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群星观测:长篇小说的前后布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群星观测  2024年01月12日08:24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栏目主持:虞婧)

群星观测,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文字诙谐幽默,脑洞天马行空,擅长用细腻的文字书写谜团重重又逻辑严密的悬疑科幻故事。代表作《寄生之子》平台点击量过千万,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网络小说榜、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2020-2021女频卷》、《文艺批评》2022年度文学作品书单、第二届“网文青春榜”年度榜单。

还记得写《寄生之子》的第一天,我在word里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我对镜子中的孩子说道:“你好,小真。”

于是,我作为人类颜真的旅程就此开始了。

这是《寄生之子》第一章的最后两句话,看过全文的读者都会知道,这一句简短的问候在跨越一百万多字后,会再次出现在作为高潮的解密篇章揭晓之时。

实际上动笔之时,我并不清楚《寄生之子》这个故事究竟会如何开枝生叶,虽然心中有一个模糊的走向,但就像是画布上几道简略的线条;或者只是偌大的迷宫之门开启,出口在迷宫的那一头,自己也不知晓其中的蜿蜒曲折。

但是在写出这段话的那一刻,我知道这段场景将会再现,无论主角在未来经历了什么,它一定都会再度出现。

这是最简陋的布局意识。以我浅薄的阅读与写作经验来看,尤其是动辄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具有布局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要有布局意识?

因为布局会让故事充满力量。

有人认为布局就是写一个大纲。其实大部分作者在正式动笔之前都会写一个大纲,并且大概知道自己要讲的是什么故事,但实际上在动笔之后,尤其是连载跨度时长数年的长篇小说,大纲并不能真正约束作者的笔。大纲也不是故事万无一失的万能法宝,偏离大纲或者沿着大纲前行被读者质疑剧情崩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这就是残酷的写作事实,作者常常会背离自己的大纲,而大纲亦会辜负作者的期待。

乔治·马丁是我非常喜欢的奇幻作家。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冰与火之歌》时的感受,看到某些情节,翻动书页时手指都会震颤。哪怕到今日,电视剧结局不尽人意、实体书第六卷迟迟不出,依然无法削弱哪怕一分我对这套书的赞美。它是当代英文奇幻作品皇冠上当之无愧的明珠。《冰与火之歌》的优点有千千万万,其中最迷人的地方便是它把布局意识做到了极致。

马丁说世界上有两种作者,建筑师和园丁。他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情节。建筑师在打第一个钉子之前先画好蓝图,园丁则不同,他们只是挖个洞埋下种子,看会长出什么来。马丁认为自己是一个园丁型作家,他无法精确规划出故事大纲的大部分细节,而是一边写一边整理出更多细节。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作者都不是简单的建筑师或者园丁,他们是建筑师与园丁的结合。就算是最老道的作者在连载长篇小说时,也无法实现将每一个情节都思虑得滴水不漏。

因为故事是活的。

一旦动笔,作者笔下的人物便有了自己的灵魂,再扁平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行为逻辑。灵魂是作者赋予的,亦是读者赋予的。有了灵魂就意味着人物能根据自己的立场决定自己做什么。如此一来,人物就很有可能逸出事前规划的大纲。

如果强行让人物跟着大纲走,可能的反馈就是读者怒骂人物降智不合逻辑;如果让人物自行偏离大纲,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后期主线崩坏。故事是活的,轻视它或者放任它,创作者都会因此而自食苦果。

所以大纲是不可靠的,我们需要有前后布局意识。

首先,长篇布局需要设置长篇剧情的主节点。

因为网络文学连载大多是日更形式,这意味着写出的剧情往往无法进行重大修改。一旦发表就大几率无法回头。大部分网络小说的更新环境不具备传统小说那样反复打磨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可以根据大纲的主线设置出几个最关键的主节点。

故事的走向会因为人物的活跃而变化,而主节点恰恰就是故事没有偏离主线的明证。主节点可以看作点亮故事的一个个灯塔。长篇故事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假设出发地是北京,目的地是巴塞罗那,这一趟旅程可能会因为天气或者旅客自身情况而发生各种变化,旅客可能走海路,也可能在各个国家自驾游,那么一个个主节点的作用就是提醒旅客,他依然在朝着目标前进。

如果要修改主节点,一定要慎之又慎。在修改之前,要反复推演新的主节点和其他主节点以及结局的逻辑关系。新的主节点绝不能破坏整个主线的内在逻辑。当然也有创作者能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最后依然能圆回来,这是属于少数人的天赋。

我个人的经验是每连载五章就回头复盘,总结现有章节的概要,推演将来的章节,如果与大纲发生了偏差,那么接下来无论如何绕路,也需要抵达下一个主节点。这是让长篇剧情不崩盘的关键。

其次,长篇布局需要注意伏笔的运用。

伏笔是什么?

伏笔是莎士比亚笔下女巫的预言,伏笔是《红楼梦》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见的判词,伏笔是第一幕出现第三幕一定要响的枪。伏笔是布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故事的诱人之处。

我在开头提到的“你好,小真。”就是我在写下这个故事时出现的枪。换一个更富有人情味的形容,伏笔是在我的故事里结识没多久就分别的好朋友,虽然我要继续前行,但是它在故事的某一处一直等着我,期待着我与它的重逢。

这是我对它的约定。同样,这也是我与读者的约定。

伏笔是值得尊重的朋友。这意味着作者越尊重它,越要注意它再度出现的时机。长篇写作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时时出现意外的漫长之旅,作者会疲倦,读者也会疲倦,只有伏笔的揭晓像是天降甘霖,没有什么比与久违的朋友再度重逢更让人兴奋的事了。

伏笔可以是符合读者期待的揭晓,比方说平时大大咧咧不会为平凡琐事烦恼的普通主角,在某些不经意的细节中显示出敏锐机智,然后在陷入巨大危机之刻,不得不揭示自己主角的超凡身份。这是符合读者期待的常规伏笔。它很常见,但读者们都爱。

伏笔可以是一种欺骗。它可以是将事实用误导的方式叙述给读者。《寄生之子》中,罗清溪与颜岸的故事线初期就是一种叙述性诡计,剧情中段屈南与伏侦探的小故事也是一种利用视角信息差的叙述性诡计。当创作者将读者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实揭开,呈现另外一种全新可能的答案时,这将是一场盛大的脑内飓风,会给读者带来奇妙的阅读体验。

而有些伏笔则更加隐蔽,它可能只是一封信,可能只是配角的几句对话,甚至有可能是某个配角的名字。在润物无声间悄悄安置,在高潮之时跃然而现。这是创作者精心为读者献上的惊喜之礼,它隐藏得越好,揭晓时迸发的醍醐味就越浓郁,而读者也会获得更加多层次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阅读快感上。

因此,伏笔是提升故事生命力的最好的朋友。千万不要忘记这位老朋友。

第三,长篇布局需有结构之美。

我们都知道设计中的几何审美。设计师会用巧思的几何图形搭配出绝妙的美感。故事也是如此。

长篇小说的结构是指故事内在逻辑的结构。就如同诗歌有合辙押韵,故事的有序结构也会给故事带来韵律般的美感。

故事结构有很多种。以一个主角为绝对中心的升级故事看起来是一条单线,但实际上很多成功的作品会将这类故事设置成一个起伏的S型曲线或者螺旋上升的曲线,主角会在各种波折中成长前进。

有些则是对称型结构。这可以是事件的对称也可以是人物的对称,通过对称来层层递进。它可以是类似事件的对比,也可以是跨越不同时间发生的同一事件的对称,呈现出人物与组织在时间下的变化。

以拙作《寄生之子》为例,这个故事的基础结构是数个同心圆。以主角小真为中心的圆,以小真的好友刘星泉为中心的圆,小真对镜中自己的“你好,小真”,刘星泉寄出的漂流瓶,在走向圆点的那一刻与所有的支线一起汇聚成川。于是,在这趟星光照耀的漫长旅行之后,朋友与朋友重逢了。刘星泉见到了他的笔友,小真认识到了自己身为人类颜真的真正意义。

我还记得我将这个圆收拢时的兴奋,它是在一个个主节点灯塔的指引下,有意无意埋下的伏笔的揭晓之刻,它是一个即将画成的圆。

在这些合力的推动之下,过去的情节在现在的叙述中复生,而现在的叙述又将赋予过去的情节以情感的力量。就算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但那星光下旅程的感动会像涟漪一般在心里留下痕迹。

布局会让故事充满力量。

我感谢这个时代每一位喜爱阅读网络文学的读者。如果我的故事能够给读者带来感动或者希望,就是我身为作者最快乐的时候。

人生就是不断前进的旅程,人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不同的故事,并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就像尼尔·盖曼所说,有了这个故事,他可能就会拥有希望、智慧、善良或者慰藉。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