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坝作家书系”(第三辑)9本新书集中发布 四川省作协开研讨会为阿坝文学“问诊把脉”
来源:封面新闻 |  张杰  2022年06月13日16:0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孕育出带有独特风貌的文学世界。近年来,阿坝州作家、诗人立足阿坝热土,从厚重鲜明的文化底蕴里吸取文艺滋养,于壮美俊秀的自然风光间孕育灵感智慧,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阿坝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阿坝作家群”、“文学阿坝”的文学现象,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备受瞩目。

“阿坝作家书系(第三辑)”

阿来为家乡作家同行分享写作经验:处理好“讲什么”和“怎么讲”之间的关系

6月13日,绿荫浓翠、万物勃发。由四川省作家协会、阿坝州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阿坝作家书系(第三辑)》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了9部作品:杨素筠的小说《阿尔莫下雪了》、韩玲的非虚构《阿扣》、阿米拉果的诗歌集《擦肩而过的微风》、吉吉的小说集《措姆》、白羊子散文集《达央阿瓦》、潘梦笔的长篇小说《高半山》、蓝晓诗集《聆听高处》、羊子诗集《岷辞》和巴桑与庄春辉的报告文学《壤塘非遗脱贫之路》。

这些作品囊括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是阿坝文学方阵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再一次高光度亮相,更是阿坝作家群整体实力与影响力的一次集体展示。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侯志明,以及阿坝州的相关领导出席本次作品发布会。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庞惊涛在发布会上首先作了一场阿坝州文学发展综述。他分别从领军创作、主题创作、特色创作、新人创作、文学服务保障五个方面,对阿坝州近三年的文学创作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梳理。

参会人员合影

面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一文学创作主题,阿坝作家积极投身到主题创作中去,创作出了大量反映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本次发布的9部作品就可以看出。从阿坝走出的阿来,面对来自家乡的作家同行,在本次发布会上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享了一些经验和建议。他重点提醒作家们在写作时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题材上。阿坝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何在文旅融合这个领域,汲取创作素材,值得注意;另外一个,他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文学的审美性,处理好“讲什么”和“怎么讲”之间的关系。

逐一为9本书问诊把脉,赞优点、找不足、提建议

除了发布第三辑阿坝作家书系(9 本)之外,还针对每本书分别安排了研讨会,具体详细分析每本书创作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为阿坝文学“问诊把脉”。侯志明提到,希望大家在研讨会上多提建设性意见,在弘扬自己长处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在今后的创作路上取得更多的成绩。每部作品分别由2位作家或评论家深入分析、点评,比如由罗伟章、唐远勤点评杨素筠长篇小说《阿尔莫下雪了》;蒋蓝、王仕文点评韩玲长篇历史小说《阿扣》;向以鲜、曾晓鸿点评阿米拉果诗集《擦肩而过的微风》;杨献平、雷子点评蓝晓诗集《聆听高处》;牛放点评纪实文学集《壤塘非遗脱贫之路》等等。

《阿尔莫下雪了》是一部全面展示嘉绒地区历史和民俗风情的长篇小说,诗化与散文化相结合的语调和叙事风格,使小说文本呈现出如飞雪一般空灵、纯净的唯美和蓝调忧伤气质。罗伟章专门为这本书写了书评《守望与生长》,“书中有许多动人的描写,哪怕是一缕风,该来的时候没来,也要‘轻轻地为风做祈祷,希望风能平安到达她的村子’。光阴在这里流淌,文明在这里成形。文明是光,将近六千年前的哈休遗址,是光的源头,一只黑陶罐,是远古先民留给我们的样子,并启发着丰沛的想象。”罗伟章也指出这部作品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比如他指出书中某处,“这里本来蕴含着强烈的冲突以及对某种欲望、技艺的博弈和克服——就是说,有故事,可让小说走向深邃的故事,但是轻易放过了。”

蒋蓝在点评小说《阿扣》时,首先肯定了作品文笔优美,“作者作为一个散文家来写长篇小说,叙事的优势很明显。而且金川的民俗风情,自然河流,花朵植被,镶嵌进小说的叙述之中。”与此同时,蒋蓝也真诚提出他在阅读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注意进一步提高,比如“塑造的人物显得单面化、线性化,故事悬念性不够,看了开篇,就猜得出结果。”

向以鲜在点评《擦肩而过的微风》诗集时,先提到阿坝作家这些作品带有青草的味道,阅读他们的作品,对于在成都的作家也是一种滋养。《擦肩而过的微风》有清晰的秩序感和丰富性,让向以鲜感到尤其惊喜,“作者阿米拉果不光是一个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显示出思想和存在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