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冰心是20世纪同龄人,她1900年出生,1999年去世,经历了整个20世纪。
-
唐伯虎:“但少唐生三千卷书”
“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不仅是苏州府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更是世人眼中的风流浪子,人们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唐伯虎点秋香”这一故事。
关键词:  唐伯虎2020-08-11
-
风景与茅盾的战时中国形象建构
摘要:风景在茅盾的重庆和延安想象中与其说是背景、环境,不如说是地方形象本身。
-
放翁最后的立秋
-
杜甫在洛河流域的岁月与诗歌
距离唐代伟大诗人杜甫逝世已经整整1250年了。
-
张全之: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困境与“政治鲁迅”的突围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 一、新世纪以来的鲁迅研究:是繁荣,还是陷入困境? 如果下一断语: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陷入困境,而且大有愈陷愈深之势,可能很多鲁迅研究者会不以为然,认为是危言耸听。
-
郁达夫的“国考”
为报国赴考 郁达夫于1896年12月出生于浙江富阳的普通家庭,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
-
吴俊:再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句名言,流传既久且广,甚被奉为圭臬。
-
狄更斯在中国
今年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
-
程旸:路遥在延安大学
在一些人看来,路遥的创作肇启于延川“《山花》时期”。
-
陈寅恪的北京岁月
今年7月是著名学者陈寅恪诞辰130周年。
-
王元化百年:中国思想界曾经的“最佳射手”
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学馆里的王元化头部塑像。
-
沈卫荣:陈寅恪与语文学
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刚刚进入蒙元史学术领域时,老师们就吩咐我要多读王国维、陈垣和陈寅恪等先生们的著作。
-
鲁迅“医学笔记”是“失而复得”吗
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留存的笔记本。
-
作为思想遗嘱的鲁迅“八条遗嘱”
原标题:陈扣珠:鲁迅研究的一条脉络——作为思想遗嘱的鲁迅“八条遗嘱” 鲁迅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他去世前的1936年9月5日写下了题为《死》[①]的一篇杂文,其中涉及类似遗嘱的文字摘录如下: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
-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翻译
20世纪初年,以小说翻译为代表的文学翻译盛极一时,冲击和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和文学体系,成为推动中国文学近代化变革的原动力。
-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
摘要:陈寅恪的历史解释,是为了“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
-
论沈从文的文物研究与文学活动
摘要:抗战以后,沈从文逐渐从作家向学者转型,这使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出现了“跨界”现象。
-
觅路的小镇青年——钱穆与五四运动再探
摘要:钱穆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受1930年代后钱穆自己关于五四的历史叙述影响较大,以至长久以来他基本是以一个五四运动的反对者的形象出现的。
-
杨沫:捐出版权的大作家
杨沫及《青春之歌》书影( 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 杨沫(1914-1995),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