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应被忽略的美术教育家、美术家 ——万从木与抗战时期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
无家可归(漫画) 万从木 作
2013年,重庆市举办题为《回响——重庆美术六十年》大型艺术文献展,展览筹备工作长达一年半。其间,参与展览筹备工作的专家组多次开会列数为推动共和国美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重庆几代美术教育家、美术家。作为专家组成员,我在会上提出,回顾和梳理重庆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一定不能忽略万从木先生以及由他参与创办并主持工作多年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的历史性贡献。由是,万从木先生的作品第一次走进了重庆美术馆与观众见面。然而,对于这位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有杰出建树的前辈,今人却知之甚少,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各种文本文字,对万从木其人其事亦鲜有记载,以至于业内对他也近乎淡忘。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对万从木的认知源于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历史的研究。早在1988年,我在重庆图书馆所藏大量尘封已久的抗战历史文献资料中,就曾看到关于万从木等人创办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的相关历史资料,然而当时并没有太多注意。因为在战时首都重庆,相对于中央大学美术科、国立艺专、武昌艺专等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大、资历深的高等美术院校来说,无论其规模和影响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是不会引起太多注意的。在吕凤子、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唐一禾、傅抱石、陈之佛、黄君璧等一批中国画坛上名声显赫的大家之中,素来低调为人做事的万从木不会格外令人关注。
后来,我们决定对万从木以及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的历史做专门研究是出于以下缘由:
其一,抗战时期活跃在大后方画坛,成就中国美术主流影响的高等美术院校,以及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大多数都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从外地迁到大后方的;那么,重庆以及大后方本土的美术院校以及本土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置身抗日救亡的历史潮流中,他们的作为和贡献何在呢?这是抗战大后方美术史研究学人必须想到和顾及的方面。
其二,追溯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我发现,这两所在当今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上不可小觑的高校,在历史上都曾与当年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有关。两所学校的一些教师曾在新中国建立前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念过书或任过教。
其三,我在查阅历史文献时发现,抗战期间以及其后的时日,重庆多家报纸上时有关于万从木为给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筹集办校经费举办画展的消息报道。如1945年12月6日的《益世报》,以《万从木画展为西南美专筹集基金》为题刊登记者专访,文中写道:“本市著名画家万从木君,早年留日,精研笔画,学成归国,在川创办西南美专学校,英才乐育,桃李满门,为蜀中夙负声望之艺术家,近因抗战结束,特将近年精心作品于本月八九两日假夫子池青运会公开展览,以得笔润充作该校设备基金……”
其时的西南美专是私立学校,办学经费除了学生缴纳有限学费外,大量经费需要办学者自筹。然而,自筹谈何容易,特别是在战乱时期!从一些历史资料中可见,万从木等人为筹措办学经费,四处求人、八方设法,真是费尽了心机。举办画展卖画、组织学生上街募捐演出,固然可以有一些收入,而对于一所学校的运行来说,这些办法都不过是杯水车薪!以至于往往在学期结束之际,学校连教师的薪资和学生的伙食结余都无法结付。
面对窘困,万从木经常不得不靠变卖家什来应付高筑的债台。很难想象,一所民办的美术专门学校就靠东拼西凑艰难度日,竟坚持办学20多年。看到昔日报纸上关于万从木与西南美专的相关消息、报道,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于是,2008年,当我和我的团队受任重庆市社科研究规划重大课题《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后,便决定对万从木和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的坎坷历史做专门研究。
万从木笔名竹山山人、停云阁主,重庆市永川区大安场人,1899年生。其父万德轩系前清举人,在万从木一岁时便因病离世;其母在他十一岁时也撒手人寰,万从木的幼年可谓孤苦伶仃。然而,人生的坎坷却不能泯灭萌发于其幼小心灵中对绘画的喜爱。在家乡读完中小学后,万从木得亲戚资助到上海美专求学,1919年又远渡东瀛,入日本京西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画。两年后,万从木回国,先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厂做陶瓷画,尔后返回重庆,在中华大学、川东师范学校、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陶瓷专科学校,以及多所中学教授美术课程。其间,他还创办了《世界美术画报》杂志,向尚且闭塞的中国西南内地介绍世界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作品。同时,他还多次举办画展,在重庆颇有影响。
1925年,万从木与早年同赴上海求学的何聘久、黄伯廉、杨公庹等人合作创办了重庆第一所以传授新美术为其宗旨的美术学校——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西南美术职业学校)。学校地址最初在重庆市区的张家花园,后迁到铁板街,1933年又迁至市郊上清寺。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迁,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1939年始,重庆遭受日本军机轮番疯狂地无差别大轰炸,以至市面瘫痪。西南美专校舍被炸,几度搬迁均不得安生,遂迁至成都乡下的一座庙宇中艰难维持教事,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才又回到重庆上清寺原址。原址所在的街道便由是得名“美专校街”,沿用至今。
西南美专建校后不久,首任校长杨公庹即因病去世,何聘久也离开学校就任政府公职。校长一职便由万从木接任,黄伯廉任训育主任兼英语老师。二人在西南美专共事20余年,直到1946年,黄伯廉离开,西南美专则由万从木主持直至新中国成立。1951年,西南美专与蜀中艺专合并为重庆艺术专科学校。1952年4月,重庆艺专全体教职工和三年制学生并入西南师范学院,五年制学生并入成都艺专,随后成都艺专美术科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为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区别新中国前建立的私立西南美专),1959年改为四川美术学院。
抗战时期,万从木等人兴办西南美专困难重重。他们一方面想尽办法筹措办学经费,维持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还带领学校师生积极投身于大后方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万从木还曾多次举办和参加大后方的抗战画展。1938年5月,重庆抗敌后援会绘画组委会举办“抗敌绘画展览”,万从木用中国画形式创作的漫画格外引人注目。《时事新报》在5月26日刊登的《抗敌画展》一文中写道:
“本市五月抗敌宣传大会绘画组自前(二十四日)起至月底假木牌坊英年会会址举行抗敌画展,其收集油画、水彩画等一百五十六件,皆为名家作品,如余文治之《共鸣》寓意深奥,余文甫之《收尸》《群力》,及万从木之中国画《民族英雄》,均为不可多得之作,其他以国画手法所作之漫画更别具风味,另创一格云。”
万从木用中国画的手法创作抗战题材的漫画,是抗战时期中国画家的创举。在他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看见了不少这样的漫画作品,如《逃亡》《抗战到底》《搬回老家去》《努力前进歼灭倭寇》《前方拼命后方出钱》《共同奋斗打倒暴日》等。这样的作品不但开拓了观众的眼界,也给其他艺术家以启示。在此后大后方的一些报刊上我们看到,一些著名的中国画家包括林风眠、李可染等人,也纷纷用中国画的方式创作抗战题材的漫画作品。
1942年10月25日至26日,万从木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新新新闻》于10月27日报道:“从木画展已于前日在春熙路重庆银行举行,作品一律不出售,内容丰富,尤以关于抗战作品最引人兴奋,现因各方来函,请续展一日,遂决于本日续展一日,欢迎各界参观云。”以上史料反映了抗战时期万从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
作为一名中国画家,万从木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他在1949年画的一套《十八描法》册页,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他对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入研究和认知。1957年冬,他为这份昔日之作加写一段题记道:“六法懂来气韵通,曹衣吴带如当风,此中妙用还须记,运笔传神今古同。”对于中国画家来说,通常是在中年以后方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然而在万从木留下来的作品中,50岁以后即新中国成立后的画作却不多。这无疑与他此后的不幸经历有关。于是,我们的研究更着意于新中国成立前他的艺术创作。果然,他对中国书画学理的通晓和传统笔墨的修为,在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中均有生动的表现。他于1949年(己丑)秋创作的一批山水画,娴熟中不乏老道,简约中蕴涵精致,法度中透出鲜活,笔墨之间显露出雅致清新的品格。
万从木的画路很宽,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及。早年他求学上海美专,后又到日本学习,所接受的西洋美术教育对其日后的中国画创作产生影响。如画中对色彩的讲究和强调,特别是在许多花鸟画中,可以看到他对色彩独具匠心的设置。当然,我更在意的还是他的山水画,以为这是他艺术创作取得重要成就的方面。
在我所见过的万从木的山水画作品中,有两件令我印象特别深。其一是2011年1月,在电视台举办的一期“寻宝”节目中,一位四川藏家拿出的一件万从木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水墨山水人物画。这幅作品笔法之苍劲、形式之独到、造型之朴讷,令我过目不忘。另一件则是一位重庆画家收藏的一幅万从木创作的浅绛山水画。画间,浑然一气的用笔、融会一炉的色墨,充分显示了其技艺的纯熟和造诣的深厚,题跋表明,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冬。
对于万从木的山水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教育的奠基人、已故画家叶正昌教授曾评价其“笔墨淋漓,气势磅礴,于自然中求变化,泼放中见神韵,不为陈规旧法所拘,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另有业内人士认为,万从木的山水画有龚晴皋的风范,人物画有八大山人的意味,行草书风宗孙过庭而有出新。遗憾的是,这类见品格见修养的作品,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很难再见到了。“回响——重庆美术六十年”大型展览中展出的他的一幅《山水》中堂,场面宏大、设色热烈,但由于题跋残破、文字不全,其创作年代等要素均有待稽考。
20世纪20至40年代,特别是抗战时期,万从木投身于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创作,可谓呕心沥血、竭尽所能。他与同仁共同创办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实为西南内地新式艺术教育的滥觞。先驱所为,为日后建设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打下了基础,功绩俱在。因此,当我们回顾过往,梳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认识、评价几代艺术家创造的历史恢宏,不应该忽略和忘记发端历史的先行者。
万从木于1971年病逝,终年72岁。2004年,这位曾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美术事业默默奉献一切的老人,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