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手拯救变热的地球
拿到《零碳中国》这本书,浮想联翩。不禁想到《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些近年越来越频见的词汇,它们到底意味什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正是陈楸帆这本具有科普色彩的科幻小说要讲的。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而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中和和碳达峰简称双碳。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零碳中国》就是围绕双碳来展开的,用科幻的方式,深入浅出讲解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及它们的意义。这本书,是以小朋友的视角写的,因为现实的小读者,是能生活到那个零碳时代的到来的。小说写小朋友们参观实验室,访问未来城市,亲眼看到这样的举措,对缓解温室效应,保护地球免遭灭顶之灾,产生的重要作用。书中借他们一个亲手的虚拟操作,展现了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气候剧变,洋流改变,极端炎热和旱冷,洪涝,旱灾,粮食歉收,山火,风暴,海冰消失,雨林消失,流行病爆发……人类到灭绝边缘,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到灭绝边缘。这种后果,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所带来的。是石油和煤炭等的使用,使得地球气温不断升高。我们乘坐一次电梯,也会产生碳排放,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在地球气温升高中负有责任。
如何拯救地球和它上面的生命?《巴黎协定》为全世界定下目标:本世纪来,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就中国来讲,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使得全球碳中和时间将提前5到10年,温升目标可降低0.2到0.3摄氏度,利用各种新能源,把90%的温室气体清零,打破胡焕庸线的魔咒,实现东西部的均衡发展和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这些情况,都在《零碳中国》中一点点说清楚了。
小说介绍了达到目标的手段,比如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塔,把西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要广泛利用光伏发电,以及光热发电,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小说将工作原理也清晰地道来,并描述了壮观的光电转换场面。此外,还详解了可控核聚变设施,或人造小太阳,如何把原子中的能量稳定地释放出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也就控制了碳排放。
小说虚构了一座“绿城”,来描述2060年的零碳生活,绿城,即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它是一座零碳城市。这里一切都是绿色的。有可降解材料机器人,有人造宠物,有元宇宙,有智能电动热泵,有智慧城市大脑,有无处不在的感应器,有可编程城市交通系统,有自动化工厂和生态农场,还有小型核动力装置和先进生物燃料等提供长途货运和客运的动力,有固碳塑料的广泛使用。不过,小说也描写了零碳城市遭到“黑金军团”的威胁,可以将之理解为残存的石油煤炭利益集团。
读罢小说,我感到,它不仅揭示了控制碳排放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还讲述了一些重要的情况,值得认真对待。
第一就是对未来和变化要予以关注。我们生活在一个未来入侵现实的世界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化。我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未来的趋势,才能更好地生存。很多东西可能会淘汰,比如这本书里讲到的空调和化肥。而新的东西不断产生。比如绿碳账户,如果不了解这些新事物,在未来会很难生存,也会丧失发展机会。
第二是对科学技术要高度关注。科技正在成为生活的第一现实。离开了科技应用,可以说寸步难行。在现代社会,文科生要了解理工科的知识,所有人都要有基本的科技素养。要知道前沿科技领域正在发生什么。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会因为科技而改变,如书中讲到的衣服鞋子都因为碳达标碳中和而改变,跟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了。当然不仅是会用AR隐形眼镜、吃打印生产的人造肉那么简单,还要用科学的精神,来破除迷信。
第三是对人文的关注。像这部小说,浸透了人文的情怀,充满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哲思。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演进,并不仅仅带来好处,还会产生破坏效应,甚至将人类置于巨大危险中。所以在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同时,还需要有好的制度建设,提升精神的质量,如绿城里做的那样,这体现了“科技向善”的理念。现代化需要有现代的伦理道德,而像黑金集团那样的势力,代表的是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是要去粉碎的,这不是在实验室里搞出一个新产品那么简单。
小说最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拯救世界的英雄。因为救自己和救世界是不可分开的。整个世界的走向最终会落到个体的命运上。小说讲到了盖亚算法、盖亚系统,说生命是一种行星层次上的现象。生命存在超过了30亿年,地球是活的。树木、昆虫、哺乳动物、微生物等等都共存在这里。只有生命作为一个整体,世界才有意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地球系统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既无恶意也无关爱,只是任凭其生生不息。进一步,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宇宙137亿年大爆炸产生的微粒,因此更重要的是,通过零碳社会的建设,深入理解了“天人合一”。
读小说的时候,我刚好看到一则新闻,恰像是对小说的注脚:6月2日,我国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修建的首条等级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通过光伏发电取代柴油机发电抽水灌溉沿途防护林,实现了公路零碳排放。它可以实现每年减少柴油消耗1000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3410吨左右。如果考虑沙漠公路两侧碳汇林带的固碳能力,按一公顷一年6.4吨测算,整个防护林带可以实现年固碳两万吨,可以用来中和我们过往的车辆碳排放,真正实现零碳沙漠公路。这再次说明了,科幻正在迅速成为现实,未来就在身边发生。
- 科幻小说接龙大赛开启[2022-06-24]
- 陈楸帆谈人工智能与科幻写作[2022-06-13]
- 科幻现实主义的创新之路[2022-06-09]
-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文化价值 [2022-06-07]
- 陈楸帆:乱弹元宇宙,科幻?骗局?还是未来?[2022-05-09]
- 王瑾:科幻的饭与暖[2022-05-05]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本科幻小说[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