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个乡镇文学馆
展示地方文化的文学馆
在丹阳吕城镇文体中心,有一个今年建成的乡镇文学馆。
穿过一道木质雕花走廊,顺着楼梯走过二楼,迎面就看到有一块巨幅展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讲话摘要。再往上去,三楼的左右两侧墙面高处悬挂着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海报。
门楣上,一块由当地艺术家题写的红底金字匾额十分醒目:“吕城文学馆”。走进大门,左侧墙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大展板“一个乡镇文学馆的诞生”,展板分为四个部分:“苔花虽小 也学牡丹”“稻米养人 文学养心”“满船风雨 满船繁花”“亲切关怀 保驾护航”。
展厅起始处是清代学者、诗人黄之晋的自题《吕城杂咏》。黄之晋是吕城镇人,有才子之称,道光二十四年登进士第。之后,墙上展板有丰富的吕城历史文化记忆,最显眼的是毛泽东在《向导周刊》上论及吕城的一段文字,还有民国著名记者、吕城籍人士朱惺公烈士的一篇檄文。
展柜中陈列了一批吕城籍或曾在吕城工作过的作家、文人的著作、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
郜志坚,曾任吕城镇党委书记,丹阳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丹徒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要作品集有《追求》《指缝中流出的歌》《故事人生》《那年那月那些事》等。
韦竹青,吕城镇人,曾在丹阳县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驻镇江记者站工作,从事新闻报道数十年,为推动古镇文化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
汪玥含,祖籍吕城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著有青春长篇小说《乍放的玫瑰》等二十余部。曾获第十二届 “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奖项。
“90后”韦旭,吕城镇西墅村人,笔名“萧七爷”,白金作家,中国作家会员,曾荣获“青匠心100”江苏省新兴青年群体榜样评选“青艺家”称号,全网人气过亿,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医后倾天》的电子版永久入藏上海图书馆……
陈建国,吕城镇人。创作小说、散文、小品、快板书、锡剧剧本等作品,集编、导、演于一身,作品多次在舞台演出并获奖,著有儿童长篇小说《阿巴拉的神奇故事》和《新创曲艺集》。
展厅中央白墙上,鲁迅体“吕城文学馆”五个大字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左右两侧是历代诗(词)人咏吕城的诗词展示。展馆内还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和图书室等功能区域。
起源于一次赴京参观
接待记者的是吕城文学馆的筹建者庞云初。他是吕城镇庞家村人,现任吕城镇作协主席,文学内刊《吕城》主编,系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庞云初从事业余写作数十年,曾在《文艺报》《散文百家》《岁月》《海外文摘》《北京青年报》《扬子晚饭》《金山》《镇江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部分入选作品集。2015年出版散文集《青青的草香》(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2023年修订出版长篇小说《青涩果》。
“建一个文学馆,起源于2023年4月的北京之行”庞云初告诉记者,他和吕城镇部分村企业负责人以及作协会员,去年赴京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内,集大成地展示了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书籍、手稿,以及按原样保存的多位著名作家的书房。“很有触动,当时就萌发了在家乡也建一个文学馆的念头。”
在吕城镇主要负责同志的支持下,经过多方协商,政府调剂出一处300多平方米的场所用于文学馆建设。
2023年9月开始建设。为了节省费用,庞云初自己设计,采购材料,为加快进度,保证质量,他整天在现场,是督工,也是帮工。“吃了两三个月的快餐,荒了两三个月的家事。一身尘与土,活脱脱成了一名民工。”
由于是自筹资金建设场馆,庞云初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不仅动用了个人存款,母亲的医疗补偿款,还向银行贷了款,“原本只想简单弄一下,但为了产生更好的效果,一再改变设计,投资了30多万元……”
场馆建成后,庞云初又四处寻求展览物品,从典章史志中检索古诗文,多方联络作者或家属,历时四个多月,才有了如今的馆藏规模。
汇聚一群热爱写作的人
2024年春节期间,吕城文学馆正式落成,吸引了热爱文学,关心吕城的各界人士,不时有社会人士、文史爱好者和中小学学生前来参观。吕城作协组织开展的专题研讨活动和会务接待,也在此举行。
在办公区域,记者还看到一排杂志架,分别为“文学内刊《吕城》展示区”“全国文学内刊展示区”“全国文学期刊展示区”,有数十家全国内刊与《吕城》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庞云初介绍,文学内刊《吕城》于2016年秋创刊,虽然是一份乡镇文学刊物,但会员们长期执着努力和积累,现已成果初显,在业内和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这个刊物已办了8年,一年出四期,共出了32期,每期容量11万余字,目前是全国文学报刊联盟成员单位,江苏省文学内刊联盟成员单位,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
吕城作协拥有近40名会员,其中省作协会员4名,每年,都要组织会员走进镇村、企业,进行主题采风。今年吕城作协结合文学馆的建成已开展了多场活动,5月26日,8名写作骨干走进“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吕城镇中心村,开展了以“和美乡村.诗意田园”为主题的采风活动。希望以文学的形式,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作品,通过文学力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推动本镇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庞云初表示,希望通过文学馆,能够更好地吸引、激励文学爱好者、创作者,在短视频等“手机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让更多的人“心灵回归文学,文学回归社会”。
摄影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