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书单 关注|2022年6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
1.《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爱尔兰] 萨莉·鲁尼,上海译文出版社,群岛图书出品,钟娜 译
本月,萨莉·鲁尼的第三部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推出。这是一部读者期待已久的作品,英文版于去年发行,英国上市5天销售4万册,再次创造了热销奇迹。该小说以艾丽丝、费利克斯、艾琳、西蒙四个年轻人的感情生活为主线,讲述当代青年特有的迷茫和挫败感。作为“千禧一代代言人”,萨莉·鲁尼再次刻画“90后”的情感世界。
对于中国读者,萨莉·鲁尼已不算陌生,两部前作《聊天记录》《正常人》均有中文译本,受到读者的热烈捧读。2020年春季,由《正常人》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于BBC、Hulu推出,风靡全球,进一步加剧了该书的流行。同个制作团队拍摄的《聊天记录》同名剧,也于今年5月正式播出。萨莉·鲁尼的走红,或许证明了当今时代艺术与商业仍可完美结合,证明了纯文学作品也能成为畅销书。
2.《我生于美洲》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译林出版社,毕艳红 译
卡尔维诺是一位不愿意谈论自己的作家。关于生平,他曾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事实呢?卡尔维诺一生接受了超过两百次的采访,我们可以确信这些采访里不仅有“想知道的东西”,也有部分“真实”。
《我生于美洲》便是这些采访的合集,收录了卡尔维诺在1951—1985年间做的101次访谈,跨越4个10年。这些访谈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对笔下作品趣事的披露,对意大利和外国文学形势和命运的分析,也有对城市、宇宙和人类未来的思索……本书可以看成卡尔维诺成长为一名作家的自传,一本理解卡尔维诺叙事艺术与美学思想的“解谜之书”。
3.《蝴蝶的重量:奈莉·萨克斯诗选》
[德]奈莉·萨克斯,中信出版集团,雅众文化出品,陈黎/张芬龄 译
奈莉·萨克斯是瑞典籍德语女作家,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生于柏林一个犹太家庭,17岁开始创作文学创作,先后经历了恋情破碎、父亲去世、纳粹排犹等变故,在1940年逃离德国,定居瑞典。痛苦的经历对她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奈莉·萨克斯喜欢用象征意味浓厚的语言,大胆融合灵巧的现代语汇和古代《圣经》诗歌的韵味。1966年,“由于她以卓越的抒情诗和剧作,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与以色列作家阿格农一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萨克斯的诗作中,犹太人重回以往的角色——流放的民族、遭集体屠杀与迫害的民族、离散与归乡的民族、誓约和诺言的民族。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评价她的作品“是现今最能将犹太人的苦难心灵以极具艺术张力的手法表现出来者。”《蝴蝶的重量》由台湾诗人伉俪陈黎和张芬龄倾情翻译,是其首个中文简体译本,收录奈莉·萨克斯生平不同阶段诗歌佳作,并选译了她最为诺贝尔评委赏识的诗剧《伊莱》,同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致答辞、写作年表等,以呈现她跌宕的生命轨迹和思想变化。
4.《偶然的创造》
[意] 埃莱娜·费兰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9读书人出品,陈英/邹颖迪/陈杨琪 译
《偶然的创造》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唯一一部专栏合集,缘起于2018年英国《卫报》持续一年的专栏写作。这是费兰特自1992年出版处女作以来,首次尝试自传性书写。该书共收录52篇凝练生动的短文,回忆对作家有特殊意义的诸多经历、人和物,阐释作家对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等主题的看法。从这些诚实又节制的文字中,读者能发现一位敏感、羞涩、厌恶感叹号、有烟瘾还与失眠症搏斗多年的作家形象。
鉴于每篇专栏的主题均由《卫报》编辑指定,费兰特坦诚这样的经历既让她恐惧,又给了她很多启发。对于费兰特的全球读者而言,本书是除其作品、访谈和书信之外,抵达作家一直拒绝示人的面孔和自我的珍贵文本。全书还收录了顶级插画师安德烈亚·乌奇尼(Andrea Ucini)绘制的52幅精美插图。
5.《眼泪》
[法] 帕斯卡·基尼亚尔,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品,王明睿 译
公元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这是现代法语的缘起,法国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以此为线索,撰书叙写查理大帝的两个孙子、私生的王子——孪生兄弟尼哈与哈尼截然相反的命运。《眼泪》形式新颖独特,基尼亚尔穿插各类叙事、传奇和逸事,让读者和他一道进行令人眩晕的逆流之行,追溯到法语的诞生地,甚至追溯到没有语言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在一场壮美的梦境里。
帕斯卡•基尼亚尔是当代法国最具重量级的作家之一,曾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文评人奖、法国文化大奖等重要奖项,他的作品如《游荡的影子》《罗马阳台》更是享誉全球。《眼泪》是基尼亚尔近年来的新作,荣获2017年安德烈•纪德文学奖。法语学者、译者黄荭评价这部小说是“一曲讴歌法语和欧洲诞生的武功歌”。
6.《诺尔维德诗文选:又名黑花》
[波] 齐普里扬·诺尔维德,四川文艺出版社,张振辉 译
齐普里扬·诺尔维德是波兰19世纪著名诗人、思想家,诗文家,他的诗歌具有民歌风格,不少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对祖国危亡的担忧与呐喊。《诺尔维德诗文选:又名黑花》是其首个诗文中译本,由波兰语资深译者张振辉翻译。所选的诗文诗篇表现出诺尔维德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音乐家肖邦及波兰革命将领贝姆、科希秋什科等的崇敬与歌颂。
诺尔维德是被遗忘的经典,生前没有获得任何方面的认可,直到 20 世纪初被重新发现。后世普遍把他视为波兰现代主义的先驱、浪漫主义作家中最深刻的一位,他的思想和技艺超越了时代,对20世纪下半叶的波兰诗歌有着革命性影响。他的同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评价到,“无论作为人还是作为诗人,他都想当一个堂吉诃德,一个真理的骑士,他的武器是微妙的反讽,这反讽是如此隐蔽地藏匿在象征和寓言中,以致他最初的读者几乎都没有发觉。”
7.《绿蝗》
[葡] 利迪娅•若热,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吕婷婷 译
《绿蝗》的背景放在1970年代葡萄牙殖民时期的莫桑比克,少尉路易斯和新娘埃维塔在海边举办盛大的婚礼,新郎却在不祥的氛围中神秘死亡。20年后,一个叫埃娃•洛波的女人在独白中娓娓道来。她的讲述不仅改变了故事的走向,也颠覆了葡萄牙所有关于战争的记忆和历史。利迪娅•若热以女性视角审视战争的荒谬,让一个女人在絮语中讲述不断变形的记忆和疯狂。
利迪娅•若热是葡萄牙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代表了近代葡萄牙语写作风格,即所谓的“后革命一代”,斩获国内外奖项无数,赢得了国际认可,包括欧洲年度作家(2000)、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2005)、拉丁语联盟国际奖(2011)、西葡艺术文化奖(2014)等。评论界往往将其与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相提并论,认为两人是最有望摘得诺奖的葡语作家。
8.《蓝》
[美]玛吉·尼尔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明室Lucida出品,翁海贞 译
《蓝》是一部由240段随笔组成的哲思性散文作品。玛吉·尼尔森用诗一样的语言,征引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上关于蓝色的文字,展开个人的沉思。蓝色,往往被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多人喜爱的颜色。玛吉·尼尔森不仅仅将蓝色与文学、艺术相连,更将个人的磨难、爱与欲望融入思考之中,从而完成了这部奇妙又难以定义的蓝色之书。
玛吉·尼尔森是美国当代散文家、评论家、诗人,被奥利维娅·莱恩誉为“美国当代最令人振奋的作家之一”。他也受到瑞典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我的奋斗》作者)推崇。《蓝》是她最为畅销和最被广泛阅读的作品,被视为“21世纪的《恋人絮语》”,曾入选Bookforum“过去20年最好的10本书”。该书是玛吉·尼尔森的作品首次译介到国内,由资深文学译者翁海贞担纲翻译,力求还原玛吉·尼尔森独特的语言风格。
9.《爱,死亡和机器人 1》
[美] 刘宇昆 /约翰·斯卡尔齐 等,译林出版社,耿辉 译
近段时间,《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三季》正式推出,这个由蒂姆·米勒(《死侍》《终结者:黑暗命运》)和大卫·芬奇(《心灵猎人》《曼克》)担任监制的科幻动画系列被影迷爱称为“爱死机”。“爱死机”以标志性的巧思和创造性的视觉效果,融合恐怖、想象力和美,主题和内容从揭示古老的邪恶力量到展示喜剧般的末日。
这些动画短片均由科幻短篇改编而来。这些短篇小说现集结为《爱,死亡和机器人1、 2&3》,中文译本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包括故事独立、风格迥异、短小精悍的多篇小说,云集星云奖、雨果奖、奥斯卡奖、艾美奖得主,涵盖悬疑、恐怖、喜剧、科幻、奇幻等风格,包含末日废土、赛博朋克、蒸汽朋克等科幻元素。对于热爱“爱死机”系列的影迷,《爱,死亡和机器人1、 2&3》是不该错过的阅读盛宴。
10.《桑戈马尔守夜者》
[法]法图·迪奥梅,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品,陈赛娅/王银利 译
《桑戈马尔守夜者》是非洲裔法语作家法图·迪奥梅的长篇小说,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乔拉”号沉船事件。法图·迪奥梅借着主人公召唤守夜者,探讨了殖民文化对非洲本土的语言、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试图寻找构建非洲主体性的方式。评论认为,这部小说继承了非洲口语文学传统,聚焦女性生活经验,展现了非洲女性被遮蔽的生活经验,是了解非洲女性真实生活的绝佳机会。
法图·迪奥梅,是当代备受瞩目的非洲裔法语女性作家。1968年出生于塞内加尔的尼奥焦尔,求学期间,接受法语教育并对法国文学产生了兴趣,其后在达喀尔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于1994年前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深造。2003年,迪奥梅凭借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大西洋的肚子》进入公众视野,这部畅销小说也被翻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2006—2019年间,她陆续出版了《凯塔拉》《我们未完成的生活》等作品。《桑戈马尔守夜者》是她最新的长篇小说。
11.《不再等待戈多:贝克特的最后岁月》
[法] 迈利斯·贝瑟里,海天出版社,彭怡 译
正如该书名所示,《不再等待戈多》是爱尔兰荒诞派作家、《等待戈多》作者贝克特的个人传记,聚焦他生命晚年最后几个月。与一般传记不同的是,该书以虚构的小说笔法写成,作家用第一人称视角回溯了贝克特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人生最后一段日子,贝克特住进巴黎一家养老院,罹患疾病,孤独一人,在自知行将就木之际,他开始不断追忆往昔的岁月。浮现在他脑海的是曾经的恋人、朋友、亲人、工作伙伴、文学生涯的导师……法国新生代作家、纪录片节目制作人迈利斯·贝瑟里用独白与絮语,将贝克特人生中尘封的往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如纪录片那般带读者走进作家的私人世界。
12.《缝衣曲,1941》
[美]多萝西·帕克,中信出版社,企鹅兰登中国出品,兰莹 译
多萝西·帕克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界的女战士,她喜欢用犀利幽默、讽刺直率的语言,在“失落的一代”、没有观点的世界里直率地调侃人性的弱点。这样一位重要作家却一直没有中文译本,此次由企鹅兰登中国出品的《缝衣曲,1941》弥补了这个缺憾。该书精选多萝西·帕克具有代表性的22个中短篇小说,涉及两性关系、阶级矛盾等,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愤世嫉俗和多愁善感。
多萝西·帕克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是一名诗人、编剧、评论家和讽刺作家。她自1925年起为《纽约客》供稿,开始进入美国大众读者的视野。她的短篇小说《高个儿金发女郎》曾获“欧·亨利最佳短篇小说奖”,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两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剧本。评论认为,多萝西·帕克的文风简短有力、风趣夸张,仿佛严肃探讨社会问题的政客身着刺眼亮丽的潮服。
- 关注|2022年5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2022-05-18]
- 2022年第一季度网络文学新作推介[2022-04-29]
- 关注|2022年4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2022-04-14]
- 关注|2022年3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