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雨果奖”获得者海漄:“科幻是我给自己保留的精神家园”
来源:文艺报 | 张 杰  2023年11月06日07:57

海漄:199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科幻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科幻中短篇小说发表于《科幻世界》《银河边缘》《中华文学选刊》等杂志。曾提名银河奖最佳短篇奖。

海漄:199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科幻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科幻中短篇小说发表于《科幻世界》《银河边缘》《中华文学选刊》等杂志。曾提名银河奖最佳短篇奖。

《时空画师》首刊于《银河边缘009:时空画师》,新星出版社,2022年4月

《时空画师》首刊于《银河边缘009:时空画师》,新星出版社,2022年4月

第81届雨果奖颁奖典礼现场,刘慈欣向海漄授予奖杯。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供图)

第81届雨果奖颁奖典礼现场,刘慈欣向海漄授予奖杯。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供图)

当一位“90后”“上班族”获雨果奖

梦想成真的滋味是怎样的,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海漄一定很有切实感受。“今晚,在成都,我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10月21日晚,备受瞩目的2023雨果奖颁奖典礼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举行。这也是雨果奖首次在中国揭晓和颁奖。现场颁出最佳短篇小说、最佳长篇小说、最佳戏剧表现(短片)等在内的17类雨果奖奖项和2类非雨果奖奖项,来自深圳的湖南籍“90后”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当获奖消息宣布那一刻,台下一片欢腾。

海漄199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从事金融行业,业余时间创作科幻。他的科幻小说曾发表于《银河边缘》《科幻世界》《科幻立方》《中华文学选刊》《今古传奇》等刊物。在获得雨果奖之前,曾获得冷湖科幻征文中篇二等奖,被提名银河奖最佳短篇奖。

获得雨果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特别注意到海漄在深圳一家银行上班的身份。在忙碌的大城市里,在快节奏的日常工作之外,一个普通人在业余时间,热爱自己的热爱,默默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一天突然被发现、认可、嘉奖,给许多人带来激励。海漄坦言,“其实很多人在工作之余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只是我比较幸运,我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很高的认可”。

更年轻的中国科幻力量被世界看见

雨果奖的设立是为纪念雨果·根斯巴克,由世界科幻协会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期间颁发。

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在“扬帆出海”上取得了不少突破,越来越多的当代科幻小说被翻译为英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在海外出版,从而被世界科幻界看见。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之极具分量的“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获得雨果奖的作家。

位于菁蓉湖畔的成都科幻馆,是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场馆。它像一座“星云”状的宇宙飞船,静静停泊在空旷的地面上。初秋夜色中的科幻馆,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神秘、壮阔,宇宙星云的外部形态与古蜀文明元素的融合,让历史与未来在这栋气质独特的建筑身上,有了神奇的联结。

正是在这座停泊在地球的“宇宙飞船”上,雨果奖17个奖项和惊奇奖、北极星奖一一揭晓。在本届雨果奖上,中国科幻创作者共获得三个奖项,除了海漄创作的《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另外有科幻相关人士获得了“最佳粉丝杂志”“最佳职业艺术家”奖。

按照惯例,每一届世界科幻大会落户到一个城市,都将以这座城市为名,雨果奖奖杯底座设计也会充分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元素。本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奖杯的底座首次出现了中国元素:一只大熊猫伸出双臂,它正仰望着火箭,向未来招手,向科幻致敬。

在那个理想之光闪耀的夜晚,海漄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以及他与科幻相伴而行的故事。“从儿时起,故乡的书店就为我搭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而科幻就是其中最美的风景。我长大后离开了故乡小城,在繁忙的大城市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但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专属于我的秘密花园。睡前翻几页科幻小说,和几位从未见过的朋友聊聊对科学、对科幻的看法,就足以让我放下疲惫,安然入睡了。这是两个平行世界,而我像是通过时隐时现的虫洞穿梭其间。很多时候,雨果奖是这场旅途中的指南。循着它的记录,我找到了一部部经典之作。而就在刚刚,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现实,我是如此的幸福,也是如此的幸运。”

海漄强调,自己就是一个科幻迷,“相对科幻作者的身份,我更认为我是一个科幻迷。我只是出于兴趣和热爱去写科幻。我一边上班一边写科幻。可能每天分给写作的时间很少很少,但这是我的爱好,我愿意为之付出。爱,总是会看到希望和曙光的”。

听到台上宣布自己的作品获奖,海漄的最大感觉是很不真实。站在台上从颁奖人刘慈欣手里接过火箭造型的奖杯,海漄在“那一刻太过激动,脑子有点短路。当时都没听清楚,大刘跟我说的那句话具体是什么。我只记得那是一句勉励”。这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自己喜爱多年的榜样。他想起3年前,在深圳举办的一场科幻活动上,他第一次见到大刘的场景,“现场人山人海,没挤进去,只看到大刘的背影”。

从颁奖人刘慈欣手中接过奖杯,海漄一直没有放下。握着它,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的媒体见面会上,海漄被全国的记者团团围住,追问到晚上11点多。在整个受访过程中,海漄的手紧紧握着雨果奖杯。奖杯之剑,银光闪闪,照亮了这位青年科幻创作者的脸。

媒体见面会结束后,海漄赶到“雨果之夜”派对活动上。此时派对接近尾声。在朋友的引荐和簇拥下,他匆匆走到即将离开现场的刘慈欣面前,“跟他说了几句话,合了影。大刘还贴心提醒我说,这个奖杯造型奇特,可能不方便在机场过安检。我当时的确是要尽快回到深圳上班。于是我就听了他的建议,把奖杯暂时放在成都,我的作品责编那里。等有机会我再来成都拿走”。在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时,海漄回想起自己这次成都之旅,跟刘慈欣难得的交流,觉得很奇妙,“大刘真的很亲切,又接地气”。

读小学的时候,海漄在老家图书馆或新华书店里会接触到科幻小说。2001年左右,他在杂志上看到了两篇科幻小说,深受震动。其中一篇就是刘慈欣的《吞食者》。之后他读完了刘慈欣发表或出版的所有的科幻作品。刘慈欣的才华及其小说里表现出来的恢宏想象力,让他叹为观止,“我觉得,至少短时间内,刘慈欣科幻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期间, 海漄没能跟刘慈欣深入交流。他说,“如果要找大刘做进一步交流,我肯定能找得到联系方式,而且我相信他也不会拒绝。但我到现在还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作为粉丝的心态是:看到他在科幻大会上,出席很多活动,非常忙,他一定很累。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希望他能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写出新的好作品来”。

历史科幻:在时间的缝隙中,有很多未知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特别投注情感和精力耕耘的重点领域。海漄也不例外。他对或然历史及怪兽题材情有独钟,作品追求在不改变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重构、解析某段时空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现历史的恢宏与个人的渺小,营造宛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异感。海漄的科幻写作有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悬疑奇诡的布局,破局却使用的是精确缜密的科学逻辑。同时,海漄的创作风格继承了民间叙事的传统,在并不彻底架空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重构、解析某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同时他的作品对生活细节、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叙事显得十分从容。

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时空画师》,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主线索,将历史、科幻与推理相结合,古今两条线索交织并行,书写了一段令人唏嘘的绘画往事。在故事的开端,在博物院闭馆日,墙上惊现一个人形的神秘黑影,它沿着墙移动,院工老李一路追踪着黑影,最终它遁入地下消失不见。老李报警,刑警周宁来到故宫开始调查。在院内他遇到一个可疑的人,跟踪之后才发现那是文物修复师陈雯……

在常见的科幻作品里,想象、虚构的方向大都是朝向还未发生的时间,《时空画师》却是从过去的时间里寻觅出历史与未来的连接,并体现出科幻的元素。海漄说,把历史和科幻结合在一起,对他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解释或者显得奇怪。“历史科幻虽然在科幻中并不算一个很大的品类,但它是一直都存在的,比如说《高堡奇人》,还有国内的一些历史科幻作品。”

谈到《时空画师》构思起源,海漄讲述说,他最早是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里看到《千里江山图》,对王希孟这个人产生了兴趣,就开始收集这个人的资料。“这个人是一个天才少年,后无来者,这引发了我的好奇。作为一个科幻迷,我觉得可以试着用科幻的思维去解释,所以我就写了这篇小说”。

入围2023年雨果奖的还有中国其他多位科幻作家的多部作品。为何《时空画师》能得到雨果奖?有人说,《时空画师》和常见的科幻不一样,以至于有点怀疑它是不是科幻。在《时空画师》的责任编辑田兴海看来,《时空画师》是标准的科幻,科幻有很多亚类型,其中一种就是“或然历史”。即以真实历史为蓝本,想象另一种可能。《时空画师》基于真实历史,想象了《千里江山图》和《骷髅幻戏图》的真正创作意图,并且给了这两幅名画一种奇妙的联系。谈到《时空画师》的优点,田兴海认为,成熟的类型化叙事,良好的可读性,精巧的戏剧结构,以及基于科幻思维的想象力,是努力把科幻推向大众化的可贵尝试。

《时空画师》能获得雨果奖,海漄自己分析也认为跟作品题材是历史科幻有关系。“在科幻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星辰大海、宇宙飞船、外星人等,相比而言,历史科幻题材就显得比较少见一点。这一次世界科幻大会是在成都举办的,有不少中国的科幻读者参与进来,对传统文化相关题材,也会多一些关注”。

在常见的思路中,历史属于已发生的过去,科幻属于未知的未来,分别处于时间的两端,好像彼此联系很少。但在海漄看来,“其实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是密切的。因为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未来,终归会是变成历史。有一种说法叫以史为镜,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对未来做出一些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既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历史和科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我会很自然地想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其实在时间的缝隙中,还有很多未知空间可以想象、发挥。从历史的角度写科幻小说,只要写得好,其精彩程度也会不亚于从未来的角度写”。

虽然对历史科幻有自己的深入见地,并且写出很好的作品,但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科幻作家,海漄不给自己的写作设限,“我肯定不会只写历史题材的科幻。下一篇也许我会写到机器人、宇宙飞船,这都是有可能的。我还想说的是,写作的题材、类型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写好,什么类型、题材都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把写科幻保持在兴趣爱好的轨道上,而非职业

海漄在深圳一家银行上班,日常工作非常忙碌,经常需要加班,“晚上11点到家是一种常态,星期六、星期天也经常要加班”,留给他写科幻的时间非常少。每天下班晚上回到家以后,他也会想刷刷手机,看看小视频放松一下脑筋,但是这些不如写科幻小说对他的吸引力大。他的很多科幻小说都是在这样争分夺秒完成的。如此自律,令人敬佩。海漄坦言,他也会有惰性,但总体能克制住,“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极大地帮助了我。所以我坚持得还不错”。

海漄还提到,自己不会在意有网友说他在公司“摸鱼”的说法。“因为在工作时间我在干什么,我的状态如何,跟我打交道的同业和同事,看得非常清楚。我把工作和业余爱好分得很开,不会将这两种事儿搅和在一起。”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海漄强调自己热爱科幻,并不代表他不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真没有觉得我的本职工作是痛苦的。这份工作能带给我价值感、成就感乃至幸福感。而且工作让我衣食无忧,给我条件在业余追求、发展我的爱好,我很知足和感恩。”

很多一开始业余写作的作家,会逐渐转成专职写作者,但海漄坦言自己没有这样的计划。“我希望我的科幻文学写作能始终保持在兴趣爱好的轨道上。因为我发现,本身把兴趣爱好当做职业,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我有一个同学喜欢建筑设计,等他真的从事了建筑设计这一行当之后发现,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琐碎、具体的事情需要忍耐,跟作为爱好喜欢建筑设计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跟本职工作之间,最好能保持适当的距离。”

如果有人也想长期坚持业余兴趣爱好并做出一些成绩,海漄也给出自己的建议。“你必须要为热爱付出并持之以恒。做好这两件事,很不容易。我的经验就是,这两种事情你都要非常专注,愿意为之付出。尤其是工作一天回到家非常疲惫,但是我还是要打起精神写小说,写小说虽然是耗费心神的事儿,但让我乐在其中。”

得到雨果奖,并不意味着我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刘慈欣在山西娘子关当工程师的时候,他周围的不少同事很长时间并不知道他写科幻。在得雨果奖之前,海漄也透露,其实自己周围的朋友甚至家人也都不知道他在写科幻小说。“我没有跟朋友和家人讲这些东西。身边的家人知道我在写,但是不知道我写的是科幻小说。他们也不懂科幻小说是什么。”

海漄说这也不是他刻意保密。“我这个爱好,是一个比较‘宅’的爱好。跟周围人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比如说如果喜欢打球,至少要找个球友吧。但是写作天生就比较隐秘,是个人的事情”。

科幻文学主要是靠新颖的想象力和故事性作为核心驱动力,被不少人认为主要是一种“点子文学”。海漄同时也认为,科幻文学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在保持自己特点的同时,也可以在文学性方面向经典文学作品学习,汲取养分。谈及这个话题,海漄也很想对科幻迷,包括很多有志于从事科幻写作的年轻人分享两个建议:“第一,在热爱科幻的同时,视角不要局限于科幻。如果要写好科幻,写作者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视角。如果把自己的知识面局限在很狭窄的范围,很难写出特别好的科幻作品。第二,要非常稳重,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决心,并且能够忍受一些孤独和煎熬。”

作为一名科幻小说写作者,海漄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科幻,他还喜欢看悬疑、奇幻、推理、武侠。“除了类型文学,我还很喜欢纯文学作品。比如像史铁生、汪曾祺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几乎看完了汪曾祺所有的作品,还特别喜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得到雨果奖,让海漄突然受到很大的关注,但他时刻提醒自己,要非常冷静和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奖这个事情。“能得到雨果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是很大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我的科幻创作已经到达了很高的水平。且不说前辈作家,跟我年龄相仿的很多作者,他们也有更优秀的作品。我会把目前的工作和写作节奏,照常执行下去。我现在还需要充电。”

“我会慢慢写,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

《时空画师》发表于“银河边缘”第九辑。“银河边缘”是一套专为科幻迷制作的科幻小说读本,由八光分文化携手新星出版社共同推出。在即将出版的“银河边缘”第十六辑中,读者能看到海漄的最新短篇《极北之地》。据八光分文化的编辑田兴海透露,海漄的科幻短篇集将于年底或明年初出版。“海漄的长篇正在创作中,目前已写出3万多字。”

此前海漄主要写短中篇,他觉得自己各方面的积淀准备还不够。“写长篇小说需要作者有把控全局的能力。”现在他正在写的这个长篇,也没有给自己设一个时间表。“我不着急。我会慢慢写,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写长篇本来也需要时间,一点点去思考”。

得了雨果奖,大家对他的关注更多,期待也更高。但海漄的心态很稳,没有感到压力。“能得雨果奖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荣誉,但我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我只需要按照我的想法慢慢写下去,就可以了。总体来说,我现在的写作状态还是比较好的,慢慢来,后面写出来的作品,应该会比现在的作品好”。

“海漄”这两个字很特别,是笔名。来自海漄很喜欢的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透露这句诗跟他自己长久以来的状态有关: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默默写科幻,身边的同事、朋友基本都不知道,是一种比较孤独的状态。但只要有这份热爱,哪怕相距很远,哪怕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其实也都可以成为知己。之所以在“海涯”的“涯”字上面加个“山”,“是因为我在深圳很喜欢爬山”。

每个人喜欢科幻都有不同的理由。对于海漄来说,科幻是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方法。“人都是有一种好奇心的。尤其是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明显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好奇心。只是随着年龄长大,人的好奇心会慢慢被遮蔽,变得弱了。后来我发现,科幻可以让成年人通过科学和幻想的方式满足对未来的一种好奇。我把科幻当成是给自己保留的一个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面,我的好奇心不会衰减,甚至会越来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