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文学一种,只是我们从文学开始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
记 者:您多年来关注生态与环保问题,也写了不少关于环境保护的作品,今年关注的议题又与此相关。是什么支持着您对此问题如此关注并且深入实践?
阿 来:我当人大代表已经15年了,每位人大代表都有各自的背景,或者来自不同地域,或者来自不同行业。我们当然都会关注自己的特殊领域,但我们也有关注公共性问题的责任。公共话题很多,有人关注医疗卫生,有人关注教育,有人关注法治,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之所以关注生态与环保问题,首先,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跟每个人都相关,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其次,除了跟个体有关系以外,环境问题同整个民族、地区、国家的发展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重视发展的理念,要可持续发展,如果对环境索取过多,对生态破坏太大,那么发展肯定只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既要利用大自然,也要跟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和生态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它是关系到所有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再加上我自己从青年时代的写作也是从关注生态问题开始,两相结合起来,这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记 者:您的多部作品都曾搬上银幕或舞台,比如《尘埃落定》和《攀登者》等。您觉得跨界会是文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吗?对于文学的跨界,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阿 来:我觉得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现在确实有一些文学作品被改编,影视界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新时期以来,很多影视作品都是从比较成功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当然也有作家直接投身于影视创作,但我自己是偶尔跨过去一下,很快就回来了。文学创作是各种文艺门类里最基础性的工作,这种基础性工作需要有人从事,所以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把自己的作品创作好。有机会跨界到影视,也是增加体验。但越是在跨界非常丰富的年代,文学工作者越是需要更耐心地对待自己的文学内容。文学改编成什么形式都是可能的,但是必须首先保证文本本身有比较高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更多把精力放在文学作品的塑造上。
记 者:纸质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也需要关注和保护。书籍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如今书店的生存虽然艰难,但依然有人热爱阅读、热爱文学,比如成都就一直是一座热爱阅读的城市。以您的名字命名的阿来书房最近刚刚建立,您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书籍和文学意味着什么?
阿 来:人总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建设自己。在市场化以后,有部分阅读更偏重于娱乐,但我觉得阅读更重要的功能还是完成一个人的自我教育。在青少年时代,学校教育只是一个特殊阶段,不可能在学校教育完成之后,人就跟书本绝缘了,人还是需要继续成长。人的一生中要不断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一方面是跟工作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文学艺术等审美性内容。所以,为了不断地自我提升,还是应当注重纸质阅读和文学。
记 者:如今“国潮”为年轻人所喜爱,借着流行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吸引人们的注意,您对此如何看待?
阿 来:通过媒介技术手段让年轻人产生兴趣,我觉得挺好。但是我更期待的是传统文化本身就有先天的吸引力。比如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如果它都不能吸引我们,还能有什么东西吸引我们?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杜甫 成都 诗”系列讲座活动,我希望在接下来一整年里,每两周的周末在固定的地方进行文学艺术分享。生活当然不只有古典一种,只是我们从古典开始。这个讲座也不是泛泛地谈古诗,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杜甫在成都居住将近五年时间,前前后后写了200多首诗,我既讲诗,也通过杜甫诗讲成都的历史文化,讲我们为什么今天依然要学习古典诗词。这其实是结合了两个话题。小时候总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被强迫着背诵唐诗三百首,这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没有人把为什么要学习讲清楚,只是让我们背诵,但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义在哪?古诗跟我们的生命、情感没有发生真正交互性的影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最大的苦恼就在于很难把它跟当下的时代和生活建立起联系。所以我现在试着做一些这样的工作。
- 藏书界的“她力量”[2022-03-08]
- 二月二 龙抬头 七百年前的一场误会[2022-03-04]
- 全国人大代表阿来:今年参加两会依然关注生态环保“环境跟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2022-03-03]
- 傅月庵:老天爷开的那家书店[2022-03-02]
- 阿来文学创作的生态观:聆听大地的语言[2022-02-23]
- 彭林:读读《礼记》 终身受益[2022-02-17]
- “舌尖上的中国”溯源[2022-02-17]
- 一首《成都府》 千古诗圣心![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