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发布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文学转化影视”交流会在京举办
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中国作协社联部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举办《2023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发布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文学转化影视”交流会。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高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编剧余飞、刘卫兵,科幻作家王晋康、超侠,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晖、副教授陆嘉宁,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储小毛,爱奇艺无极形工作室负责人向莉苹,以及中国传媒大学部分师生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协社联部权保处处长孟英杰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
李众在致辞中表示,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传媒艺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实践课题。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内传媒教育的领军学府,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学与影视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中国作协社联部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共同起草、发布《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践行了国家文化政策,引领了“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发展方向。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
李晓东在致辞中说,传统文学俨然已经成为影视改编的“新金矿”,多部由传统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不断“出圈”,再一次向市场证明了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巨大价值,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仍然是影视改编的重要创意来源,拥有巨大的IP市场。希望《2023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能够继续为行业提供有价值、可参考的信息和建议,推动构建文学影视转化的长效机制,营造文学影视转化的良性创作生态。
《蓝皮书》发布揭幕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储小毛
储小毛在介绍蓝皮书主要内容时表示,文学改编影视的成功不仅引发了全民追剧的热潮和重回阅读的“文学热”,还反复向市场证明了文学IP蕴含的巨大价值。蓝皮书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基础数据,对2023年文学作品影视转化情况的一次系统总结和梳理,通过聚焦当下剧集生产领域,综合收视率、播放率、网络热度、口碑评分等因素,总结出文学改编影视的主要经验,深入剖析了文学作品转化为影视产品的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期望蓝皮书能够为文学作品影视转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剧余飞
余飞在主旨演讲中称,入行多年来亲眼目睹整个行业的发展兴衰,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科技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价值袪魅,《人世间》《破冰行动》《白夜追凶》等电视剧的火爆,标志着影视创作领域开始回归传统文学经典。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不能忽视,工业化流程生产、评估体系过于精细化等都值得行业从业者深思,希望文学影视领域管理者和从业者可以整合资源,团结最大多数创作人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影视行业的源头活水。
科幻作家王晋康
王晋康从核心科幻出发,阐释了科幻文学、影视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他表示科幻文学包容性强,具有宏伟博大的科学体系,深度的科学理性和科幻文学构思,表达作者的人文思考,核心科幻表达的是对科学大厦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需要坚实、前沿的科学技术。
交流论坛
在赵晖主持下,李晓东、刘卫兵、陆嘉宁、向莉苹围绕“新质生产力推进文学转化影视”展开交流。李晓东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不可阻挡的,在现代传播格局下,新的创作方法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文学要主动赋能影视,让文学和观众连接起来,让文学走进读者。刘卫兵认为,创作力和创造性是新质生产力的出发点,影视行业每十年经历一次变革,没有变的东西是传统文学的内核,因此传统文学和文学工作者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向莉苹说,目前影视行业的目光已转向传统文学期刊,无论科技如何变化,文学内核精神永远不变。陆嘉宁谈到,传统文学归根到底是人学,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家已习惯性归纳、归类、提取,不过在塑造人的方面,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如人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赵晖表示,真正的艺术要有情节的精细,情感的共鸣,文学可以捕捉到细微的情感,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情实感、力透纸背的表达永不过时。
会上,中国作协社联部还推荐了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的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贾平凹《河山传》、格非《登春台》、老藤《北爱》、刘庆邦《花灯调》等18部适宜影视转化的作品。
与会嘉宾表示,交流会让大家受益匪浅,未来将在文学改编影视领域继续深耕,推动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
摄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