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瑄璞《芬芳》: 写出女性身上的大地品质和母性力量
12月9日,以“在岁月的烟尘里散发出芬芳”为主题的周瑄璞最新长篇小说《芬芳》分享会在西安举行。活动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王昱涓主持,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周燕芬,作家周瑄璞、作家出版社副编审、《芬芳》责编向萍作为嘉宾参加活动。读者和作者就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方言、文学作品阅读和创作等话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在谈到《芬芳》创作的缘起和感悟时,周瑄璞说作家在经过一定的摸索与积累后,往往会找到自己创作的“根据地”,河南乡村因为有自己丰富的童年记忆,并且自己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它现实的、情感的联系,所以水到渠成地成了自己创作的宝库。
“我喜欢辽阔的麦田、绵长的铁路,它们都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人与大地的关系。”周瑄璞说,年轻时,因为土地、乡村往往与贫穷、困顿关联,人们往往迫切地想逃离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感受到它的包容与力量,会发现自己对它有一种莫名的依恋。年轻时的厌弃也好,人到中年的眷恋也好,都是真实、真诚的情感。“《芬芳》中我仍然关注和书写女性,因为我是女人,对女性的一切感同身受。我想通过《芬芳》诚实地写出女性的绽放与凋零、幸福与痛苦,身心的成长,写出女性身上的大地品质和母性力量。”
杨烈芳是《芬芳》中最核心的女性形象,谈及她放弃学业支持哥哥杨引章一次次参加高考、慷慨地为大家庭做出各种奉献,周瑄璞说可能会有人从现代女权角度出发,认为这是一种女性权利的剥夺和自我放弃,也会有人放大她作为寻来的闺女,对于杨家感恩回报的因素,却忽略了自身性格对她种种人生选择的影响。“烈芳为哥哥、为杨家所做的奉献并不是‘自毁’式的牺牲,而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充分自信基础上的主动选择。事实也证明,她不仅帮扶了哥哥、支撑了家庭,自己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收获了追求的幸福生活。”
周燕芬一直关注周瑄璞的创作,从2015年的《多湾》到《日近长安远》再到现在的《芬芳》,一路走来步履稳健,出色地证明着她的文学实力。
“《芬芳》中的生命体验充沛,自我在创作中所占的位置非常显著。不仅让我读出自己,还读出了我母亲那一代。相近的血缘、情感和命运让不同代际的女性联系起来,可以在小说中读透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小说让中国女性也成为一种命运共同体。”周燕芬说《芬芳》会让很多读者读出“自己”或者熟悉的某人,从而被感染、产生共鸣,而这是一本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应具有的品格。
周燕芬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包括《芬芳》在内周瑄璞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一是自尊,二是反叛,三是温情。周燕芬表示,作者善于写出芸芸众生中与众不同的性格,善于发现和把捉这些普通女性的精神亮点,善于写出她们身上那种吸引人的东西。
向萍分享了设计背后的思路和理念。《芬芳》中对河南方言恰如其分的使用,既营造了浓郁的中原乡土气息,也写活了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小说讲述乡村杨姓大家族半个世纪的变迁,涉及四代人错综复杂的关系,想仅凭文字理清这些关系很需要些耐心。“鉴于此,我们设计制作了12张卡片,按照指示就可以拼贴出本书的主要人物关系图谱,在方便理解作品人物关系的同时增加了阅读的互动性,也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家族追根溯源的兴趣。在关系图谱背面,撷取了书中有代表性的、网络中高热度的河南方言,为纯文学的阅读赋予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