“粉丝”,或者叫“关注者”。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就是多读,多写,持之以恒地用爱发电,不去考虑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