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挖掘的又一代表作 《信仰照亮生命——伊莎白与兴隆场》新书分享会在渝举行
6月21日上午,长篇报告文学《信仰照亮生命——伊莎白与兴隆场》新书分享会在重庆书城举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主持分享会。
《信仰照亮生命——伊莎白与兴隆场》是由璧山本土作家张鉴历时四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环球英才功勋人物、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璧山荣誉市民伊莎白·柯鲁克(中文名饶素梅)光辉灿烂的一生,并重点描写了她与璧山兴隆场的深厚情缘,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初她受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晏阳初之邀,来到兴隆场(现在的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参加乡村建设实验项目以及退休后六次重回兴隆场,成立“伊·柯基金”,资助大兴镇贫困学生,关心大兴镇发展变化的动人故事。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张远伦代表市作协、市文学院在致辞时说,“该书作者突破了文学创作的极限,从一个诗人、散文作家华丽转身成了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这源于她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表示,这本书具有突出的创作意义,是重庆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而报告文学的形式也充实了重庆的文学创作类型。
璧山区政协副主席雍湘致辞时说,《信仰照亮生命——伊莎白与兴隆场》塑造书写了一个与璧山有关的“当代白求恩”,同时还原了以兴隆场(大兴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作者把璧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浓郁的时代精神发于笔端,用心传承历史文化,用力奏响时代强音。
在嘉宾访谈环节,作者张鉴分享了该书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她说,这次写作是锤炼,也是洗涤,更是提升。写作过程中确实困难重重,但是伊莎白的精神始终鼓励着自己。这本书既是对伊莎白的致敬和怀想,更是对伊莎白大爱情怀的歌颂和传承。这次写作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会上,张鉴与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周晓风,璧山文联副主席、璧山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傅应明,璧山作协主席欧文礼等嘉宾一起,从该书的创作策划、写作过程、体会和对该书的思想性、艺术性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周晓风特别强调,该书真实再现了历史,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伊莎白的故事的特殊意义在于抗战建国的国策。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所作出的这个选择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张鉴的这部作品填补了抗战题材写作的重要空白,把一个重庆题材推到全国,而且由于题材和主题的特殊性,以及作者写作上所取得的成功,该作品将进入国际视野。
重庆市作协原主席黄济人、党组书记王明凯等对该书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黄济人表示,作家选择了一个好题材,题材也“选择”了一个好作家,作家与题材相得益彰。这本书是“作品对重庆本土文化的挖掘体现出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