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
静谧的午后,微风轻拂,阳光透过叶子,在书桌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我”走进虚拟清华大学图书馆,忽然发现,20多岁的梁思成先生正专注地坐在图书馆里看书。“我”急忙上前,与青年时代的梁思成先生进行了一次交谈。回到现实,我将与梁思成先生的“合照”晒到朋友圈,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点赞。几天后,我来到清华大学,遇到了在那里工作的高仿人机器人梁思成,他和我打招呼,还认出了前几天偶遇到的“我”。虚实交互,沉浸体验,这难道就是元宇宙的雏形?
进入2022年,元宇宙相关话题继续保持较高热度。然而,“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深刻变革?面对这些热点话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元宇宙概念尚待完善
1月21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团队和高仿人机器人“清心”、真身复刻虚拟人“新悦”以及卡通虚拟人“元灵”共同发布了《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描绘未来“元宇宙”场景,全面解读这一互联网行业新风口的深刻内涵,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作出研判,对40多个行业进行元宇宙行业规划。这是全球首份通过自然人、机器人和虚拟人联合发布的学术报告。
沈阳告诉记者,早在1990年,钱学森在致汪成为的手稿中就已提到“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欲将它翻译成具有中国味道的“灵境”,使之应用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并强调这一技术将引发一些震撼世界的变革,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大事。这便是元宇宙在中国的萌芽。
被公认的“元宇宙”概念,出自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提出的“metaverse”概念,汉译为“超元域”,后发展为“元宇宙”。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阿凡达控制未来设定。换言之,虚拟人是元宇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1年3月10日,一款兼容虚拟世界的游戏——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元宇宙概念第一股。其赋予元宇宙的八大要素分别为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这是资本看到的元宇宙的商业价值。“与商界不同,学术界对元宇宙的兴趣,聚焦在对构成虚拟世界的基本要素的归纳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表示,历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柏内拉的《太阳城》等,都是对不同时代的“元宇宙”的描述。我们关心的是,构成文明新大陆的基本板块究竟有哪些要素,元宇宙的概念将来还可能不断演进与拓展。
从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新基建内容生产,到生命新基建的化身,元宇宙不断进行着自我革命和创造。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皇甫晓涛认为,元宇宙是可复制的宇宙内容再生产与不可复制的生命文化再创造,是文化想法、数字算法、科学做法、产业活法、传播说法、游戏玩法、科幻魔法的集成与创新,是宇宙文明的演化迁徙与人类文明的进化再造,是现代文明的物化重组与宇宙生命的人化重塑。它集学术、艺术、巫术(神话)、魔术(科幻)、技术(科学)于一体,完成从人类文明到宇类文明的大迁徙与宇称文明的新创造。
改变感知世界方式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社会结构、经济系统、人文思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正因如此,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升级版,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一经提出便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元宇宙是互联网虚拟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精神与肉体、虚拟与现实的一种互动状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认为,元宇宙状态下,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两个平行世界,会对社会结构、社会伦理、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影响。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元宇宙中人们关注的议题、话语方式以及媒介使用习惯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也将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以央视为代表的多家媒体已经开发出复刻版虚拟出镜主持人,国外一些自媒体也开始利用元宇宙模式开展传播活动。对此,姜奇平认为,新闻业面对的是现实世界,而不是虚拟世界。对新闻传播而言,虚拟手法更多表现在形式上。围绕传媒而衍生的服务,有可能融入元宇宙的因素。
得益于人工智能、5G、云计算以及云游戏、VR/AR及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元宇宙发展逐渐深入。“元宇宙将改变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诚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量变引发质变,VR/AR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入口,带领人类进入更逼真的虚拟世界。人的行为将在现实与虚拟中重叠,现实的存在镜像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社会表象也可在现实中建构。
“目前,元宇宙产业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具有新兴产业的不成熟、不稳定特征也是合理的。”沈阳提出,元宇宙在理论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拓展”。一是人类生存维度的拓展。未来,人类将同时生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两个世界对于人类同等重要,可以将这种虚实叠加的生存环境称为“综合环境”。二是人类感官维度的拓展。人类原本只具有现实世界的感官,未来,随着元宇宙虚拟感官的沉浸感不断提升,其与现实感官将密切交织,成为人类的“综合感官”。三是人类思想维度的扩展。元宇宙虚实相融的世界观,将会启发人类进一步思考真实宇宙的运行规则与奥秘。同时,虚拟世界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拓展人类思想的边界,使人们对物理规则、AI、机器人以及数字人的技术、伦理和法律等问题产生新思考。
提供崭新逻辑与理论范式
深化对未来元宇宙领域的理论研究,应重点研究范式转移以及新范式背后的逻辑。姜奇平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理论要来源于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不能空想;另一方面,理论要走在实践前面,指导实践,引导发现新实践。
短期来看,虽然元宇宙概念目前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但这一产业尚处于雏形阶段,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公众、产业和市场都亟须回归理性,避免出现资本投机与资本泡沫。沈阳提出,标准的元宇宙构建步骤包括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共生和虚实联动四个阶段。必须看到,元宇宙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技术风险。
沈阳认为,长期来看,如果元宇宙真的成为人类生活依赖的环境,那么其稳定性将是首要问题。应对算力压力、降低计算成本、保障服务器的稳定性,将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另外,虚实联动的经济体系使经济风险更难以预测,沉迷上瘾、社会疏离、伦理失序、隐私保护等也可能催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对于未来的元宇宙发展一定要未雨绸缪,及时引导规划。
“元宇宙概念是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一个期待和描述,将对未来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对待这一新兴事物,我们应报以更多的包容态度。”张洪忠谈到,不能用今天的思想来思考未来的生活,元宇宙既然已经出现,面对它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影响和挑战,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和应对。当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学科间的深度交叉研究,突破传统学科领域,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互联网和整个世界迈向数字化、虚拟化的进程会不断前进,哪怕只是缓慢前进,这种趋势也是客观存在的。张诚认为,当下的元宇宙还未真正出现颠覆性产品和商业模式。我们认识到元宇宙的不完美,并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它,耐心等待其孕育发展,毕竟这个领域值得长期看好,但短期内仍要保持理性和审慎。
皇甫晓涛建议,学术界要加强对元宇宙科学原理的阐释、科学本质的揭示。加强对元宇宙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中的研究,在人类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中构建宇类文明,激活、重塑、创新中华文明。通过应用场景创新原理阐发“元宇宙学”学术话语体系,从复杂性科学基础理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理论、学科话语体系,到文化基因传承、科学重塑秩序的内容生产符号及图像权力、媒介话语的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塑,完成从人类全文明复兴到全人类共同价值创新的元宇宙学学术理论性研究新突破。
- 一个95后诗人将300+诗人引入诗歌“元宇宙”[2022-02-07]
-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是潘多拉魔盒?[2022-01-20]
- 《2022元宇宙研究报告:多元视角》发布 [2022-01-19]
- 元宇宙:未来已来?[2022-01-18]
- “元宇宙”浪潮来袭 互联网巨轮如何拥抱新风口[2022-01-10]
- 陈楸帆:科幻文学已处于“爆款”前夜?[2022-01-05]
- 长篇科幻小说《无限循环》出版[2021-12-27]
- 王威廉:文学要突破“茧房”,到广阔现实中去[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