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楸夫的头像

王楸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小说
202211/07
分享
《六骏风烟》连载

第三章

3

袁天罡和李淳风接了圣旨,带着随从骑马出城。

李淳风出了长安南城门,向秦岭奔去。他来到潏河边,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后沿秦岭北麓打马一路西行。袁天罡则出了长安北城门,来到渭河岸上,遥望天际间水墨画似的山脉,思付许久,嘴角露出了几丝微笑。

李淳风一路向西探寻,眼见夏天来临,虽然找到几处不错的地方,但从阴阳风水学上讲,终有欠缺。他情绪低落,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不仅关系到皇上本人,还关系到江山社稷。

他身心疲惫,躺在河边萋萋的草地上,昏昏然进入梦境。一觉醒来,好像有了一种灵感,好像想起了什么。他调转马头,沿着关中平原北缘一路向东,来到了醴泉地域,见不远处连绵的群山中,有一座山擎天一柱,山势雄奇。他心中一惊,似豁然开朗,但心里仍不踏实,便向过路的乡民打问。乡民言,此山叫九嵕山,山上树木遮天蔽日,山间常年清泉淙淙,山前山后盛产御杏、石榴和柿子,每年都要送往长安城给太宗皇上。

李淳风告别乡民,打马过了醴泉县城边的泥河沟,向东北走七八里涉水过了泔河(泥河是泔河的一条支流),站在泔河原上向北望去,只见群山低下,唯有九嵕山一枝独秀。接着,他招呼随从沿泔河北岸的官道一路向东,来到山的东边,再回望九嵕山,形如笔架,有千秋气象。此时,太阳正在落山,霞光万道,他只好打马原路返回,在醴泉县城客栈歇了一夜。

第二天他再次出发,向北走几十里,再从西边望去,九嵕山形如覆斗包容万象。他兴奋不已,快马加鞭来到山的北麓,仰头望去,情不自禁大喊一声。他想登临山顶再去观望,但上山没有路,满眼都是密林深草。他思忖良久,顺着一条山间小路来到山脚下一个村落,找到一个老乡,在老乡带领下,披荆斩棘,抓着荒草荆棘才攀爬到山顶。站在山顶上,他立即有一种战战兢兢、云天之外的感觉。抬眼望去,只见万山伏小,独九嵕山高耸万仞。山根下,沟壑纵横,东南西北有九道山梁缠绵相聚,稳稳托起九嵕主峰。稍远处,茫茫的关中大平原上田连阡陌,炊烟树影,遍地生辉。更远处,秦岭主峰太白山与之遥相呼应。而山前与山后,不仅有甘河缠绵,更有泾河滔滔、渭水泱泱。

他心里大喜,观察良久,找准穴位,掏出一枚铜钱埋进土里。

李淳风为此十分高兴,当晚又在醴泉县城又过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扬鞭催马赶往长安。临近长安城,见城墙上旌旗飘摇,在路边的一家酒坊里,袁天罡坐在桌边独自酌杯。李淳风下马拱手道:“师傅好逍遥自在呀!”

袁天罡轻声一笑:“算你今日回来,已等你多时。来来来,喝上一杯!”

两人相对而坐,袁天罡举起酒杯说:“一路辛苦了。”

李淳风说:“再不进城皇上怕要退朝了。”

袁天罡笑道:“喝过这杯,我们一起进城。”

    唐太宗听了二人寻访的结果,决定亲自去看看。第二天,车马辚辚,群臣一路随行,从长安城北的草滩古镇的渭河渡口过了河,一路西行。过咸阳,经店张驿,来到泔河原上,九嵕山就近在眼前。

太宗知道此山叫九嵕山,知道每年送往长安的御杏、石榴还有柿子多产于此地。他当年带兵打仗与后来去皇家牧鹿场和北山一带狩猎,也多次从九嵕山旁经过。当时,见山上苍松翠柏,紫气氤氲,两侧群山连绵,独九嵕山孤耸回绝,就对此山情有独钟。

太宗许久以来忧蹙的眉头终于有了几分舒展,见天色不早,说:“众爱卿先随朕去牧鹿场,明天再去登山吧。”

第二天,太宗带着众臣从西边的官道来到九嵕山北麓,李淳风指着高高的九嵕山说:“皇上,你看山头像不像一只卧虎?”

太宗连连点头。袁天罡却笑而不语。

李淳风又说:“山有走势,地有起伏,位要得水、藏风、生气,我已在山顶选准穴位,埋了一枚铜钱。”

众臣惊愕不已,太宗也很好奇,随之招呼众臣要登临山顶。由于山高路险、林木茂密,他们又请来当地乡民在前边披荆斩棘,太宗和众臣小心翼翼紧随其后。到了山顶,只见劲风呼啸,乱云奔涌,仿佛来到了天外之仙境。众人正在惊悸之间,忽然又见云走天净,擎天一柱,看万山卑微,沟壑纵横,南瞰茫茫秦川,北望漠漠沙塞。众臣连声惊叹:“危乎高哉,山高地又远,日月如弹丸,真乃神灵之地也!”

李淳风让随从在指定的地方小心翼翼剥开土层,果然发现了一枚铜钱。

袁天罡笑道:“再看看,钱孔中有没有什么东西?”

随从听言,再去查看,发现铜钱孔里插着一枚银针。

众臣面面相觑,李淳风惊奇地看着袁天罡。袁天罡哈哈一笑说:“你忘了圣上说过的话,九嵕山孤耸回绝,树木荫翳,因山旁凿,可置山陵处?”

李淳风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把,羞愧地说:“臣下愚拙,咋就忘了圣上的话?”

太宗望着起伏连绵的群山和山下烟雾缭绕的大地说:“爱卿没有辜负朕的心愿,这九梁拱举的九嵕山,真是虎居渭北,气掩关中,实乃荫翳江山滋润千秋万代的龙脉福地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