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芒果TV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24年06月12日09:01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6月11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芒果TV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向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程绍武,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光明日报》高级编辑饶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徐刚,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静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家网总编辑王杨主持。

宋向伟谈到,2021年以来,中国作协一直助力打造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村庄,在文润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人民文明素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清溪村已经成为一座具有浓郁文学气息、鲜明文学标识的村庄,并形成品牌效应。清溪村发展模式成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一个典范,显示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获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纪录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产生的。

宋向伟表示,纪录片紧扣“巨变”这一叙述主轴,以“发展”为最终落点。从《山乡巨变》这部文学经典中,精心提炼出清溪村的六大标志性元素——书、屋、溪、灯、竹、路为主题线索,它们分别承载着“文学村庄、乡村风貌、生态改善、基层治理、产业振兴、道路自信”六大主题。纪录片立意高远,构思精巧,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反映了新时代文学的蓬勃发展,体现了心怀“国之大者”“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视野,描绘了清溪村和文学的流长渊远、深厚情缘。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这部纪录片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质,推动文艺作品在宣传推进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深入文学与生活,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观看这部纪录片,程绍武感到文学是贯穿始终的鲜明元素。纪录片清晰地呈现了新时代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不仅让观众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更进一步连接起人们同这片土地的情感纽带。文学的气息弥漫在清溪村的每个角落,这种气息是新时代山乡文化风貌的缩影,也是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学具有塑造人心的凝聚力,能够成为生活中不断激发创造性的一种精神力量。” 程绍武说。

1958年,周立波《山乡巨变》于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近年来,作家出版社组织实施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纪录片中熟悉的作家面孔、乡村书屋建设等让颜慧倍感亲切。颜慧表示,纪录片提供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打造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地标和样本。清溪村以文学为媒,搭建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纪录片不仅呈现了乡村振兴中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更体现了村民们精神文明的变化,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竭追求。

运用不同媒介形式,文学可以产生更立体的表现力量。在刘琼看来,流量市场中乡村振兴并不算十分引人注目的题材,但清溪村纪录片借用影像艺术的丰富感染力,将文学嵌入多样化传播形式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她自己也在观看纪录片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一步思考文学与生活、文学与当下人们的互动关系。

纪录片中一位江西诗人的诗歌朗诵令她印象深刻,“我体会到了文学不同于书本中的另一种力量,朴素真挚而充满生命力。正是影像的细节纪录了文学的萌生,展现了文学的信仰如何产生与壮大。”刘琼同时建议,如果再加入一条普通村民的人物故事线,该片整体叙事会更加生动丰富。

探索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表达方式

纪录片清新轻盈的风格给饶翔留下深刻印象。“山乡巨变的面貌属于宏大叙事题材,纪录片通过小切口进入,整体构思精巧完整,不仅呈现了清溪村焕然一新的山乡风貌,更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村子在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及其破解之策。”饶翔感叹,老一代作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正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实践。文学与乡村的关系,正是将美好想象付诸实践,通过理论与劳动的合作,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徐刚将清溪村比喻为大IP工程,“以书屋为主要文化动能的清溪村像一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产学研一体化可以辐射到普通读者,形成良好全民阅读氛围。”纪录片提供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与具体样本,“实践中的土地流转、村民诉求、安置就业、农业合作等涉及规划与矛盾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让人深入思考乡村发展道路。”

李静认为,纪录片在探索一种新时代乡村巨变的讲述方式。周立波的作品记录了当时农村的最新经验,而今天我们也需要记录时代发展的最新经验。6集纪录片全长一个多小时,精致而紧凑,在有限篇幅内讲述了清溪村变化的方方面面。它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普通人身上,着力表现文学文艺扎根人民生活的主题。镜头语言富有诗意,同时还有关键概念的提炼介绍以及权威数据的支撑。李静建议,片子主线可以更清晰,增加对周立波的介绍,形成历史与当代有机连续、彼此对话的叙述模式,会更有力量。

以融媒体传播助力乡村振兴

可敬的选题、可信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是吕帆观看纪录片后的直观体会。纪录片中,“嘉宾也带着自己的故事与乡土经历来到清溪村,他们是流动性的、融入性的,比理性分析更加富有感召力。”吕帆谈到,纪录片让我们意识到城乡已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分割状态,新时代下需要破除对立,统一协调发展。而“探寻”二字,是清溪村乃至乡村振兴背景下诸多地区留待文学与文艺踏足的重要指向。

如何借助纪录片传播效应,对乡村做系列化的可持续性开发,使文艺创作真正意义上地触达这个社会更深层次的关切,是何天平观看纪录片之后的思考。他建议,“以文艺为媒,扩大民众视野,搭建沟通桥梁,深度开掘文化文旅资源,创意各种衍生品,形成一种文化品位与风格,为乡村发展开拓更健康有利的传播气候,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