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日子 我的兵团记忆
崔志芳,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干部赴兵团援疆干部,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两次参加援疆工作,曾撰写《朵朵蒲公英,在垦区大地上逐梦飞翔》《悠悠心曲乐洒边疆》《读开国上将陶峙岳90岁高龄入党的初心》《诗词文赋间,读懂湖湘才子的兵团情》《一坨湖南剁辣椒,浓浓的湘味兵团记忆》《心存善念济苍生》《归来仍是少年》《走进那个数星星大男孩的童话世界》等多篇文章,在《兵团日报》《当代兵团》、湖南省《机关党建》、湖南文明网、《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等媒体发表,为思想引领、文化润疆等作出积极贡献。
艾青那首《年轻的城》,曾让我对兵团的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当得知有机会去乌鲁木齐工作,我内心是那么的激动,“人生几何,不如赶赴这场来自昆仑的浪漫之约”。短短十个月,我徜徉在诗画中的美丽新疆,感受着北国的瑞雪飘舞、大巴扎的西域风情、新疆博物馆的文化盛宴、水磨沟的一炮成功炮台……记得离开乌鲁木齐的前一个晚上,我是莫名难过,是对大美新疆的不舍,更是对那些感动着我、鼓励着我的朋友的眷恋。打开记忆的碟片,援疆干部谭主任的湖南剁辣椒、友哥的公益歌曲《援疆干部》、远赴南疆寻找诗和远方的湖湘才子夏主任、“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魏德友……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仿佛又闪现在眼前。
红剁椒的兵团记忆
我在餐厅吃饭时,遇见了来自长沙的老乡谭主任和一些湖南的朋友,很客气给我递来剁辣椒,就是这一瓶辣椒,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湘”土气息。在闲聊中,知道他们是来自纪委系统的组团援疆干部,也有莫名的亲切感,经常会吃饭的时候一起聊天。
谭主任每天带点剁辣椒和大家分享,我渐渐明白,他分享不仅的是美食,更是心情。作为领队,他怕大家出门在外时间久了想家又不好意思说,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当放松,更重要的是吃了辣椒更能够振奋人心、激发斗志、凝聚力量。纪委的援友们也很是配合,一瓶剁辣椒在大家手里相互传递着,像极了小时候与小伙伴分享美食的画面,传递的是友谊,是感情,更是信心。
听说从事检察、纪检工作多年的谭主任讲课理论水平很高,经常会被邀请去师市讲课,我很为这位老乡骄傲,一向行事低调,爱开玩笑的人从没有炫耀过呀。和谭主任接触的虽然不是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虽然他很是努力的讲好普通话,还是无法修饰那浓浓的长沙味儿。谭主任还会经常和我们分享晨练的心得,“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跑能让一整天都活力充沛,精神饱满,工作的效率也会提高的”。所以在兵团忙碌的工作中,他还是每天坚持有规律的晨跑。听纪委的其他同志说,谭主任是个做事非常严谨、守规矩的人,他的自律和坚持是令人敬佩的。
纪委来的其他援疆干部也和谭主任一样,热爱生活,热衷于多种优雅阳光的文体活动,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男中音王一庚、吹萨克斯的刘华林、爱打羽毛球的运动达人朱建军、横笛竖笛笙箫都在行的周其钢、歌曲创作的友哥、华尔兹绅士蒋日新、青年才俊傅耀……而且大家都喜欢写诗,个个满腹经纶。有一次,我在和谭主任闲聊时不经意夸了一句,“咱们纪委来的援疆干部个个都是才子呀,都会吟诗作赋、写歌填词,还都有音乐天赋,真可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有才的一个队伍啊,真是厉害”。谭主任故作严肃地说:“是嘛,都去作诗去了,是没有心思工作咯?不务正业。”我有点小着急,这是在告状吗?我连忙解释说,“没有呢,大家可能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写点感慨罢了,我也写了一些日记、心得之类的呢!援疆一回不容易,和我们那里工作和生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点滴。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下来很好啊,以后看到了也会想起在兵团工作、生活的日子。而且我感觉一点都没有影响工作,反而会鼓励我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看着我有点紧张,谭主任说,“嗯,其实我也有作诗哦”,谭主任给我分享了他新作的诗《筑梦天堂》。
彩云追月就在我的身旁
迷人的晚霞在我的前方
蓝天白云悠悠带你步入梦幻般天堂
醉人的月光
金色的沙滩
随你撒出浪漫
任你抒发情怀
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后
追忆中
有故事留在他乡
露出那羞涩的目光
——《为梦幻般红光山天堂景色抒怀》
我对纪检工作的初浅认识是高负荷、高风险,想着他们承担着特殊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与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打交道,工作对象一般社会阅历丰富、心理防卫能力强,所以纪检干部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更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经常会选择适合的方式调整自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谭主任沉着、冷静、博识,也不乏风趣、幽默,更让我感受到了一名资深纪检干部过硬的政治素质。
为了每天那个短暂的小聚会,我经常会赶着正饭点去食堂,也把吃饭时间视为主动归队。谭主任给晚到的人主动递辣椒酱,大家都是用筷子在瓶子里撮起那一大坨火红的辣椒往碗里拌。有辣椒吃,饭下得快,说话也会带劲。大家操着湖南各个地方的口音,有长沙的、湘潭的、衡阳的、岳阳的、郴州的、娄底的、邵阳的、益阳的……有差异也有相似,言谈举止间还是能够感受到湖南方言的霸气,感受到湖南人的朴实勤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骨子里透露出的火辣倔强。如果说他们是最活跃的策神,我应该是最忠实的听众,我喜欢默默坐在餐桌旁听着他们高谈阔论,感受湖南人的多重性格,有倔强、务实、负重、傲岸、执著、果敢、进取、自信、坚持、侠义……
来到兵团,我也经常会主动学习一些兵团历史、兵团文化,也会想起湖湘文化、湘籍名人。我常常感到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是那么的熟悉,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有着很多共同点。在兵团,提起湖南,还有很多人会给我们讲述当年“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感慨湖南人的家国情怀。我是第一次来到新疆,来到兵团,虽然去的地方不多,但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我去过一师、五师、九师,品读兵团文化,感受兵团风土人情,讲述新时代的兵团故事。在品读厚重的屯垦戍边文化的同时,更加感受到湖湘文化与兵团精神的深厚渊源。
谭主任的这个剁辣椒,带来了家乡的味道,在兵团拌着剁辣椒品读湖湘文化,带给我不一样的湘味兵团记忆。我回到湖南后,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感慨各种辣椒的不同辣爽,也总会勾起兵团的那一坨湖南剁辣椒的记忆。
友哥创作的《援疆干部》
初遇友哥,是在兵团的机关食堂。得知他也是从湖南来兵团的援疆干部,我感觉格外亲切。友哥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乐观、积极向上,中等的身材加上白净皮肤,沉着、冷静中透露着精干和正能量。
友哥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言谈举止间也流露着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自信。用餐期间,他会经常谈谈在兵团的工作和生活,谈谈他的文学创作。谈到兵团的文化建设,友哥似乎有点自豪,他和我们分享了他新近创作的歌曲《援疆干部》。听到是他作词,并被谱了曲,创作成歌,内心的崇拜油然而生。我很是好奇,这是怎样的感情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是怎样的动力让他克服困难推动这首词成为广为传唱的歌曲。大家对他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看得出大家都还是比较喜欢听他策。友哥来自湖南娄底,那个被称为湖南的最中心,湖南最能打的城市。名震天下的“湘军”的中坚力量,曾国藩、曾国荃、罗泽南、李续宾……这些曾经叱咤疆场的湘军将领都是来自娄底。
再遇友哥,也是在食堂,我专门问起了这首《援疆干部》的创作过程。友哥说,来到新疆,特别是来到兵团,感触还是很深,感受到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同时感受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和不易。于是,我有感而发作了词,后来想办法找人谱曲,推荐给相关单位录制成歌曲作品。依靠个人力量推动公益歌曲创作,我暗暗感慨其中的不易,问了声,有什么收益吗?“那要么子收入哩?又不是图钱的。”友哥颇有点骄傲地说,“公益歌曲,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是啊,这首歌也唱出了多少新时代援疆干部、新疆建设者的心声,“听从祖国的召唤,带着亲人的叮嘱,为了心中的抱负,踏上赴疆的征途……”
友哥接着说起《援疆干部》的创作历程。新疆的湘籍名人很多,左宗棠、毛泽民、王震……他们都为新疆的屯垦戍边、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作为湖南人,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年来到兵团,见到的许多来自湖南的兵团人,有兵一代、兵二代、兵三代的老兵团人,也有很多怀揣梦想来到兵团开创事业的新兵团人。我更加坚信今日的湖南人一样对建设兵团建设新疆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心。兵团是一块热土,“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人在这里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我希望通过音乐的文化传播方式召唤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兵团建设。
友哥是个非常乐观的,有正能量的人,经常旁若无人地在餐厅里侃侃而谈。因为他的热情,带有那种自来熟的气质,因此和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大家也都很喜欢他。特别是他在推出公益歌曲方面的付出和成就,也成为了他个人的亮丽名片,成为了机关的一个名人。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这个湖南来的小伙子的乐观和向上。友哥也特别注重认识一些新朋友,和大家分享他的援疆感悟,带给大家欢乐。他也和我们分享过曾经自掏腰包一万多及时推出了自己作词,请人谱曲和演唱的抗疫歌曲《武汉,我们在一起》,被评为百首优秀抗疫歌曲,我不禁更加钦佩他的情怀与担当。
再次遇见友哥,他非常兴奋的和我们分享了一篇公众号推文《湖南一师:传唱〈援疆干部〉弘扬“援疆精神”》。短短数月,这首《援疆干部》从作词、谱曲到完成歌曲制作,再到在湖南一师的广为传唱,我不仅佩服这位年轻人的务实和高效,也感受到了用音乐带给年轻人对新疆、对兵团不一样的认识和特别的吸引力。友哥说,兵团是一块红色热土,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和兵团文化,我们援疆干部可以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所为的。
友哥,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援疆干部,但他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这段普通的援疆经历变得丰富多彩,鼓励自己积极乐观地勇毅前行,也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凡的援疆干部的不寻常的援疆之路。作为援疆干部,不仅是需要高质量完成日常工作,更需要肩负着弘扬兵团精神、传播兵团文化、凝聚兵团力量,为兵团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职责和使命。友哥正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出色地履行援疆任务,让援疆的每一天都能够有闪亮的记忆。
诗与远方的浪漫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用来交往应酬的或者赠给亲友同道的诗歌作品。在兵团工作,特别是内地援疆或调任的干部,远在异地他乡,闲暇孤寂无聊中,吟诗作赋应该是工作之余最好的消遣方式。来到兵团,经常会收到一些朋友自创诗作与我分享,偶尔也会作诗相赠,其中夏主任的诗赋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雪夜触景生情,无限相思融入《2020年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作为内地选调到兵团的专业型干部,夏主任在完成繁重业务工作之余,更多业余时间是从事文学创作,践行文化润疆。远离衡阳老家,来到兵团工作和生活,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压力和很多习惯的不适应,也有过失落、徘徊,但他善于把丝丝忧愁化作汩汩文思。我偶尔翻阅朋友圈,看到了夏主任发的这首《2020年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这是一首看似轻快的诗,凝聚着对大西北雪景的怜爱,却也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2020年乌鲁木齐入冬的第一场雪,在料峭的黄昏,姗姗而至,悄然无息……”
厚重赤子之心,《兵团赋》化作远赴边疆戍边建设的责任担当。偶尔能够在机关大楼遇见,夏主任会主动聊聊兵团的工作、生活。对于兵团,之前他是有一些了解的。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接受多年红色教育的有志男儿,流淌着英雄故里的红色血液,传承着主席家乡的红色基因。听说有机会到兵团工作,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2018年底,夏主任怀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湖南调任兵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在奋斗中书写了人生的精彩。夏主任和我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间满怀深情创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戍边新疆,拓荒胜境,赳赳雄兵,久护安宁。担治区之首责,卫国家之边庭。乃屯乃戍,延大汉之勇武;亦犁亦剑,育盛世之白鸽。党政军企合一,长引春风渡玉关;赤胆忠心不贰,遍植绿洲铸兵魂。岁月悠悠,历六秩之轮回;牧歌浩浩,传甲子之峥嵘。天山幕启,远古西域再造;亚心塔立,戈壁明珠炫目。”欧亚贸易,旌旗壮行,联通丝绸万里之路;文治武功,友邦来贺,喜闻雪域八骏嘶鸣。告别短缺兮……”
也有儿女情长,阿尔泰山麓情诗《阿尔泰山的雪》遥寄湘江河畔。如果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写出了夏主任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骨子里透露出湘军的霸气、不服输和豪情壮志。那么这首《阿尔泰山的雪》却有如急转的画风,从洒脱的凌云豪情转为了婉约的情意缠绵。“阿尔泰山的雪,有如佳人的娇颜,恬静含情。雪瓣纷纷,剔透晶莹……”是啊,好男儿虽然家国天下,也有儿女情长。夏主任有位贤惠、深明大义的好妻子。她得知丈夫要远调兵团,也有过彷徨,也有难舍,甚至难过,但是十多年的夫妻,她更明白丈夫的鸿鹄之志,所以她选择了坚定地支持。兵团工作总是很忙,有时探亲假、年假也不一定能休完,明白夏主任工作的不易,她更多地选择乘飞机往返衡阳和乌鲁木齐两地。每和我们谈到妻子,夏主任眼中流露出的是那份怜惜和愧疚。我想,这首《阿尔泰山的雪》也是夏主任对妻子的真挚表白吧。
远赴南疆挂职的五首明志诗词,书写临行前湖湘子弟的诗和远方。大概是刚入秋的时节,听说夏主任要去“访惠聚”工作队挂职,我为他的坚毅果敢而敬佩不已。日常接触中,他的博学、善谈、记忆特佳,反应敏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刚到达他的“诗与远方”不久,又将迈向新的“诗与远方”。即将远行,我想他的思绪也有万千起伏,经常会看到他分享的诗词《清平乐·挂职皮山》《七律·赴任皮山》《七律·赴南疆》《孟秋人生感怀》《庚子初秋心问》。细细读诗,感悟他的诗与远方,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这位湖湘子弟心中的极重分量。
朋友们还是担心作为一个调疆不久的内地干部,刚刚熟悉乌鲁木齐,又要到陌生、更艰苦的地方去,会有许多困难。夏主任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经历过人生诸多坎坷,读了点书、脑子还算好使,又有力气,吃得苦吃得亏,啥都能干好”。夏主任骨子里还是有一股韧劲、蛮劲和冲劲,宁折不弯、勇往直前。偶尔联系,他会分享一些到维吾尔族兄弟家作客的生活点滴,可以感觉得出他渐渐适应了南疆的生活。话里行间他的大气、霸气、侠气丝毫没有减弱一分。鸿雁为证,他的诗和远方,伴随大漠孤烟,在美丽的南疆已初步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徐徐展开一幅最靓丽动人的画卷。
回望守边人
2020年的5月,我有幸去了一趟兵团第九师。在我们继续沿着边境草原前行时,朋友说,“咱们去看看老魏叔在不在。”我当时对魏爷爷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特别的期待。但下车时的场景让我感到特别熟悉,“是不是有部电影在这里拍的?感觉这个场景在哪里见过哦”,“是的,电影《守边人》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咱们老魏叔。”我们都很是兴奋。“不知道在家呢没有。”“他还住在这里吗?”我好奇的问道,“是的,住着呢,还经常会出去放牧呢。”“哇,这么大岁数了,都这么出名了,还去放牧呢……”我们都感到很意外,“是的,他们都坚持得挺好的,现在他家三女儿也跟着他们呢,也是咱们连队职工……”
带着无比的敬意,我们也很幸运得见到了魏德友和刘京好这对守边夫妻。朋友口中的老魏叔,我喜欢叫魏爷爷,因为看到他很亲切,特别是他的爱人,深邃的眼睛,特别像我的奶奶,典型北方女人的勤劳、朴实、善良特质。刘奶奶和魏爷爷一样,耄耋之年,沟壑纵横的脸庞似乎诉说着几十年一路走来的艰辛。魏爷爷话虽不多,但那坚毅执着的眼神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感受到第一代军垦人那种担当奉献、忠诚坚守的执着。我曾经很惊讶,他是如何用半个世纪近60年的时间,坚守边疆,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界碑”,用一生的坚守诠释着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那片广袤的草原上,我尝试感受着兵团人“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牌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放牛羊”的浪漫生活……魏爷爷个儿不高,沉默寡言,刘奶奶却是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北方女人,高高瘦瘦的个子,操着一口浓郁的山东话。刘奶奶是个爱热闹的人,很热心的和我们聊天。我们也会询问她在边境线上的小故事。
当我们提出来想先去看看旧居时,她爽朗的答应了。走进这间简陋的小房子,我们不禁感慨着,这么单薄的房子如何抵挡寒冬大漠的冰雪,他们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竟然熬了几十个年头。当年的旧居,如今已被刘奶奶当作了工具房和饲养间,养鸡、抱鸡仔、加工食品……虽然已经获得了很多荣誉,也已经退休,但他们却还保持着许多自给自足、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刘奶奶非常热情地带我们来参观新居,请我们坐在她那舍不得坐的沙发上,讲述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吃着刘奶奶递来她亲手用油炸的果子,感到特别的香甜。虽然购物仍有诸多的不便,但是看得出他们这么多年的孤单独处已经习惯了自己动手做各种美食的习惯。看着我吃的津津有味,刘奶奶还一定要塞个大苹果给我。也许常年驻守边疆,接触的人不多,刘奶奶似乎不知道找什么话题,一个劲的握着我的手。当我与他们那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相握的时候,眼泪瞬间在眼眶中打转,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又一次最真实的感受到兵团精神的力量,他们用燃烧的青春守卫着、建设着这块热土,是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祖国的和平、稳定。她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仿佛在用朴实的肢体语言告诉我,她从不后悔来这里守边,她收获了最淳朴真挚的爱,这让生命更有意义。守边,也守着自己的爱人,她是最幸福的。
在返程的路上,朋友们又聊起屯垦戍边的那些让人感动的人和故事。巴尔鲁克山的白衣天使梅莲,守边戍边,治病救人,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救治、守护着边民的生命和健康。一生只做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界河的马军武……没有到过兵团的人,无法理解兵团精神在兵团人心目中的分量,更无法理解兵团人用一生的忠诚去守护这份承诺的坚持。
在中国的海防线、边防线上,有多少边防战士、民兵,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兵团人用实际行动说明了这一切。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看到魏爷爷那自信的步伐缓缓走向习近平总书记,接受颁奖的那一刻,我特别的激动,为他们感到骄傲。这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刘奶奶那幸福的笑容,她与魏爷爷那偶尔羞涩的牵手,诠释着“爱你足下的土地”的温柔。回长沙已有一年多,还时时想着他们,偶然听到刀郎的那首《手心里的温柔》“我牵着你的手,我牵着你到白头,牵到地老天荒,看手心里的温柔……”感觉特别符合他们的生活意境,于是经常喜欢哼唱,感受这浪漫的手心里的温柔。
我经常推荐大家观看电影《守岛人》《守边人》,从电影里可以看到执着坚守信念一生驻守边疆的兵团人的影子,感受边防卫士别样的心路历程、苦涩的浪漫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相信一次次心灵的洗涤会让你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昆仑之约镌刻于心
离开乌鲁木齐的这些日子,我还常常会想起那首《千古之策》片尾曲,很想念那来自昆仑山的浪漫之约,在那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边疆风景。一张张朴实纯真的笑脸,一次次源自灵魂深处的感动,洗涤着那曾经疲惫沧桑的心,在这里遇到的每个人、每一天……都是闪亮的、难忘的、镌刻于心的记忆。
援疆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心却仿佛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兵团。和亲戚朋友们在一起,我经常会讲起援疆的所见所闻,感动我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回长沙的几个月后,我休假又去了乌鲁木齐,看看兵团的朋友们,到没有走过的地方去走走逛逛,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惬意。我也经常计划着,以后的每一年,都要抽时间回兵团看看。我也经常告诉朋友们,如果你累了,或者你有难解的心结、难过的坎,就到兵团走走吧,广袤无垠的土地是缓解疲劳、放飞心灵最好的地方,热情好客的兵团人也一定会成为你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更多
星辰与家园:中国科幻文学的探索与守护
科幻文学不仅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与自我对话的途径。愿同一星空下的我们,可以乘科幻长风,去探索星辰大海,去洞察自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