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楸夫的头像

王楸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小说
2023 09/20
分享
《六骏风烟》 连载

第五十三章

53

刘法胜没有立即行动,耍起了拖延战术。

依照他的想法,眼下的世事是这样混乱,如果把此事拖磨个一年半载,说不定中间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把这事情给搅黄了,那个外国人也熬不住走了,这样的话,自己就白白地落了这么多银圆。

另外,他也在算计着,这事可不是一般的事,必须要等一个很合适的机会,才可以行动。否则,不加考虑冒冒失失地去干,把事情弄公开就不好收拾,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命搭上,叫那些乡民拿着镢头把自己往死的挖。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刘法胜想自己拿了别人的银圆,这么长时间,事情还没有一个进展,应该去给黄树螂说一声,再看看情况。恰好,山民带着军士在醴泉县城闹起了剪辫子运动,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宜行动继续拖延的好借口。于是,他骑着皮毛如缎子般光滑的黑骡子,带着团丁,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去了西安城。到了西安,他把团丁和骡子安顿在骡马店,独自去了黄树螂的古董店。见了黄树螂,刘法胜总感到啥地方怪怪的,当他坐在黄树螂的对面,才注意到,黄树螂的辫子也不见了。原来,西安也正在闹剪辫子运动。

刘法胜给黄树螂说了目前的情况,说醴泉城正在开展剪辫子运动,为了稳妥一些,还是把事情再往后缓一缓。第二天天刚亮,刘法胜又出了西安城,直接回到了叱干里。

原来,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颁布了剪辫子法令,命令一下,全国立即掀起了一股剪辫子热潮。许多地方如东北、京津、上海、南京、昆明等地,激进的学生和军人走上街头,手持大剪刀,强行剪去行人的发辫。

西安和咸阳虽然地处内陆,但剪辫子的风潮也很快传了过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男人身后留着一个长辫子,实在是不雅观。认识到那个辫子对于家国之种种弊端,也实在是中国人落后、屈辱的象征。在此背景下,作为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的张云山,就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要求驻军在咸阳、鄠县、醴泉、乾州等地,强行推进剪辫子运动。

山民从西安开会回到了醴泉,在行动开展之前先去了烟霞草堂,和邢廷荚坐在一起进行商议。在醴泉,山民还没有几个可以请教的人,叱干里阳坡头学馆的郭老先生,虽说他也起敬,但郭老先生毕竟年纪大了,他自己也留着辫子。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邢先生思想先进,已经剪去了自己的辫子。还有就是山花。

所以,当山民来到烟霞草堂说明来意后,邢先生不但十分积极,还说早就应该这样了。并给他提议,要借这次剪辫子运动,在县城搞一次大的游行,让学堂的先生带着学童们都来参加,不仅要宣传“男剪发辫”,还要宣传“女放天足”。山民高兴地说,到时候,让队伍也一块参加。山花和杏花听了,兴奋地说,她们也要去参加。

第二天,山民和廷荚就骑着马和骡子,去醴泉县建巷小学找罗校长,对这次行动再做进一步的商议安排。廷荚走后,山花和杏花高兴得不行,开始考虑游行去的时候穿什么衣裳,怎样打扮自己。

杏花嘴角一翘笑道:“要像二大一样,围上围巾,这样才像读书的女子。”

山花抿嘴一笑说:“听山民说,现在西安学堂里的女生穿衣裳,都穿新时代的衣服,都讲究秀美,上袄窄巧修长,你看我们的衣袄,件件都像布袋一样。”

杏花问:“我们敢不敢改?”

山花眯眼一笑说:“你不怕人笑话?不怕人说你是妖精?”

杏花细眉一扬道:“你不怕我就不怕。”

山花抿嘴一笑说:“我们稍微改一下,不敢改的太窄。”

杏花笑道:“我们现在就改!”

廷荚和山民见到罗校长,说了在县城开展剪辫子运动,罗校长也很赞成。还商定由罗校长出面,联合醴泉城里城外各私塾的先生,先开一个预备会。另外,罗校长还利用这个机会,对廷荚和山民说了那个外地人、那个外国人和周四皮的事,说春天桃花开的时候,那三个骑马上九嵕山的人很可能就是周四皮他们。还说了他在街边,对周四皮说过的话。廷荚说:“我们一定要留意,再有啥情况要及时告知。”

在说定的日子里,剪辫子运动的预备会在建巷小学召开了,廷荚在会上详陈利害慷慨陈词说:

各位同人,代代蓄辫,虽已成习,实为落后。辛亥革命之先,已有海外留洋之学子,为树干练之生气,拟与清廷决裂,开始剪辫。后有留学归国之俊群,追逐效仿。清廷建立新军,军士为便戴军帽,逐剪发辫,此风甚盛。今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者,宜涤除落后,以作新国之民。同人为学堂之先生,理应有担当之责,躬先表率,顺应时代之新潮……

随之,由罗校长带头,先剪了自己的发辫,各私塾的先生,除了个别的老先生,思想上当时还转不过这个弯,只象征地把辫子剪了半截,别的先生都跟着罗校长剪去了整条发辫。随后,罗校长又对活动的具体事项做出了安排,各学堂要制作小旗,建巷小学和烟霞草堂要制作横幅标语。一切安排就绪后,他们一起去县府见县知事壶膏药与守城营的黄团总。

当这些私塾先生一走到街上,整个小城一下轰动了。许多店铺的店主和街民,站在街边,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地看热闹。这些学堂里的先生,毕竟很不习惯突然间没有了发辫,个别年长的先生,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羞愧难当,脸红的不知如何是好,把头低得能夹到裤裆里去。罗校长毕竟有带头之责,红着脸强装笑脸走在大家的前边。

来到县署,壶膏药和黄团总见有山民,更是唯唯诺诺,山民咋样说他们咋样办,唯恐不周。在规定日子的先一天,山民来到烟霞草堂,为这次活动做准备:书写横幅、标语,制作旗帜等。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副营就带着军士骑马赶了过来。廷荚带着烟霞草堂的学童,还有山花杏花,坐着马车一起赶往县城。县城附近各大私塾的先生,也带着学童早早地来到了建巷小学。

半早上,大家排好队,由年长的学童走在队伍的最前边,打着横幅,年纪小的学童们跟在后边,手持各色小旗。廷荚身穿青蓝长衫,围着灰色长巾,和剪了辫子的私塾先生们紧跟其后,一边走一边带着大家喊口号。山民带着队伍,走在最后边,二娃也穿上了土灰色的军装,行进在队列里。

横幅和标语上写的内容有:

变则存 不变则亡

除旧布新 自由平等

男剪发辫 女放天足

妇女不缠足 女子要识字

反对丑风陋俗 树立干练形象

不剪发辫我们帮你剪

在队伍行进的途中,山花和杏花穿着修改过的青蓝夹袄,围着自织的花围巾,拿着自己用毛笔书写的标语告示,在各十字路口和城门楼下张贴。

告示的内容是:

今清廷已覆,民国成功,秩序大定矣。留辫子,裹小脚,实乃落后、屈辱之象 征,如绳索,如锁链,如藩篱,污卑我们之形体,禁锢我们之思想,束缚我们之手脚,实为腐朽尘俗之牵累,实为恶浊烦恼之赘物,其于身体种种之不便,其于家计种种之不便,其于国家种种之不便,自顾亦觉形秽矣!

凡我同胞者,自应警醒悔悟,顺时代之新风,作新国之臣民,除旧陈之污俗,树干练壮健之形象。若复意存留恋,社会何望一新,自由思想何以开启,独立精神何以倡扬!切望农工商学者,人人倡导践行之,以垂辫者为辱,以缠足者为丑,以识字求学为荣!此虽为个人之劳事,实则家国社稷之生计,千秋万代之幸焉!

队伍从南大街到西大街,再到北大街和东大街。

街两边站满了人,他们听着学童的口号,好奇地看着跟在学童后边的私塾先生——往日的长辫子不见了,后脑勺留起的“短刷子”或“后拢头”,真的是好笑。

但是,这样的热闹并没有坚持多久,街上突然乱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说是独臂英雄带着军士在永安门那里,拉住男人强行剪辫子。于是,一转身,街面上那些留辫子的男人,一个个都跑得不见了身影,或躲进商铺里,或躲在背巷里。有胆大的,因好奇心驱使,跑到西大街那边,站在坡头上,或站在街巷口,向永安门那边张望。

原来,队伍在街上不仅是宣传,当走到西大街的永安门,那里已经有县守城营的团丁在此待命,山民的队伍一到,立即对进出城门留辫子的男人,当场强行剪辫。随后,由副营带着一部分军士在永安门这里继续剪辫子,山民带着队伍继续向北大街的永定门行进,到了那里,同样对进出城门留辫子的男人强行剪辫。接下来,由杨拳师和雷恒民带着一部分军士留在永定门这里,山民和郭胜根带着队伍又向东大街的阳和门进发,也做着同样的事。

那些被剪掉辫子的男人,有的人气愤不过,可威慑于军士手里的枪,只能忍气吞声。有的人羞愧难当,当着众人的面哭了起来。还有性情刚烈的,摆出了“头可断、辫子不可剪”的架势,与军士和团丁僵持起来,结果被军士用绳索五花大绑,照样被剪去辫子。在永定门这边,竟有人在僵持中,突然向城门外的泥河边跑去,跳进了泥河。由于恒民从小在泾河边长大,熟悉水性,看见此情况,二话没说跳进河里及时相救,才得以保命,但辫子照剪不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