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艺校”以艺术修复场域、激活乡村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历经两年时间,对近10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数百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调研行动,筛选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艺术实践案例,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乡野艺校”便是其中之一。今年,随着“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精彩呈现,“乡野艺校”作为“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案例之一,也向公众展示了乡村美育的一种可能。
“乡野艺校”是一所由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们自主在福建省屏南县前汾溪村创办的新型乡村艺术教育学校。该校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协同融合,在地展开了社会美育实践,让城乡儿童共享智慧,以文教助力乡村振兴。在中国美术学院,陈子劲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以社会美育助力乡村文化复兴”的研究。2019年,毛华磊、王润家等人在他的带领下前往福建省屏南县前汾溪村开展毕业创作,在深入考察中大家深感,村里的孩子应有更好的艺术教育,因此便以“美育实现艺术乡村”为宗旨为孩子们开发了艺术类教育课程。几年来陆续开展了“乡村美育课堂”“生态农业1+N”等社区营造实践,扎根田野现场,以艺术之力助力乡村发展。
如何拉进与村民的关系,如何开展在地工作,是这些“外村人”面临的首个问题。作为一个公益项目,“乡野艺校”团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就地取材,整合资源,与地方合作打造优质系列课程与研学项目,用以支持“乡野艺校”公益美育行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也拉近了跟村民的关系。“不论乡野艺校能走多远,首先得出发。”毛华磊说。“丈量、整理、想象、建设”是团队最核心的工作方法。他们扎根乡野,梳理乡土文化、历史脉络、社群记忆,同时把艺术的想象力融入建设,以期和当地村民共创美好生活。
“一个村庄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经过调研他们发现,教育和社区的关系问题在当地较为突出,让团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村里教育资源流失的问题。前汾溪村的孩子们只有13人,因为人数太少,学校要撤点,孩子被迫要去外乡读书,原住村民流失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等也摆在了眼前。所幸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得以解决。经此一役,团队受到了启发,因此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乡村美育课堂”,为孩子们进行美术、体育、装置、摄影、手工等课程的授课。在乡村美育课堂开展之前,前汾溪小学只开设了语文和数学两个主科。通过“乡村美育课堂”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发现生活的能力,是开设“乡村美育课堂”的初衷。
在实践中他们还进一步认识到,美育的对象不应只面向儿童。于是,他们又以学校教育为开端,把美育慢慢延伸到了当地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乃至乡村改造中。“乡野艺校”的第二个实践项目“今晚吃什么?”就是“乡村美育课堂”的延伸。项目以家庭为单位拉近实践者与当地村民的社交距离,了解村民的故事、家庭的故事以及村庄的故事,再通过一幕幕“故事”的拼贴与重组,梳理当地村庄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与地方村民建立联系,共同畅想、描绘乡村发展的未来蓝图。
保存相对完整的村落,会带来更多艺术创造的可能。前汾溪村就是这样一个村落。村中建筑与原始生态相较于周边更为完整,且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方便,乡村驻留人数近200余人。乡村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乡野艺校”的行动目标。“节日快乐”作为“乡野艺校”开展的第三个项目,灵感来源于团队在日常生活中对村民与社区环境的观察。经过社区发展变迁,前汾溪村很多村民对民俗节日的由来已不甚明晰,节庆意识在更迭中淡化,文化不自信和村庄凝聚力薄弱的问题也随之凸显。这一项目试图以节日活动来“活化”乡村,再现村庄与村民的故事,以此来优化社区氛围。2021年“三月三”举办的前汾溪村山水生活艺术季,团队用一百米的“稻草龙”把全村重新凝聚起来,老人发挥传统手工艺制作龙骨架,妇女做编织,年轻人舞龙。“乡野艺校”通过呼唤“节日”加强村民们对固有民俗节日的认知,再将其转化为对社区的归属感,以此来激活乡村的活力。2021年10月,团队还策划了“新·村民节”,把新村民介绍给老村民,让彼此加强了解,增强乡村凝聚力,通过新的实践为社区注入活力。
此外,前汾溪村的产业发展也遇到了阻力。村民以前没有生态种植的观念,更没有包装意识,缺乏产业规划,也迫切需要发挥文教产业的“新引擎”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在以美育实现艺术乡村、以文教建设社区的愿景之下,“乡野艺校”的“生态农业1+N” 项目应运而生。团队将美育和农业进行结合,引导、提升村民生态种植观念以及农产品包装意识,以文创设计为产品赋能,让村民们发现农产品销售的更多可能性,以艺术设计助力地方农业的发展,也让村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多期待。他们参与到乡村改造当中,像对待自己的家乡一样,从外立面设计、导视系统升级、古道修缮,到房前屋后空间的优化等,以艺术和设计为媒介为社区优化助力,力图在点滴中提升村民的审美能力。
“我们希望在某一天,这里也能够自由地生长和运转。”从“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我们看到,美育不只是育人,更要将之植入到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中去。美育如能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互动共生,以艺术修复场域、激活乡村,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艺术之路,一定可以让新时代的乡村得以更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