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学过程中,经验和头脑缺一不可
1 王力是海内外闻名的语言学大师。
-
青春的记忆何以永不褪色
动笔于1953年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是作家王蒙的处女作,因为历史原因,直到1979年才正式出版。
2019-08-02
-
沈从文与松枝茂夫的友谊
1982年沈从文在东京与日本学界座谈 近日到扬州办事,顺路去了边城书店,进门就看见了日文版的《边城》,日本文学研究家及汉学家松枝茂夫翻译的。
-
高邮,汪曾祺文学地理
一九九一年,汪曾祺在故乡高邮的运河上 一个作家,因为作品,掀动了一座城。
-
记忆深处的李心田
说起军旅作家李心田这个名字,一般文学界的朋友都耳熟能详。
-
鲁迅早期“思士”概念及其蜕变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使用了“思士”一词,用来说明古代知识分子的懦弱和无为。
-
牛汉的“简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出版的《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及书后附录的史佳、李晋西整理的《年谱》,为我们呈现了“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让每首诗都燃烧尽自己”的著名诗人牛汉“用全身心向命运搏击”的一生,不过关于牛汉的生平经历的具体节点有的叙述并不具体。
-
卢新华的反思与探索
卢新华在云南临沧讲学与采风 1978年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短篇小说《伤痕》让卢新华从此进入中国文学史。
-
凌力:在浩瀚无垠的历史中寻求崇高精神
凌 力(1942.2.13—2018.7.18) 《星星草》《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暮鼓晨钟》《梦断关河》《北方佳人》……一生累计创作500余万字,她的作品被誉为“长篇历史小说之冠”。
-
胡先骕与蔡希陶:植物学家的人文视野
不久前,因为写一部有关中国植物志书方面的作品,得以系统地阅读了多部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家的传记、自传及相关资料,了解了他们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
郁达夫:另类“新文学之父”
重提“新文学” 提起“新文学”,这可是个有点特殊历史意义的老词儿,它在1910年代末期到193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坛上,曾经流行一时,专门用来指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开始兴起的那股中国文学从里到外都谋求实现现代化的潮流。
-
游民与越文化:《阿Q正传》的启示
关于鲁迅对越文化的承继,学人的探讨或依经起义,或文史互证,积累既丰,莹然之创见所在多有。
-
诗人沈祖棻的两个剧本
民国时期的许多才女,专事弄潮新文学而不旁骛文言写作;另有少数书香闺秀,单吟咏旧体诗词而不肯入白话“歧途”。
-
大家小史皆成趣
鲁迅、梁启超、茅盾、老舍、徐志摩、齐白石、谭鑫培、梅兰芳、钱钟书、潘光旦……当代世界出版社日前出版的《大家小史:近代大师那些事儿》一书,通过记叙110余位大家们点滴鲜为人知的趣事,通过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细节和言行,入木三分地展现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智慧和品质。
-
鲁迅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说了些什么?
1936年5月30日出版的《救亡情报》发表了《前进思想家——鲁迅访问记》 陆诒是鲁迅生前最后一个采访他的记者 1936年伊始,56岁的鲁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在日记中写道:“病情已经很深重,肩与胸一直在剧痛。
-
苏叔阳的世界
我和苏叔阳认识在上世纪80年代初。
-
刘心武小说的现实主义内在转换
石头金属等纪念碑的材质相异,但都“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某一事件,同时也是对这一事件后果的巩固和合法化──即国家形态意义上的中央权力的实现和实施”(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纪念碑是权力与秩序的昭示宣谕,成为国家、种族、文明、政权、政党等总体性的象征。
-
刘心武:寻找稳定的“钟摆”
原标题:寻找稳定的“钟摆”——谈刘心武致秦兆阳的一封书信 “刘心武好像是一面镜子,新时期文学的一面镜子。
-
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时代与家国
本文为刘大先2019年6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他用一百多万字描写了1937年日本侵华、北京沦陷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北京西城区小羊圈胡同各家各户的不同人生选择和遭际,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大历史变迁中小人物的命运,进而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寓言叙事。
-
贺敬之与放声歌唱的年代
1949年,是改变历史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