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揭晓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25年03月24日08:31

3月2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会在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文强,山东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申维龙,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伟,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伟主持颁奖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宣读颁奖名单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共有7篇佳作获得优秀论文奖,分别是: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2024年第5期)、吴秀明《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2024年第6期)、贺桂梅《〈杜秀兰〉与一个富于历史心理深度的“新人”》(2024年第4期)、张均《“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纠葛——本事重构视野下的〈三里湾〉》(2024年第1期)、刘艳《抵近现实的悬疑套索与三副面具下的谎言人生——评蔡骏悬疑推理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谎言之子〉》(2024年第3期)、李静《“国家文学体制”与中国观的更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2014-2024)》(2024年第5期)、程旸《孙少平论》(2024年第3期)。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为王彬彬颁奖

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

授奖词:文章有效将一个作家写作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节点重新激活,在娓娓道来却颇富故事感的讲述中,将汪曾祺复出后的高邮记忆,重现于其以故乡为题材的连续性重写与改写实践过程中,于是,1980年成为个人创作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年份。论者对个体历史细节十分敏锐,凿破浑沌、洞幽烛微,显示出明确的文史互证意识。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为吴秀明颁奖(山东大学副教授丁晋代领)

吴秀明 《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

授奖词:文章提出了一个对当代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代文学是否存在“下限”以及“下限”如何确定。通过对“下限”讨论的历史渊源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主张从不确定性中对“下限”范畴史料进行分类、对“下限”背后所潜藏的当代文学基本问题及文学观念重新审视。研究者的学术真诚与历史化的问题意识从史料与逻辑中呈现出自洽、有序与完整。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文强为贺桂梅颁奖(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尹林代领)

贺桂梅《〈杜秀兰〉与一个富于历史心理深度的“新人”》

授奖词:文章从当代中国城乡结构性发展的历史视野出发,将《杜秀兰》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整体以及丁玲在1950年代的创作情况中加以考察,揭示了《杜秀兰》在叙事文体上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重新探讨了杜秀兰这位1950年代“新人”的当代意义。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当下,层层嵌套,层层递进,实现了对文本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照,对完善丁玲研究与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为张均颁奖

张均《“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纠葛——本事重构视野下的〈三里湾〉》

授奖词:文章细致入微地考察了《三里湾》的文本内外,将思考的重心置于赵树理创作机制及其背后的历史褶皱深处,触及“大历史”与“小历史”之间的书写纠葛,对文本生成背后赵树理的可贵思考进行了探照,客观地指出了赵树理对本事改写后审美提炼的“买椟还珠”之憾,为当下重新思考《三里湾》在“短20世纪”背景下的书写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为刘艳颁奖

刘艳《抵近现实的悬疑套索与三副面具下的谎言人生——评蔡骏悬疑推理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谎言之子〉》

授奖词:文章以蔡骏的《谎言之子》为研究对象,与作家的《一千万人的密室》作互文性对读。论者敏锐地察觉到了《谎言之子》创作上的新变,通过细致的文本细读,从双线叙事、文本结构、虚构手法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剖析,论述了《谎言之子》在中国化、本土化叙事的创新价值,展现了论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学术素养。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新华文摘》文艺评论栏目主持、编审陈汉萍为李静颁奖

李静《“国家文学体制”与中国观的更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2014-2024)》

授奖词:文章关注民族国家观念的时代变动与当代文学批评之间的深切关联,从“国家文学体制”的批评框架中作历史化的审慎观察,提炼了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从2014-2024年间三重面向的新变:经典化冲动及反思、讲好中国故事的多重策略、文明论与地方性视野下的中国观更新。庞杂的社会视野与敞开式的文化研究内蕴其中,形成了极具内在性的逻辑整理与总体性的阐释。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为程旸颁奖

程旸《孙少平论》

授奖词: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细致的文本细读和形象分析,从“穷人的圣经”和“心灵自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人物形象背后作者的创作姿态与现实经验,准确地抓住了孙少平“进城与返城”的情节矛盾,进一步讨论了其在整个改革开放的青年农民书写史中的独特意义以及持久影响,史论结合,述评严谨。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访谈更多

星辰与家园:中国科幻文学的探索与守护

科幻文学不仅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与自我对话的途径。愿同一星空下的我们,可以乘科幻长风,去探索星辰大海,去洞察自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