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从文佚文《我如何编大公报星期文艺》
沈从文既是著名作家,也是著名编辑。
2022-11-24
-
《锄禾日当午》作者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键词:  《锄禾日当午》2022-11-24
-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谢冕先生今年90岁了,一辈子没离开过中国新诗。
关键词:  谢冕2022-11-24
-
鲁迅去世48年后的一场X线胸片读片会
荣独山、林飞卿夫妇在上医东一号楼前合影。
2022-11-23
-
陈喜儒:父亲的厨艺和园艺
我从小吃母亲的饭菜长大,但我家真正的大厨,不是每日操持三餐的母亲,而是父亲。
2022-11-23
-
年轻编辑与老作家的文字因缘
1979年初,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四文学组”做助理编辑和《新文学史料》业务秘书还不到一年,组里交给我一部书稿,让我做责编。
2022-11-21
-
郭沫若与“特殊年代的学术避风港”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科学出版社曾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编辑室(《科学出版社三十年》,1984年),即“第四编辑室”,专门对口联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出版工作,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科学出版60年》,科学出版社,2014年)。
关键词:  郭沫若2022-11-18
-
张伟:子善和我——一些信札串联起的回忆
参加工作后所交朋友自然不少,但真正能称为神交的可谓寥寥无几,而子善兄则是这少之又少中的难得之一。
2022-11-18
-
徐继康:一册珍贵的鲁迅签名本
上海的朋友深夜给我发来信息,他买到了一本鲁迅亲笔签名的《支那小说史》,兴奋得睡不着觉,必须要与我分享一下。
2022-11-18
-
“江南第一善人”余治及其岭南友生
余治(余莲村)为晚清著名慈善家、戏曲作家,以一秀才肩任江南慈善领袖,其江南门生有严作霖、施善昌、谢家福、经元善等善士,广东买办唐廷枢、吴炽昌也是余治上海普育善堂的同仁。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11-17
-
容庚的爱才惜才
容庚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
2022-11-17
-
成长:关羽成“神”之路
从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将,再到封神拜圣成为千古帝君,关羽造就了中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
钱锺书与宁都
早就听说过作家钱锺书到过宁都。
关键词:  钱锺书2022-11-16
-
陈玉福:深切悼念恩师程树榛先生
10月30日,北京朋友的电话打了进来,他开门见山地说:程树榛老师走了…… “啊?”我一下子翻身坐定:“确定?”朋友认认真真地又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我这才相信,我的恩师程树榛先生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2022-11-16
-
刘文典的借书单
金克木年轻时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零工。
2022-11-15
-
张岱家族的“五世而斩”与“必复其祖”
在明朝灭亡之前,张岱的家族已经没落了。
关键词:  张岱2022-11-15
-
从另类史料看人性闪光——冯雪峰“外调材料”中的作家
我老了,无论按过去对年龄段的划分,还是当下对年龄段的划分。
2022-11-14
-
杨士毅:戴骢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
被称为“抒情散文大师”的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也译为《金玫瑰》,是作家根据先前曾经长期在莫斯科高尔基文学研究所散文讲习班讲授写作技巧和心理学的讲义同回忆整理而成的一本书,谈论作家自己的创作经验,研究世界著名作家的创作活动与写作方面的有关问题。
-
此时无声胜有声——漫忆黄裳与巴金的交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裳、茹志娟、吴强、王安忆(后排自右至左)与巴金合影 2021年10月18日,我在徐汇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展出的《薪传:鲁迅与巴金图片展》上,看到自己拍的巴老在鲁迅先生墓前敬献的花篮的图片,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黄裳先生为拙作《世纪巴金》作后记的情景…… 2000年初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贺巴老九十六岁华诞,准备出一本名为“世纪巴金”的书。
-
乐黛云:转识成智觉有情
乐黛云先生80寿辰时,汤一介先生曾为她作“打油诗”一首:“摸爬滚打四不像,翻江倒海野狐禅。
关键词:  乐黛云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