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元宝:从文学批评诸概念内含的冲突看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 文学批评既要在针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中抽引出某种普遍的和规律性认识,又须使这种认识和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审美体验肉血相联,不致于成为纯粹说理。
2021-05-14
-
洪治纲:自我的发现与确认
“为了真诚坦白,批评家应该说‘先生们,关于莎士比亚,关于拉辛,我们所讲的就是我自己’。
-
中国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
所谓“新传统”,是指新文学传统或者现代文学传统,近百年来它逐步积淀下来,成为有别于古代文学的那些常识或普遍性的思维与审美方式。
-
格非:远方的消失与经验传播途径密切相关
同质化(节选) 我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漫长的夏日的夜晚,村里的男女老幼坐在阴凉的巷子里闲聊消夏的情景。
-
韩少功:文化——迭代与地缘两个尺度
下面坐着很多老师,吓得我有点不敢说话,特别是碰触这么一个不讨好的题目。
-
广东作家如何写出大作品?
1月26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指导,广州市文联、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关键词:  广东作家2021-05-09
-
从“阅读史”到“文学史”
1 要从“历史”高度把握“一个时代的文学”,并不意味着直接将“文学史”和“政治史”“社会史”对应起来,甚至线性地强调后者对前者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文学史2021-05-09
-
中间小说:新“小说革命”的可能之一
正视媒介革新,正视读者,正视时代,呼唤一种“既严肃又通俗”,既有文学形式“创意”又具现实关照维度,既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故事“创意”性的“中间小说”样式。
关键词:  中间小说2021-05-06
-
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应重视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国家、民间、个人、海外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幅度不断拓宽、程度不断深入,取得了巨大成绩。
关键词:  海外传播2021-05-06
-
文学“考现”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今年4月12日,以“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举行,旨在向世界展示湖北的新面貌,搭建对外合作的新桥梁。
关键词:  城市文化形象2021-05-06
-
朝着诗的方向走去
“诗”是文学及其他艺术的核心,是藏于最深处的一种“辐射物质”,它只能以各种方式去接近,无限地接近,却难以直接抵达。
关键词:  诗2021-05-05
-
洞穿散文这个庞然大物,需要的是诚挚、自由与烂漫
好的作品让批评者像发现音乐复调般那样看到环绕于文本之上的多重意义,甚而发现作者本人未曾预料到的潜藏于内部的东西。
关键词:  散文2021-04-27
-
张鹏禹:作品评论的“四难四易”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04-26
-
张均:“短20世纪”与“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与变化”笔谈系列 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一直是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当代文学2021-04-25
-
胡哲:媒体时代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新变
“自媒体”一词出自2003年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共同撰写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主要指知识全球化背景下一种现代化、个人化、自主化的传播信息的手段和方式。
-
凝聚是文学作品的原生品质
文学创作有自身的规律,最关键的一条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支撑。
2021-04-24
-
细读/粗读:生产性文学批评的阅读状况
内容提要 “细读”概念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新批评”的产物。
-
罗岗:“当代文学”的“极限”与“边界”
一、“文学史叙述”的边界意识 2019年正好是“当代文学七十年”,我们重新修订了钱谷融先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版)[1],考虑到“文学史时间”和“物理时间”的距离,并没有将“作品选”编选的“下限”延伸到2019年,而是采用了“当代文学六十年”的框架,把编选“下限”放在了2009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作品。
-
当代文化结构:美学、技术与经济
一些文学史的叙述之中,20世纪80年代业已成为一个专门术语。
-
王宁:自媒体时代文学创新的路径思考
自媒体,是新世纪以来的重要技术革新,但其意义却不仅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其所引发的一场社会生活领域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