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亦的头像

马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5/13
分享
《往事若痕》 连载

第八章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相连。举国上下的人民在心里沉痛地哀悼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不能亲自到他老人家遗体前作告别,但人民的心早已插上了翅膀,飞到他的身旁。紫菊村里的人们,好长时间,脸上看不到笑颜。村里的人们相聚在一起,都在哀叹:这么好的周总理怎么就走了呢。有一个识文断字的村民讲述着周总理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部门要想新建楼堂馆所,周恩来总理坚决不批准,他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这是国家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重啊!因为,他深深地知道,有很多很多的地方,贫困的温饱达不到,衣不遮体,病无处医亦无钱医,他怎么可能忍心拿人民的血汗钱来建造楼堂馆所呢?他能良心安宁地住进楼堂馆所里吗?他是用心忠诚地爱着中国人民的,他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的,而是为了人民能过上安宁和好日子而活着的,所以,举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怀念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夏天,悄然而来。晚饭后的人们睡不着,聚到一起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敬爱的周总理。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悲哀淡了些,但敬爱的周总理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田里。当人们的心情依然沉重时,又一个噩耗传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七月六号逝世了。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缔造者之一,他就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十大元帅为首的朱德,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举国上下,又沉浸在惋惜和悲痛之中。真乃是天有不测风云,七月二十八号的凌晨三时 ,四十二分,河北唐山发生了7.8大地震,只用了23秒的瞬间,就把唐山市夷为一片废墟,这场地震,令举世震惊。这场突入如奇来的灭顶之灾,仿佛没有征兆。

紫菊居住的村庄位于张家口地区,距离唐山市四百市里,也有震感,不过是轻微。天亮时,村里的大喇叭在喊话:“大家注意啦,注意啦,今天凌晨三点多,唐山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7.8级,死伤惨痛,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大家不能在房子里睡觉,在院里搭个简易的棚子,等危险期过了,再回屋里睡觉。”村里的人们听了之后,吓的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大家此刻的心情皆是一样的,对那些无辜离开人世的同胞惋惜,悲叹。那时候村里人们没有一家有电视的,只能从想象之中,去想像大地震后的悲惨情景:楼房倒塌,天地一片昏暗,空中,没有鸟鸣,地上没有声息,死一般的寂静,好可怕;再想像,那些幸存活下来的人们,被被掩埋在不见天日废墟下……。想象到这些,村里的人们就深深地感到恐惧,他们害怕担心,有一天,这灭顶之灾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们居住的家园,距离唐山不是很远,只有四百市里。打着以后,紫菊的家里谈笑声极少,脸上难见笑容,村庄里的气氛,是死气沉沉。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又一件轰动举国上下的大悲之事,震惊全世界的大事件,正悄然逼近。

中秋来临,是农民们收获粮食的季节。五岁的紫菊跟随着父母哥哥和姐姐拿着镰刀去田里收割。这里气候寒冷,土地也瘦瘠,是靠天收获的落后乡村。他们今天收割的是黍子。这里种植的五谷有,黍子,玉米,高粱,谷子,小红豆,大黄豆,大绿豆,小绿豆,豌豆豇豆,猫眼儿豆,还有土豆,可谓是五谷杂粮齐全。近年来,是风调雨顺,粮满仓,人们不再像以往,年年吃不饱。田野里是一片金黄,到处是农民弯腰忙碌收割的身影,还有孩子们在田埂地头、嬉戏玩耍跑来跑去追逐的身影。打谷场里一垛一垛堆满了五谷,大人和孩子们来来去去穿梭着,大人忙碌着脱粒,大些的孩子们跟着手忙脚乱的帮忙,小些的孩子跟着帮倒忙,忙的不亦乐乎,沉浸在一片繁忙的景象之中。田野里,打谷场里,飞扬着五谷的清香,飞扬着孩子们的戏耍打闹声。

八月十五中秋节悄然来临,给村庄的人们又带来了久违的快乐,那就是,又能尝到久违而又渴望的甜甜的月饼了。累了一天的农民们,在今天的晚上尝到一年一度才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月饼。如今,生活过的愈来愈好了,紫菊父亲在今年中秋节很大气,不像往年那么小气,每人只能分得一块小小月饼的四分之一,甚或三分之一,最多的就是二分之一了,今儿个中秋夜,紫菊和兄姊们意外惊喜的分到了一块完整的月饼。他们清晰的记得,往昔中秋夜分得的一牙小小的月饼,还没有看清它是由什么配料做成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放到嘴巴里,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到它是什么味道的时候,咕噜,就一口吞咽到肚子里了。紫菊和哥哥姐姐们手心里捧着这块完美香甜四溢的月饼,欣喜万分地端详着可爱的它,忽然感觉于心不忍将它咬破。最终,经不住它四处漫溢的香味,于是,用手轻轻地掰了一块,看到了里面,看清楚了,月饼的心里,有青红丝,有花生,有黑白芝麻,当然有甜甜的糖,此刻,它们化融了。他们慢慢地咀嚼着月饼,细心地品着各不相同的味道,有花生熟了的独特的浓稠的香,有白芝麻的清香,黑芝麻的香浓浓,有青红丝,舌尖顿感凉丝丝的凉爽,有被香甜冲淡了的麦香。他们的吃相,不再像往昔那般,狼吞虎咽,显得粗鲁,此刻,是细嚼慢咽,细品慢尝,显得格外的有教养,所谓的素养。这就充分的体现了,贫穷,是没有条件谈论素养的。素养,其实是一种伪装,是资本家闲来无事,给自己披一件好看而又虚伪华丽衣裳罢了;然而,老百姓,则是,敦厚耿直,直来直去,纯朴善良,没有好看的外套,也不需要伪装的衣裳。

八月十六这天,天气很晴朗,但是郁闷难耐,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紫菊的村庄里仍然沉浸在秋收繁忙的状态之中。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突然,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大家请注意啦,大家请注意啦,我们国家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走了,就在今天,全国人民都在沉痛的悼念他,全世界的国旗也降半旗致哀,大家都要胸戴小白花,这个月内,不能操办喜事,有喜事的往后搁搁,这是我的意见。”他哽咽了,说不下去了。五岁的紫菊清晰的记得,大喇叭广播完,爹娘和哥姐们胸戴小白花,唯独她没有,所以,她很奇怪,很不甘,就向大萍姐叫嚷也要胸戴小白花,大萍姐就把自己胸別的小白花给她戴在胸前,并对她严肃地说:“知道为什么要戴小白花吗?”

紫菊摇摇头。大萍姐的神情更加的严肃了,说道:“咱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今天逝世了。”紫菊一听,甩掉姐姐握着她的手,连连地说:“我能听懂了,就是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逝世了,是啥意思?”紫菊歪着扎着羊角辫的头问。大萍姐想了想,没有给她解释,就是给她解释了她也不明白。那时候的孩子大都愚钝,紫菊就没有再追问下去,她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

紫菊一家人,还有村里的人们,都沉浸在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哀悼之中。他们一改平时说说笑笑的热闹景象,静悄悄地,默默地忙碌着秋收。

晚秋的脚步跫然而至。天地间流动的风,宛如无形的巨笔,就在一夜之间,把天地间的渲染点缀的五颜六色,有殷红,猩色,黄色,黄色是深秋的主色。正如屈原的离骚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秋将尽。那天夜半,紫菊的母亲溘然去世了,她那年才三十九岁。她走的静悄悄,然后,又被静悄悄地埋葬了。

后来,紫菊她渐渐长大了。七岁那年紫菊上了一年级,她没事的时候,特别喜欢到房后邻居大奶奶家玩耍。大奶奶和大爷就两口子,没有孩子,他们年龄都不小了,头发花白年近花甲,他们很喜欢孩子,待人亦是很温和,所以,紫菊就很乐意去她家串门玩耍。紫菊渐渐地了解到大爷和大奶奶和村里人有些不一样,因为,她知道了他们都是天主教人。有一次,紫菊去大奶奶家串门,看见她双腿跪在蒲团上,深深地弯着腰,拜着什么,显得非常的虔诚。她对面的墙壁高高挂着一张油画,油画上是黄色长卷发,他不像是女人,竟然还半披半挂着鲜艳的裙子,他双目里充盈着慈善的目光,他长的一点儿不像中国人。于是,紫菊满腹疑问好奇地问大奶奶:“大奶奶,他们是你什么人?”

大奶奶忍不住笑了说道:“偢闺女,他是天主教的的教主呀!”

“天主教教主?他怎么长的一点儿都不像我们?”

大奶奶呵呵呵地笑了,说道:“中东巴勒斯坦,外国人!”紫菊从来没有听说过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外国人。紫菊的疑问还挺多的,她接着问:“大奶奶,你家和他家是亲戚?”

大奶奶,笑的是前仰后合的,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说道:“偢闺女,笑死大奶奶了!”

紫菊被大奶奶的失笑弄的有些不好意思了,脸蛋儿微微发红,不过,她的好奇还是没能忍住,继续发问道:“大奶奶,给他磕头有啥用?”然后她就想:我们上坟烧纸钱,磕头拜的是祖先,你拜一个和你无亲无故的人有啥意思?。

大奶奶听到紫菊的话,赶紧收敛了笑容,严肃地说道:“他是我们的救主!”她看到紫菊满眼的疑惑,于是就解释地说道:“他是我们来世的救主!就是我们犯了小的错误,我们可以向救主倾诉,请求原谅,然后我们实际行动,补过,不过的是,不能犯大错,犯了大错,救主是不原谅的。”

紫菊愣了愣,似乎是听懂了。大奶奶喜欢养猫,也爱猫,而且养了三四只,猫就像他们的孩子们,成天睡在温暖的炕头上,懒洋洋幸福地伸着懒腰。大奶奶还喜欢养花花草草,庭院不大,但是到处是花的身影,庭院的窗台上,菜园里水井旁,角角落落皆是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花,紫菊喜不自禁地看了之后,常常是乐而忘返,走的时候,大奶奶要么给她采撷几朵花,要么就给她一些花籽或是花的根茎。大爷大奶奶为什么一个孩子都没有呢,后来,紫菊听别人说,是大奶奶不会生养。事实上,到底是谁不会生养,还不清楚呢,落后愚昧的人们总是习惯的埋怨女人。

有一次,紫菊去大奶奶家玩耍,大奶奶就跟她说起母亲。母亲去世的那晚,村里的人们大都去看望我母亲。听她这么一说,突然就勾起了紫菊模模糊糊的记忆,她想起来了:她似乎记得自己坐在土炕的角落里,在吃鸡蛋。于是,她就把这个模糊的记忆讲了出来。大奶奶纠正说:那是你娘吃不下去了,要知道,那时候的鸡蛋多珍贵呢!你娘那时候已经是水米不进了。她说到这里,眼睛湿润了。紫菊问母亲得了什么病死的。大奶奶说:吃不下饭,噎饭病,七天七夜吃不下,喝不下,就是这样给饿死了。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你娘命真的是苦哇,走了的那天,当夜就埋了。”紫菊问为什么。大奶奶叹了口气说道:“那时候,火葬政策很紧,死了必须火葬,你爹感觉这样太残忍了,就摘了你家里的一扇门,几个人抬了你娘,偷偷的,匆匆忙忙的埋了。”

紫菊知道娘就葬在村庄南边杏林旁。一天,紫菊埋怨地问父亲:为什么我娘死的时候,不装棺材?父亲听了,过了会儿说话了,好像不是对紫菊说,而是对自个说,道:“你娘跟着我过了半辈子,劳累了半辈子,她如果火葬了,死也死的不能不安宁,所以我壮了了胆子,违反了政策,连夜挖坟,偷偷把你娘埋葬了,她跟我过了半辈子,竟然没能挣到一口棺材,嗐……。”紫菊看到父亲伤心落泪,赶快安慰说道;“那时候,日子过的都穷,不能怨爹。”

紫菊渐渐长大,十二岁那年,大奶奶就给她讲了母亲在世的一些故事。母亲嫁给父亲后,接二连三地生养了三个孩子。那时候,中国没有计划生育这个政策,所以,自然怀孕,自然分娩,亘古至今,所有嫁了男人的女人命运皆是如此。那一年的冬天,母亲的父母前后殁了,撂下两个未长大的弟弟,大的十二岁,小的十岁,没饭吃,没人照顾,母亲就把两个没爹没娘的弟弟接回了家里。那时母亲的大孩子才四岁,最小的还在襁褓里,家里的日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从母亲的两个弟弟来了之后,可想而知,日子就更加的艰难,更加的难熬了。在这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母亲把两个弟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抚养,来对待,父亲把母亲的两个弟弟,当做自己的亲弟弟来对待,对他们没有半点嫌弃。然而,母亲的出嫁的那两个姐妹们,一个过的比母亲的日子好些,也不管,所以,她们真的是太不近人情了,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两个没爹没娘苦命的弟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