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奋楫新时代 开拓新境界
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也确立了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一直高度关注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当前文艺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阐发了新观点与新论断,提出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新希望与新要求,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充分认识历史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创作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极大的激励作用。
新方位定向新时代,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与激励下,广大作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的殷切教导,“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使长篇小说创作在题材选取、主题经营、艺术追求等方面,均呈现出新样态,表现出新变化,作品在思想蕴涵、时代气韵和艺术品质上,都有明显的变化与显著的提升。奋楫新时代,开拓新境界,成为长篇小说领域最为显著的时代标识。
阅读新时代 谱写新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既强调文艺要“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又要求“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些有关文艺与时代关系的重要论述,饱含对于文艺家紧跟时代节奏的殷切期待,引领着作家把文学之根扎入生活深处,激励作家把创作触角伸向当下现实,使得现实题材创作沉稳前行,强劲发展。一批歌吟新时代、书写新史诗的小说力作纷至沓来,持续奏响恢弘嘹亮的时代主旋律。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又掀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篇章,这些发生在新世纪的大事件、新时代的“新史诗”,一直引动着作家们的高度关注,拨动着他们的创作心弦。许多作家深入到脱贫攻坚的前沿与一线,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艺术的想象,化为精彩的故事,使得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题材与主题的作品,在一个时期数量较多又质量较高。其中不少作品因广受好评而特别引人瞩目,如滕贞甫的《战国红》、赵德发的《经山海》、陈毅达的《海边春秋》、关仁山的《金谷银山》、王松的《暖夏》、温燕霞的《琵琶围》、陈应松的《天露湾》、贺享雍的《天大地大》、李明春的《川乡传》、李天岑的《三山凹》、乔叶的《宝水》、王华的《大娄山》、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周瑄璞的《芬芳》等。这些作品或以感天动地的故事表现乡村脱贫致富的艰难经历,或以引领潮流的时代新人为主角反映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都以精彩纷呈的故事和推陈出新的表述,抒写了中国农村在新时代经由脱贫攻坚发生的深刻变化,续写了乡村文学再创辉煌的崭新篇章。2022年由中国作协精心组织实施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之后,不断推出细心打磨之后的新的长篇力作,有力地保证了乡村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繁荣。
新时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在乡村题材写作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城市变革、都市生活、工业题材、军旅题材等题材领域方面,都有令人欣喜的新拓进与花团锦簇的新成果。在这些题材领域,值得人们注意的作品相当不少,在城市变革方面,有吴崇源的《穿越上海》、杨少衡的《风口浪尖》、宋定国的《沧浪之道》三部曲、王旭光的《城市守望者》、张平的《生死守护》《换届》、洪放的《追风》等;在工业题材方面,有肖克凡的《生铁开花》、李铁的《热流》《锦绣》、路内的《雾行者》、水运宪的《戴花》等;在都市生活方面,有刘心武的《飘窗》、王跃文的《爱历元年》、阎真的《活着之上》、张者的《桃李》、弋舟的《我们的踟蹰》等;在军旅题材方面,有苗长水的《梦焰》、刘克中的《英雄地》、党益民的《雪祭》、石钟山的《五湖四海》、陶纯的《一座营盘》《仪仗兵》等。这些作品或写深化改革带来的城市生活的新变,或写工业领域在转型改制中的艰难蜕变,或写喧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情感反思与精神寻索,或写当代军人在军营的淬火磨炼与退伍后的再度创业,都以别开生面的故事叙述、别见光彩的人物形象,状写了新时代的新气象,描绘了新时代的奋斗者。
回望来时路 书写百年史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因而文学创作的天地无比广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文艺创作的丰富性与可能性时,特别讲道:“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3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事实上,我们的文学创作,既立足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又植根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写作的题材与表现的主题,一直都不一而足,多彩多姿。在新时代这十多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以党史、军史、国史为素材和题材的作品品种与数量都明显增多,而且由于作家们有备而来,苦心经营,这类素材与题材的小说创作,都超越了主题写作的应有局限,涌现出不少堪称精品力作的长篇小说。
与党史、军史有关的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传统强项,不同时期都产生了堪称经典的代表性作品。新时代以来,有志于这一方面写作的作家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以深刻而独到的主题经营和锐意出新的艺术探求,续写了这一题材领域新的辉煌。在这一方面,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徐怀中的《牵风记》,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胡学文的《血梅花》,荣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的朱秀海的《远去的白马》。这些作品精深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形式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类小说写作在这个时代的艺术标高。此外,还有一些作品因题材独特、写法独到,出版之后受到文坛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如庞贝的《乌江引》、徐贵祥的《英雄山》、海飞的《向延安》、张品成的《红药》、温燕霞的《虎犊》、季宇的《群山呼啸》、叶炜的《东进》等。在儿童文学领域,也涌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红色题材的长篇小说,如徐鲁的《远山灯火》、何方的《少年连》、曹文轩的《火印》、赖尔的《女兵安妮》等。
在回望过去,书写历史的写作追求中,还有一类作品,并不直接书写革命历史,但却在有关以地方史、家族史为主线的书写中,蕴含了相关的历史内容,写出了别样的文化意蕴和历史风情。这种写作以其角度别致和意蕴浑厚,为历史题材的书写添加了新异的色彩。属于此类写作的作品,先后有阿寅的《土司和他的子孙们》、雷铎的《风流家族》、斯·巴特的《红月亮》、葛亮的《北鸢》、芦转萍的《根脉》、李亮的《大洛河》、李静睿的《慎余堂》等。徐则臣的《北上》,可谓此类写作的集大成者。作品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家族与运河的紧密关联,展现了一条河流的历史与一个民族的秘史。近年来出版的王跃文的《家山》、彭学明的《爹》、津子围的《大辽河》等,可视为这类小说写作的新进取与艺术探求的新成果。
聚焦日常化 状写普通人
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中,生活包罗万象,人物形形色色,但最为习见的是日常生活,最为普遍的是寻常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教导文艺工作者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并以鲁迅为例指出:“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新时代中,广大作家坚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牢记这些重要论述精神,深刻理解文艺创作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使自己的眼睛向下,“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由现实生活的日常化形状和平民化人物,寄寓自己的深沉忧思,揭示生活形态的深刻变化与人们精神状态的微妙变动。这种文学追求体现在小说创作之中,就是状写日常生活和描写平民人物的作品接踵而至,而且贯注着充足的地气与充沛的生气,使作品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广泛的影响力。
以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角,状写他们难以自主的人生命运,描写他们难以名状的喜怒哀乐,在小说创作领域里一直存在,并且在70后作家的创作里较为流行。但在2012年前后,事情出现了明显可见的变化,一些资深小说作家,凭靠着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出色的艺术经营,在平民人物的塑造和日常生活的写作中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写出了以平民人物为主角、以平民生活为内容来表现时代情绪和社会变迁的长篇力作。如苏童的《黄雀记》,由一桩青少年强奸案的抽丝剥茧,写出了特定时期城镇小青年的青春迷茫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影响。而金宇澄的《繁花》,则以上海里弄里的阿宝、小毛等平头百姓为主角,串结起两个时段的社会生活景象,人物的生死歌哭的背后,则是时代生活的悄然变动及其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随后,陈彦的《装台》、刘庆邦的《黑白男女》、东西的《篡改的命》、迟子建的《烟火漫卷》等状写小人物的命运的作品相继亮相。而梁晓声的《人世间》的郑重推出,则把这一写作追求推向了新的高峰。这部作品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主线,由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打拼,折射了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及其对普通平民的深刻影响。平凡的人物,平实的生活,使作品小中见大、平中有奇。这类作品中的《黄雀记》《繁花》《人世间》,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装台》《人世间》等被改编为电视剧后广受各界好评和受众欢迎,都充分彰显了这类作品的独特优势和这种写作的广阔前景。
在这里还必须提到的,是青年作家在写作中的进步与变化。他们中进步较快、变化最大的是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几位青年作家。石一枫擅长以戏谑笔墨书写小人物,后来由戏谑走向反讽,作品蕴含的文化意蕴与社会意义也不断扩展和强化。专注于乡村生活叙事的马金莲,则由日常生活的密切观察,写出了浸透于艰窘人生的温暖诗意。而董夏青青笔下的边防军人、蔡东笔下的都市外省人,都是在默默付出中透显出坚定的人生信念的普通人物,但普通中又有不普通,平凡中又隐寓着不平凡,作品因而具有生活的底蕴与艺术的内力。
新时代的十多年,长篇小说繁花似锦,不胜枚举。以上从三个方面的概要描述,只是以点带面,难免挂一漏万。但这样一个并非全面的概述,却也显现出新时代特有的新进展、具有的新气象。这种多姿多彩又生机盎然的景象,既是长篇小说创作在不同时期累积成果基础上的新的进取,更是广大作家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奋发努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由此我们也坚信,长篇小说必将在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和铸就时代艺术高峰的道路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