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楸夫的头像

王楸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小说
2023 05/10
分享
《六骏风烟》 连载

第四十二章

42

山民从醴泉县回到咸阳县后没有几天,就带着他的几百号人马,以剿匪的名义,驻防到小屯渡口。

泾河从醴泉县与泾阳县交界的地方出山以后,经过千年万年的冲刷,河道下沉,河滩的东岸形成了连续近百里高高的黄土崖。黄土崖的下边,坐落着一个又一个村子。乡民们就在黄土崖下边,挖出一孔孔窑洞,过着窑居的日子。

临近渡口,有多孔闲置的窑洞。这些土窑洞多年以来,都是驻兵的地方。去年,革命军的一部分,就是通过小屯渡口赶往乾州的。

当地的乡民,把这土崖的上下叫原上原下。原上与原下之间,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土路连接。原下的河滩上,还有大片的河滩地。

原县守城营一分团的驻地,距离渡口不远。由于独臂英雄大闹法场,干公鸡刘干逃跑以后,那些跟着刘干当过土匪的团丁自然怕受到牵连,都各自逃散,这里就空闲下来。山民来了以后,干脆把营部搬了进去。另外,从原一分团驻地沿着河滩再往上走,那些闲置的窑洞,正好做营地。营地前边,就是河滩,也正好做练兵场。

来到小屯渡口,山民首先要做的就是张贴安民告示,召集附近各村民团的团头开会,加强各村的安全联防。随后,按照团长的指示,一边招募军士一边开始练兵活动。

这一天,日暮时分,山民正带着军士在河滩上训练,远远地看着胜根和恒民引着一个人沿着渡口边的小路走来。那人虎背熊腰豹眼,脖子上盘着一根手把粗的大辫子,身后背着半截龙蛇棍。

恒民自从枪下活命以后,山民就把他哥恒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他,同时把他哥留下的那顶帽子也给了他。恒民看着那顶土灰色的硬壳大檐帽,泪水哗哗地往下流。随即,把帽子往自己头上一戴,一心跟着山民参加了队伍。

本来,恒焱已经为革命牺牲,山民不愿叫恒民再参加队伍。但恒民说,他哥那样死去肯定不甘心,要不是山民带着人及时赶来,他已经变成了冤死鬼,他要继续走他哥的路,就像山民在骡马店前边说的,要报效国家,要解救苍生于涂炭,要还庶民百姓一个太平人间。

山民见恒民决心坚定,就叫他参加了队伍,和胜根一起在泾河两岸打听刘干的下落,为民除害。没有想到,恒民在叱干里碰见了杨拳师。

以前,杨拳师曾到雷家堡子一带,给大家教授过拳术,恒民认识杨拳师,还拜过他师傅。这一天,他来到叱干里打听刘干的下落,不想在街上迎面碰见了身后背着半截龙蛇棍的杨拳师。

杨拳师用羊皮做了一个皮筒,平常把龙蛇棍往里边一插,背在身后。这样做也是不想引人注目,招惹是非。

杨拳师一看见恒民就问:“你来叱干里干啥?”恒民就把事情的原委说了。

杨拳师已经听说了王山民的故事,正想有机会见见这位独臂英雄。今日碰见恒民,方知山民带军驻防小屯渡口。即日,就跟着胜根与恒民下了山。

还没有等恒民介绍,杨拳师一拱手声如洪钟道:“你就是独臂英雄王山民了?”

山民一愣,恒民说:“他就是我给你说过的杨拳师,也是我的师傅,。”

山民噢噢了两声说:“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杨拳师笑道:“不敢不敢。”

山民笑道:“杨拳师平日仗义行仁,侠肝义胆,泾河两岸谁不知道呀!”

杨拳师笑道:“过奖了,这都是托我师傅的福。可你山民兄弟更是声名远扬。你带兵行劫法场,乡民人人称快,愚兄也钦佩之至。”

山民说:“为弟惭愧呀,为国家没有寸功之劳。”

杨拳师慨然说:“当下时局动荡,土匪横行,师傅教我拳术,教我慈悲向善惩治恶人。今天到叱干里给师傅买东西,恰好在街上碰见恒民兄弟,说你带军驻防小屯渡口,即刻有了投奔之心。”

山民笑道:“如果杨拳师愿意,就来给我们的军士当教官吧,我们这里需要你这样的英雄。”

杨拳师说:“以前,虽有志向,却不知到哪里去,今日一见,坚定了愚兄的决心,不过,我需要上山去给我师傅说一声。”

山民说:“这样也好,那你明日就骑马上山,我和恒民在这里等候杨拳师了。”

毛胡子和尚上山的时候,顶天寺从前的建筑只剩下山顶上一座破败的庙宇,以及庙宇里那口锈蚀斑斑的古钟。据说从前山上还住有和尚,早晚都能听见“晨钟暮鼓。”之后不知因何原因,只留下了这口古钟。

毛胡子和尚上山以后,并没有住在庙宇里。在顶天寺的西南,另有一道山梁,说不清哪年哪月,有人在此打了几孔窑洞,开过几亩薄田。人去地荒后,毛胡子和尚就以此为家,维持着自己最简单的生活。

这一天,当杨拳师决定要离开师傅,再一次走近顶天寺的时候,望着眼前天荒地老的景象,望着小山上破败的庙宇,望着山坡下窑背上长满野酸枣树的那几孔土窑洞,望着窑洞前缠满荆棘荒草的栅栏,望着坐在院子里师傅伛偻孤独的身影,眼里忍不住溢满了泪水。

对于他来说,师傅不仅是师傅,更像是父亲。

但是,他却不知道师傅是哪里人,不知道师傅姓什么叫什么,不知道师傅身后的故事,不知道师傅为什么要远离尘世的生活,来到这偏僻的荒山。事实上,师傅不是和尚,是因为他选择了顶天寺这个隐秘的地方,是因为顶天寺本来就是和尚生活的地方,所以当地的乡民也就把他当和尚看,还给他起了毛胡子和尚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

一样的,杨拳师也不知道自己身后的故事,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原因来到了师傅身边。他能说清的,就是在一个冬天落雪的日子里,自己好像是睡过一觉,再醒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师傅背着走在了上山的路上。他睁开眼的时候,眼前完全就是一个白雪茫茫的荒凉世界。

他哭了,极度的害怕。但是,周围除了被茫茫大雪覆盖的荒山野岭,就是这个正在背着自己走路的人。他没有任何办法,只有绝望地任其摆布。之后,是师傅端来的饭菜,让自己的惊恐绝望有了稍许的减轻。

他实在饿得发慌!

随后,一天又一天,这个从早到晚一句话都不说的奇怪老人,这个留着长胡子留着长辫子的怪模怪样的老人,牵着他的手到田地里去劳动。一年四季,那两三台田地里,几乎收获了他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比如麦子、玉米、谷子、豆子、红薯、土豆、萝卜、葱、白菜、辣子等。特别是到了秋天,师傅经常会掰几个玉米棒,或挖几个红薯和土豆回来,在火堂里烤熟给他吃。同时,也会经常在山坡上采摘一些野味,比如说核桃、柿子、山枣、莓子等回来。如果不下地劳动,师傅便会在土院里教他学拳术,他的酸枣木龙蛇棍,就是师傅特意给他做的……

还有,在秋冬季节,顶天寺上早晚的时候经常云雾缭绕,烟雾弥漫,到了早晨九十点之后,烟雾才会慢慢地散去。每天早上,师傅都会推开用荆条编织的窑门,扛着他的那根长长的龙蛇棍,沿着崎岖的山路,在云雾里踽踽独行。然后抓着荒草荆棘,沿着被灌木覆盖的窄窄的山路,爬上高高的顶天寺,敲响庙宇里那口锈斑累累的古钟,一下,又一下……

他躺在炕上,想象着钟声在云雾里延绵,想象着钟声在山谷里回荡。不久,师傅回来了,开始在石窝里捣玉米做早饭。吃过早饭,如果是在冬天,因为地里没有活干,老人就送他到距离顶天寺最近的村子里,去读“短学”班。傍晚之前,再把他接回到山上。这时,暮色已经降临了,师傅又一次去敲响古钟。暮色里的钟声,愈显得格外的沉重苍凉悠远……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自己长大了,开始跟师傅一起去田地里劳动,师傅也不再下山,凡需要到叱干里买卖东西,比如说食盐等生活用品,都由他去。有时候他也会早晚爬上顶天寺,去敲响庙宇里的古钟,随后,他会长时间地坐在山顶上,看太阳落山——如果是在夏天。

今天,当自己准备要和师傅分开的时候,突然间,他对师傅,对过去经历的日子,对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对这个不见人烟的地方,有了依依的不舍,有了十分地依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