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老牌音乐综艺绽放新活力 ——《歌手2024》节目主创谈
来源:文艺报 | 许 莹  2024年07月10日08:27

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歌手”无疑是音乐综艺赛道中的标杆性IP。从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到如今,八季陪伴为观众留下了难以割舍且弥足珍贵的回忆。千呼万唤中,《歌手2024》于今年夏天重归舞台闪亮登场。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歌手2024》直播竞演热度持续攀升,各期节目稳居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一。如何在多季开发下让老牌综艺焕发新活力?节目监制洪啸、总导演张丹阳分享了节目背后的故事。

请人难?多元化国际化破局

“歌手”系列做了八季,“声生不息”系列做了三季,华语乐坛请了一大半,还有谁能请?再加上《歌手2024》是继2020年《歌手·当打之年》四年之后的重启,节目组决定在邀请歌手思路上做出调整。

洪啸谈到,“在邀请歌手时,我们会充分考虑邀请能够代表不同圈层、有着独特音乐风格的歌手。‘歌手’系列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在于,能够让那些有实力但之前比较小众的宝藏歌手通过这个舞台被看到。所以,我们希望《歌手2024》能够是一盘汇聚各大菜系、满足不同口味的满汉全席。”从目前阵容来看,节目中既有像那英、孙楠、谭维维这种大众意义上的主流歌手,也有像汪苏泷、黄宣这种新生代才子,同时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还有杭盖乐队与二手玫瑰等,满足了更多观众的审美期待。

《歌手2024》更是将视野扩展至全球,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的凡希亚(Faouzia)、美国灵魂歌手香缇莫(Chanté Moore)、美国流行乐男歌手亚当·兰伯特(Adam Mitchel Anselm Lambert)等与中国歌手齐聚一堂歌唱竞演,展现了不同国度的音乐文化特色。从最初的本土竞技到国际元素的融入,“歌手”系列节目的路越走越宽。张丹阳告诉记者,加入更多“国际面孔”的想法是在节目重启时就确定下来的。节目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观众呈现更趋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与更深入的文化交流,通过打造一个真正国际化的音乐舞台,让大家领略到世界各地优秀歌手的风采。同时,节目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推动华语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说服海外歌手来到这一舞台并非易事。据洪啸介绍,外国歌手在长沙待三个月录制节目,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各种生活习惯需要慢慢适应。此外,比赛压力使一些国外歌手望而却步。海外歌手比例的增加也为节目制作带来了些许挑战。在洪啸看来,首先是沟通协调方面,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节目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海外歌手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并融入节目。在节目制作上,节目组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展现海外歌手的音乐风格和特点,让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到不同音乐的魅力。

更注重多元化的音乐类型、更强调华语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互鉴是今年“歌手”相较往年选择竞演嘉宾的新变之处。张丹阳表示,对歌手职业的尊重和敬畏、有独属于自己的艺术人格、有Live的表现力与过硬现场演唱功底、有足够优质的作品是“歌手”系列选择竞演嘉宾一以贯之的准则。

求真难?直播竞演加强紧张感

近年来,接连不断的演唱会“假唱”风波使观众对于“真实”的诉求愈发强烈,垫音、修音、半开麦、假唱、预录等专业名词也逐渐经由专业人士、意见领袖走入大众视野。求真的天花板不被打破,歌手的实力便难以真实呈现出来。《歌手2024》首次采用“全程直播”的播出模式,致力打造“乐坛世界杯”级别竞演,通过12场大小屏互动直播,将“真唱”进行到底。节目还创新采用“视音频全IP化处理”直播技术实现11个机位的字幕、延时、多码率编转码及实时监播功能。而海外大众评审采用TRTC无延时直播,将现场信号实时直播在云评审端。同时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画面回传至节目现场,实现云上评审互动。

直播形式对于节目组、歌手本身都是巨大挑战。张丹阳谈到,以前在录制“声生不息”或者别的大型节目时,基本上是录一期播两期,然后中间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做剪辑、去筹备下一期节目,但是现在当节目结束的那一刻,甚至是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他们就要去考虑下一期要做什么了。没有人会觉得录完这期收工大吉,而是紧绷神经投入到下一期的准备过程中,所以《歌手2024》的工作节奏会非常快。

短时间内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也无法将一切完全确定下来,而是随时充满变数。在张丹阳看来,直播竞技的方式,放大了歌手们的歌唱、选曲与个人赛事命运的关系,所以他们的选择也会随时改变,他们的编曲也会有所调整,节目组能够做的就是随时去适应这种调整,以期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与竞演状态。

什么样的音乐综艺适合使用直播形式,洪啸有他自己的独特思考。他认为,音乐的求真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只有在简单规则下的竞技音综,直播才更具价值。今年全新推出的“袭榜”赛制,对所有在线歌手来说都是挑战,也是一次大胆突破。直播使得这一赛制下的竞技更具不确定性,节目组并不会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过多预判,而是希望通过歌手现场的真实表现,以及观众的真实反馈共同谱写“袭榜”故事。回过头来看,像《声生不息·港乐季》这种强调合家欢、情感连接的节目,就未必适合使用直播形式。

互动难?大小屏联动更具参与感

随着网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网络化与小屏化成为当今音综制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以前我们做《我是歌手》的时候,其实更多是做给在大屏幕上的电视观众来看的。但是现在大家看音综,很多人会在像抖音、微博等平台上,通过小屏去完成评论与话题讨论。网络上释出的舞台片段,也是助推节目走入千家万户的重要方式。”洪啸告诉记者,《歌手2024》努力实现大小屏之间的联动,采用了“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的形式,通过更多全民互动的创新方法,比如像“全民预测竞演前三”“全民举荐揭榜歌手”,以及节目组运用创新技术打造的“云导播·多屏同看”等,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实时参与感。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过程中互动主持人沈梦辰将直播时的实时热点和歌手们及时共享的做法也反向助推了制作过程。张丹阳说:“创作者的表达欲取决于是否能收到反馈。所以我们认为不管是批评还是赞美,只要有反馈,让创作者听到、看到,就会激活创作者新的表达欲。”

采访中记者得知,为保证高水准的舞台效果与表演效果,今年《歌手2024》将舞台呈现场馆更换到了七彩盒子的F厅,F厅本身就是剧院设计,各项硬件设施设备世界一流,相较于之前在T2区的1200平方米演播厅来说,场地更大,声学环境更好。此外,节目组对现场音响系统也做了全面升级,由传统的左右各一串的立体声系统,升级为贯穿舞台的L-ISA沉浸声系统。这也是L-ISA沉浸声系统在音乐综艺栏目中的首次全程应用,更为难得的是,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使用L2音箱组成沉浸声系统制作综艺,这套系统能带来更多细节,更具包容感,能够有效将内容、场地与观众联系到一起。或许,《歌手2024》的走红,不是某一方面的异军突起,而是专业性、真实性、民族性、国际性、竞技性、互动性等综合实力加持下的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