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亦的头像

马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9/17
分享
《往事若痕》 连载

第四十一章

李记者的相貌本来就长的严肃,你看他圆圆的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戴着一副度数很深的眼镜,穿过厚厚的眼镜看向你,眼睛里透着深深的冷峻,令心怀鬼胎的人,是不寒而栗。李记者他的通讯报道,皆是揭露腐朽黑暗的。他的多篇报道,登上头版头条,引起社会的轰动。有一篇报道,内容是揭露煤矿坍塌瞒报罹难者的大事件。承包煤矿的老板,为了节省投资,偷工减料,牟取暴利,不顾及挖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最终出事了。那是个秋雨连绵不断,仅仅两天的时间,煤矿在夜半,突然轰然坍塌,里面埋葬了百余名矿工。因为,抢救不及时;因为,意外事故抢救设施不齐全不到位,所以,百余条鲜活的生命,全部罹难,无一生还。然而,更加令人可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矿长竟然向上级瞒报罹难者,只有二十个人。这样,便会减轻刑法。这些死的无辜的矿工家属,收到的赔偿一次性结清不到两万块。矿工的家属,他们大都是没有上过学;抑或也没有什么高的文化;皆是一辈子生活在偏僻幽静的小山村里,所以,便没有见识。但是,他们活的再卑微,通过他们的内心与人之常情来解释:一个被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生命;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的顶梁支柱;一个肩负要抚养孩子长大,肩担给父母养老送终重大不可替代且又众多责任的鲜活的生命,就在一瞬间,被埋葬在坍塌的煤矿之下,然后,就这样没了生命气息 ——死了。最后,煤矿老板把那些罹难的家属召集到一起,然后对哭的死去活来罹难家属们大声地说道:“这两万块,是我作为矿长给你们发放的抚恤金,你们千万不要理解成为用这些钱买你家亲人的命,你们也是知道的,我开煤矿,还不是为了我们穷苦没有活路的老百姓开的煤矿吗,要不,你们去哪里挣钱养家糊口呀!”他说话的语气充溢着沉重,却又溢满了轻描淡写,好像此事与他无关丝毫。老百姓一听,感觉矿长所说的一番话,不无道理,义愤填膺与充盈内心里的抵牾,似乎,就在一刹那,涣然冰释,化为乌有了。但是,过了片刻之后,他们又回归了原来的内心抵牾。

罹难者的家属们的心理活动,此刻是各不相同,差异迥然。他们大多是这样的心理活动:人家矿长说的没有错,如果不是人家投资,我们连挣钱养家糊口的去处,都没有,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人家才对哇?有个别几个是这样想的:你是地主,我们是拉犁推磨的牛马,我们的劳动,给你造就了大笔的财富,而我们牛马,只能吃点残羹剩饭,你还在我们面前假慈悲,是为了我们!有寥若星辰的几个人内心活动是这样思想的:你个黑心狠心的矿长,为了牟取暴利,煤矿修建的就像简易的牛马棚,能不出事吗?但是,我们穷苦潦倒,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去哪里告你草菅人命?老人们常说:民不告官,民不与官斗,因为,官官相护。虽然你矿长不是官,但是,你跟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是无处告你呀!

但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自始至终,禁口缄默,一个人伫立在人群的最后面,看似不动声色,但是,他的内心里,是波涛汹涌。

结果,罹难者的家属,拿到了“两万块”钱的偿命费,皆是悲伤欲绝,跌跌撞撞,摔倒于地,涕泗横流,再也容忍不了内心的悲痛,是嚎啕大哭。

上面提到的那个不言不语罹难者的家属,是一位五十有几的汉子,他有个绰号:名叫倔强。他长相自带书生气,内心却是非常强大,非常有自信的一个人,他亦确凿是一位有知识有见识的文化人。他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不到黄河不死心状告煤矿矿长草菅人命与瞒报的大案。

倔强零丁一人,行走在布满荆棘状告矿长的旅途之上,他经历了老人们常言的:民不告官,官官相护。他失败又一次又一次,他仍旧坚持不懈,丝毫不灰心泄气,跌跌撞撞身单影只行走在状告矿长漫长的路程之上。两年过去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听闻报社可以解决他这样的事情,于是马不停蹄一路扣问,寻觅到了报社。接待倔强的是省日报记者驻站的李记者。当李记者突然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瘦削的中年男人呈现在他的面前,他愣怔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他开始的时候,以为闯入报社的是一个癫狂之人 ,忽然又发现,他的眼睛透着明澈如水的神情,确定他没有精神症状,而是有冤屈在心里,并明白,他经历了非人的遭遇。李记者全心以赴不畏在明查暗访的道路艰难,终于把煤矿矿长送上法庭,让他得到了国家法律应有的惩罚。鲁迅有一句颠扑不破的一句话:一个人沉默,叫“思考”;一群人的沉默,叫“冷漠”;所有的人沉默,叫“黑暗”;不要以为,你的声音无关要紧,每一个人都发声,世界就会得到光明!

村长吴良开始的时候,意欲抵抗交代没收鳏寡老人的口粮地,但是,当他负隅顽抗守口如瓶的时候,李记者抛出一撒手锏,他说道:“大叔你带我去你的那块口粮地,看是否有庄稼生长,我们要拍摄取证,然后采访村民,然后再去乡里把此事调查清楚。”

吴良一听腿都软了,赶紧央求道:“大记者,是我一时犯糊涂,公报私仇,我错了,我把口粮地不仅要归还给他,还要给他换一块肥沃的田地,你看这样,总行了吧,千万千万不要把这事闹到乡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不好惹!”

终于,鳏寡老人分得了一块好田地。李记者和所有的记者这才满意的告别鳏寡老人。关于吴良村长贿赂选他当村长,等等不正之风的事情,李记者没有追踪调查。他对记者们交代说:“那位老人大叔的口粮地是燃眉之急,我们必须为他讨回公道。但是,村长贿赂村民选他当村长一事,不仅是这个村庄而已,而是每个村庄皆然,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这是必然。所以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秋,这是国家必然要整顿改革的重大的事情,我们呢,只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是燃眉之急,但是,关于,贿选之事,我们也要发声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吗。倘若,我们作记者的,只是关心报道与国家无关痛痒没有价值的新闻,那么,我们枉为记者,空为人民口中心中的无冕之皇!”他停顿了到这里,眉头紧锁,沉思良久,语气低沉地说道:“今年是公元二零一一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必须,一定要全面改革了,你看看,现在手秉不论是大权小权的,皆是殚思竭虑绞尽脑汁明目张胆地搞权色交易,一个目的就是赚更多的钱,然后让自己快活享受不尽荣华富贵。要知道,这荣华富贵,是来自对人民老百姓剥肤锥髓,譬如说,抬高价格等等变相剥削。而,并非是为人民造福,让国家富强。民不富,谈何国富?科学不发达,谈何国强?国不富强,以何抵御外侵?”李记者他唇焦舌燥,便停顿了下来,寸刻之后,他感慨万千扼腕叹息道:“看看那些所谓娱乐圈,没有文化插科打诨的所谓的艺人,竟然能让人民捧在“手心”里。这岂不是皇帝年间,昏庸的皇帝,天天沉溺在三宫六院、花天酒浑浑噩噩腐败不堪的生活吗。难道,仅仅是能给你片刻的欢愉,你就把他门“当成宝”了吗?这难道不是“玩物丧志”吗?不仅仅是这些,有多少人羡慕,有多少人效仿,为何?能一炮而红,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我们中国人民必须永远不可忘记崇拜敬仰的是伟大毛泽东领袖,他为了给中国人民人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家园,和中国人民用宝贵的生命流血流汗舍弃生命赶走侵略中国土地、肆意杀戮中国同胞的日本帝国的烈士英雄们学习。毛泽东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旨是: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宗旨。坚持和贯彻对人民的负责。要求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做到了。 新中国的成立,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时时珍惜这来自不易的成立的新中国,时时刻刻不可忘记日本帝国的肆意杀戮与侵略,国家必须要重视培养与重用为富家强国的才子栋梁,一个国家,民众富,科学发达,便是国富国强,如此,中国才不会偏离中心与重心。不要再效仿过去封建中国的根深蒂固的腐败,腐败,便是衰退的根本。清朝末代政府,是为何沦陷灭亡的?如此,深痛的教训,作为,每一个头脑清醒的国人,岂能轻易忘记?”李记者是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他把身边的记者们,感染的是热血沸腾。紫菊悄然地想:一个国家,需要的是热血爱国,精忠报国的人民,不但不可缺少的,而是需要更多的爱国精忠报国的热血人民,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才能强大!什么是爱国?爱国的基本是爱民,因为,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人民组成为一个国家的。

开始的时候,紫菊感到采访市大领导,还有大人物,她感到是耳目一新,很有意思。譬如说市长局长,还有知名书画家,作家。但是,当她采访到了知名作家的时候,她突然恍然醒悟,她追求的理想跑偏了。于是,开始热衷于采访并拜访市里知名作家,张作家,乔作家,他们都是市级省级有分量知名的作家。紫菊起初是对他们充满了尊敬和崇拜,也把自己呕心泣血的中篇小说拿给他们看,希望他们给予诚恳的赐教与指正,但是,他们只是在作品后面,写上几句:继续写作,慢慢磨练。紫菊感到很失望。她终于安静下来,想:我这只是盲目的崇拜,不如,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寻找正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于是,她一边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写作,一边买她喜欢的杂志来阅读,譬如,《读者》,《小小说》,这些都是地摊的旧刊物,便宜实惠,丝毫不影响阅读和学习经典的作品。但是,竟然找不到她畴昔年少在故里阅读的《章回小说》,《民间故事》。现在人们跟着时代的脚步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像以前的人们沉稳,能埋下头来阅读长故事。现在的人们,变得没有耐心,浮躁不安,所以,就喜欢阅读简短易懂的小故事,以悦片刻心目。倏忽一日,他在一本小说刊物里看到一则省文学院学校招生广告,要求:必须要有写作功底,优先录取发表过作品的学生。紫菊符合,她就踊跃报名了。 不几天后,紫菊便收到了写作的教学材料,她完全是靠自己文化能力学完了的。然后写文章交卷。半月后,紫菊收到文学院寄来的红色毕业证书,她激动的捧着证书,兴奋不已。

自从学习了文学院的课程,紫菊便又写了多篇散文,她不打算在本市报社发表,她想发到级别更高的杂志刊物。她于是发到广东省一个城市的杂志刊物,她没有报多大的希望,结果,发表了,而且是只字未改,证明,紫菊的文笔确凿是不凡。紫菊便更加有信心了,后来连续在这所杂志社发表了好多篇散文,而且,还有一篇发表在卷首语。后,紫菊在所居住的本市杂志社,发表了多篇散文,短篇小说。紫菊的心里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她赍了更大的志愿,要写中篇或是长篇小说。

然而,世事无常。紫菊如今是成了家的女人,早已不再是自由之身了,她好歹是有男人的,她有两个时刻牵挂在心的两个儿子,所以,她必须围绕在两个儿子的身边。大儿子琦路,如今已上了高中。紫菊很失望很遗憾,琦路总分仅差十二分,没有能够上市里的重点高中,只在市里上了普通高中。紫菊想的很单纯,教科书本都是一样,只要你好好学习,结果是一样,你同样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然而,结果是恰恰相反的。普通高中,管理制度不严格,老师素质差,学生更是有好有坏,所以鱼目混杂,倘若你的意志不够坚定,情绪便不会稳定,容易被别人左右你的思想,那你必定会成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那一位。儿子琦路开始上学的时候,还挺用功,到了高二,他便变的攀比吃穿,还竟然还迷上了网上游戏。学校附近便有一家网吧,市里市外随处可见网吧。国人只要为了自己能赚钱,他们明明知道这是祸害了别人家的孩子,然而,他们竟然毫无廉耻地想:我的孩子又不在这个学校上学;这和我无关,怪你们管不好自己的孩子;怪你们自己的孩子禁不住诱惑,与我何干?如今的人心,真的是正如这句话:人心不可直视,人性不可考量。中国的人类,进化的愈来愈发的冷酷无情。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样本来就够冷漠的了。看似与你无关,其实跟每个人皆有着密切而又不可分的关系。请耐心谛听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这句蕴着隽永的话: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其实,它就是为你儿鸣。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琦路的学习成绩,一落三丈。后来,竟然逃学,紫菊受到了非常之大的打击,她茶饭不思,又无处可以寻觅儿子的行踪。然而,无常的表现,竟然是对紫菊凶狠野蛮的指责:“都是你的过,天天把你娃娇的,没一壶(一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