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雕塑为媒,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记与电视节目《美美与共》的“神遇”
《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雕塑) 吴为山 作
2019年冬天,希腊文化与体育部部长门佐尼女士来到中国美术馆,她提出一个想法,希望我创作一个能深刻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雕塑作品,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由此诞生。2023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很高兴接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的邀请,以这组雕像为见证,讲述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一的希腊的深厚情谊。中希文明的璀璨辉映、繁荣交流随着《美美与共》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的播出再次展现给广大观众。
在《美美与共》的外拍短片中可以看到,在希腊爱琴海的阳光下、在雅典阿戈拉广场上,苏格拉底与孔子形神相遇,两尊沉甸甸的青铜塑像分立西东,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深厚友谊,两位圣哲以同声相应的默契,超越时空,对话互鉴。
中国与希腊同为文明古国,交往历史久长且深厚。什么样的主题最能准确承载两国文化特点呢?我认为,中西方文明的两大哲圣:孔子与苏格拉底最能代表。所以,我首先创作了一组小稿。2020年1月我去了希腊,当时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女士与我不谋而合,她也建议我创作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组雕,这一个想法也深得希腊方面的赞同。中国学者杨少波先生长期研究中希交流史,对这个选题击掌称赞。孔子与苏格拉底毕生以天下大同为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希两国人民的思想共性,我们对极致、勇敢、正义、德行的崇高追求是无比吻合的。我想正是这样相同的思想、相似的信仰铸就了中国与希腊跨越千年的深厚情谊。正如受邀来到节目的希腊共和国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卡尔佩里斯所说:“我们两国的文明,比你我想象的都要早很多。经过科学验证的时期,就已经早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希文明的自古相知,他们不止照亮了两个地区,全球都闪烁着这两个文明的光辉。希腊文明几乎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而中国文明则影响了整个亚洲。近百年,我们两个文明,终于能够相遇,就像当时的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我愿为时代塑像,用中国雕塑写意之风,讲好中外先哲对话的故事。
我将这组青铜组雕命名为《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神遇就是精神上的相遇,“神遇”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的事情。在创作过程中,我将神柱意象与苏格拉底的形象巧妙叠化,与古希腊审美中单纯静穆的理想化写实之风相融,让一位孔武有力、气宇轩昂,正侃侃而谈的苏格拉底跃然眼前,以传达其思想中的理性品格和科学精神。这组作品中的孔子像和纪念碑式的孔子像也不一样,他是周游列国的孔子,所以他充满了动感与飘逸感,他也以谦逊、谦和、谦虚的态度向世界学习,这也体现了今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之下,中国文化的态度与中国人的态度。我们用一张中国文化的脸,用一颗平和的心,也用一个爱好世界和平的魂,讲述今天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与人类的故事、与世界的故事、与未来的故事是相通的。所以,孔子不仅仅是古代人文的一个象征,更是今天向人类发出构建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惊喜的是,在《美美与共》的节目中,我遇到了与我有着共同追求的希腊作家、学者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他曾出版过一本相同主题的文学作品。文字可以把时间写在里面,它会通过故事的方式,把每一个情节细腻地描述出来,而雕塑是一个空间的艺术,它通过表现一瞬间来表现无限。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各有特色,希腊作家写出的《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跨时空对话》,与我的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理想追求,这个追求也跟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追求是一样的,希望世界大同、人类和平、未来发展。而《美美与共》以音乐诗剧的形式,通过中希两国演员的演绎呈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跨时空对话,中希文明的相似、相知、相亲被具象化、生动化地展现在了广大观众眼前。
两千多年前,东西方就开始了形神相遇,产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并一举打造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几百年前,古代的希腊哲学、科学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影响了无数有识之士。古希腊的艺术,更是早就通过印度的犍陀罗风格传到东土,融入华夏文脉。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我们对文明互鉴的渴求一如既往,但人类生存的广度、深度和错综性却已远超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以中外交融的艺术作品为桥梁,来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是桥梁,也是彩虹,在雨后灿烂的天空中,它会焕发出特殊的迷人光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