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云襄传》主创专家面对面
来源:电视艺术(微信公众号) |   2023年07月02日09:25

编者按: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云襄传》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专家学者、主创代表针对该剧的传统文化精神、艺术表达风格、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发表了观点,并围绕该类型剧如何进一步创新突破、承载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嘉宾主要观点摘编发布。按现场发言顺序排序。

李莅樱(《云襄传》总制片人、爱奇艺奇煋工作室总经理)

对于《云襄传》这部作品是否算呈上满意答卷的这个问题,我是比较忐忑的,然而不管如何去定义这部剧,创新之路都不能止步不前,我们也要一直做创新之路上求“新”之人,未来的艺术创作我们将继续坚持创作服务于用户、服务于大众的优质影视剧。

曾映雪(《云襄传》出品人、完美世界影视负责人)

《云襄传》创作的“新武侠”故事通过差异化的人物塑造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呈现为武侠题材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为行业带来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我认为《云襄传》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谋略,“十步杀一人”的豪气固然痛快,但是一切局势尽在掌中,以江湖为棋盘、侠客为棋子的博弈更能引人入胜。二是诗意,首播当日的“雪中初相遇,公子世无双”的画面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化身一幅灵动飘逸的水墨画,落地江湖,但意在人心,感谢主创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一部剧。

梁振华(《云襄传》总制片人、总编剧、青春你好传媒创始人)

对于《云襄传》,我有三点想要跟大家分享:一是我们这部剧的创作初衷就是想在这几年武侠题材声势渐颓的环境下,尝试让武侠文化仍能延续其生命力。二是借由男主角这个不会武功的人设完成武侠题材内部的类型创新,在《云襄传》中探讨文化和暴力到底谁更有领导权等问题,并且还在剧中融入了“现代商战”元素,力求让本剧更真实、更贴近观众。三是类型搭建,添加探案悬疑的元素。最后是文化传承,我们力求通过台词、器物、意境、光影构图等各个方面,让古韵、古风、古意在这部作品中得以展现。

游达志(《云襄传》导演)

关于《云襄传》,我浅谈三点在制作方面的感受。一是剧本优质,情节一波三折,人物设定新颖有趣,这是本剧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二是团队协作,只有各位主创在创作过程中竭力配合和付出,才能给观众呈现这样一部好作品。三是注重细节,本剧注重对整体氛围的营造,善于用各种特写、微表情等去体现人物心理活动,把观众带进人物内心世界。

颜西(《云襄传》编剧)

《云襄传》区别于传统武侠的地方是男主云襄是丝毫不会武功,甚至有点自私的人,但他最后却完成了对“侠”的诠释。除此之外,本剧的好口碑还有一大部分是得益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在设计上,我们采取了反传统的男弱女强的设计,让本剧的女性不再成为男性江湖世界的工具人,她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回避对利益的衡量,还有着干脆利落的行动力,符合当下女性的价值观。我认为这些是《云襄传》区别于传统武侠剧的亮点。

李京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云襄传》努力追求一种“新武侠”的武侠剧当下表达,它从创新与突破的角度诠释出一种新的侠义精神,实现了武侠剧在当代的价值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首先,这部剧丰富了传统武侠剧的内容元素。它既有传统武侠剧的一些基本必备的人物情节和元素,也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商战之奇、智谋之巧、虐恋之行、还有悬疑和轻巧之风。

此外,该剧与传统武侠剧的特色不同的是人设众多。这部剧采用了“反路径”的方式,“轻武而重智”的设计让我们对武侠精神有了新的、当代的理解,让传统与现代之间能够结合,而生成一种新的人文价值观。

第二,轻外重内。《云襄传》不仅有目不暇接、酣畅淋漓的武打戏,更多的是采取了一种轻外部动作,而重人物内心的方法,让剧中的人物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心情感,对他们的外在行为有了更多的内心剖析,这是在人物丰富性、丰满性上的一种创新。

第三,对武侠精神做出了当代思考。从韩非的“侠以武犯禁”到司马迁的仗剑行天涯,再到金庸的侠客身上承担更多的传统儒家的思想,《云襄传》中去除掉暴力和杀戮后,增加了智谋作为重要元素,体现了其对侠义精神的当代阐释。

尹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关于《云襄传》,我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受特别深:

第一,《云襄传》探讨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类型剧。它作为一部古装传奇剧,探讨了除儒释道三大支之外同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历史悠久的侠客文化。《云襄传》中的复仇既不为官府,也不为个人,而是为天下苍生的目标提供了动力,表现出了侠士文化的人民性,回到了侠客文化的根上,既有中国文化的特质,又跟普遍正义有关联。

第二,这部剧具有“类型混杂”的特点。剧中人物体现了智慧和正义两种力量,塑造了一个在具有武侠元素的作品中的新人物形象。在剧作结构上,做了巨大的反差设置,有爱情、有喜剧、有悬疑、有武侠,在艺术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第三,总体上来讲制作精良,摄影、美术好看,音乐好听,表演层次丰富,剪辑也非常流畅。

这部剧为我们开了一个特别好的头,而且其路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有重要的价值。

李胜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

我对于这部剧有几个方面深有体会:

首先,这部剧充满国风之美。在表层视听层面,用了大量的水墨、诗意等方式展现出特别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整个作品的影调、器物、建筑、化妆、服装也能让我们沉浸到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中去,能够把表层的视听传达和内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做到比较好的内外统一。这个作品其实强调的还是为集体舍弃个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这使得作品最后在价值观上能够把表层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深层的中国传统价值,包括当代所强调的价值很好结合在一起。

其次,类型上开了武侠之新风。我们用的是“奇谋剧”这个名字,有时候会用“智侠剧”这个词。区别于以往武侠剧里面的人物武功比较高,在这里我们主人公从头到尾武功并不行,主要靠智慧。同时,把传统武侠剧里弱化提及的“市井生活”生动地表现出来,更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再次,这部剧改编创新非常大。主要在人物上有四个方面:第一种是以神写形,老人新事。第二种是大改大补,名存实亡的。第三种是张冠李戴,用来把小说和剧联系起来。还有一种新增新补,顾全大局。同时,在情节方面也有特别大的变化。

本部剧也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主人公以及剧情的转折方面有待加强,还可以增强具有喜剧效果的角色,再就是现实和武侠的界限需要斟酌。

徐海龙(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云襄传》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节点和总结,也让该类型有了一个历史的新的起点。该剧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该剧在武林江湖气的基础上,向现实主义市井文化进一步贴近。《云襄传》很难得的是,由于加入了商战,情节上是符合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经济学规律的,可以在历史中找到考证,也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在日常性与超越性之间获得了平衡。

第二,男女主的设定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交方式。女主角性别意识的追求非常符合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情感观。而且男女主角之间的交往不是早期古偶剧的虐恋、苦恋,不是很超前的偶像剧的恋情,也不是甜剧日常琐碎的相濡以沫,而是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和任务,并且在自我成长之中相互吸引,萌生感情。这种处理方式切实折射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青年男女的独立人格。

第三,最后是整体作品的价值观,既有对传统仁者爱仁的价值观的回归,也符合当下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云襄最终没有一直成为反武侠的自私自利者,而是从自利到利他,到奉献意识。其实这种仁者爱人、天下为公、家国一体等价值观一直是武侠作品的底蕴,这部剧把这个底蕴再次地激活放大了。所以这部剧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点不足之处,该剧的武打戏表演在武打动作上面,包括神态,表现得不是特别到位。

李蕾(《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

《云襄传》是近年来新武侠剧中的一个代表作。

在故事背景方面,该剧架构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古代世界,其中既有南都扬州等国家格局,也有朝堂福王政治势力,呈现出一个庞大复杂的世界观,但架构的条理非常清晰。

在人物塑造方面,《云襄传》着力于对云襄个体命运起伏的呈现,并将侠义忠诚等内容的思考蕴含在人物的每一次抉择之中,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尤其是云襄这个人物以智破武、以谋略和智慧搅动江湖风云,颠覆了以往武侠传统男主角的英雄叙事。

叙事策略方面,《云襄传》将多元的类型化叙事策略移植到故事讲述过程中,符合当下观众强情节、快节奏、重意韵的需求。

在制作模式方面,《云襄传》属于“武侠+商战+政治权谋+爱情”的模式,没有将儿女情愫、爱恨情愁作为叙事主线,而是将人物置身于动荡的江湖风云之中,凸显云襄从一心复仇到守护国家百姓的成长过程。

总之,《云襄传》的创新之处在于创作者在当下时代语境下更好地诠释了新武侠精神,更加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观赏习惯和欣赏口味。

白惠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博士)

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谈《云襄传》:

第一,金庸与张爱玲。金庸先生带来的武侠传统,仍然可以在《云襄传》中看到,比如主角三人团造型很像“风尘三侠”,以及三个锦囊对应“36计”与“36集”,这些都是微妙的呼应。此外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设定,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也是戴着面具谈恋爱,追求怀疑和试探过程中的一点真心。同时,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把握感情主导权类似,《云襄传》中更洒脱的舒亚男,让我们看到了更主动的女性形象。因此该剧展现了在金庸和张爱玲之间的一种张力。

第二,优雅。从视觉呈现上来看,它非常强调空间、意境、日常生活美学的呈现。

第三,是主角云襄的台词“是或不是”,可以说它是一种选择。《云襄传》比较善于展现普通人善与恶混沌的状态,而且人物的成长充分体现了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另外一个抉择,就是当面对恶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手段是更和平的,还是以暴制暴的手段。我想主创在这里并没有意图给我们一个答案,它展现的是选择之中的一种状态。

邢戈(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云襄传》是网络剧创作精品化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关于武侠题材的创作。从《史记》起,中国人对武侠作品的喜好可以追溯两千多年;今天,创作者们仍然会抱着对武侠精神的难舍的情怀一直在求新求变。《云襄传》在多方面给予我们启发。比如在侠的向度上不仅重武,而且更希望倾向于智;主题内容上,不仅表现江湖厮杀,而且重视商场角逐;情节设计上,不仅保留了常见的情节反转,具有较强的颠覆性。

此外,这种创作一端连着市场,另一端还是要连向艺术创作本应具有的哲思,即应该有向上向高的审美追求。《云襄传》在开篇时把剧作的表现目的提升到了智慧的高度,希望在道的层面统领全剧,而云襄下山之后无论是救闻聪、入南都,还是查案复仇,剧作一直在浓墨重彩地表现云襄的妙计连环、算无遗策、所击必中,这恰恰是术的体现。以术为载体凸显人物的情感与愿望,这个非常好,但是它并没有实现从谋略到智慧的跃升。因此,这部剧在讲术与讲道之间缺乏一个必要的中间连接,或许也是这部剧可以提升的地方。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知名文艺评论家)

长远地来看,中国文学史上武侠创作早就是中华文学或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所以我们研究《云襄传》时,必须把它放到中华文学史的历史长河和中国电视剧不算长的历史里来看它的地位和价值。

《云襄传》证明了一点,一个创作者在处理一个题材的时候,要从它的创作缘起找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它不会引起浓郁的创作兴趣,并且注入其间。

同时,这部戏是中国电视武侠剧的一次带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因此被称作“新武侠剧”是合理的。《云襄传》认为“武”不是最重要的根基,“武”与“侠”共同的根基是“智”,这是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所谓“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这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佛家的高度概括。这种把智同武加以艺术化的阐释和较量来描写江湖文化,是区别于过去的。

最后,这部戏的制作是非常精良的,体现在对于原著进行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改编。整个剧看下来是一幅具有中国意境的水墨画,网络剧达到这个品位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当前,网络剧也进入了追求高质量的时代,希望能有更多类型的网络剧来培养我们中国观众的审美素养,培养出懂得欣赏艺术、沉稳而不浮躁的真正的观众。

《云襄传》由爱奇艺出品,奇煋工作室匠心呈现,青春你好传媒、完美世界影视联合出品。该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背负使命步入江湖,与众人在江湖纷争中捍卫仁德与心中正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