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只写过五副对联吗?
《中华读书报》8月23日发表的薛林荣《鲁迅一生所写的五副对联》(以下简称“薛文”),以我掌握的资料来看,其中存在若干错误以及值得商榷之处,特写篇短文来纠正它,以免以讹传讹。
薛文的第一句话“鲁迅一生共写过五副对联”就有问题。鲁迅这么大的作家,谁能断定他一生中一共只写过五副对联呢? 最多,也只能写你自己只知道他写过五副对联吧! 而且,这个“写”字也用得很不好,混淆了“撰写”和“书写”的区别。薛文所说的五副对联中,有三副是鲁迅书写前人的对联(包括集句),另一副赠郁达夫的对联我认为很可疑,详见下文。
关于鲁迅书写的夏穗卿“帝杀书飞”一联,夏氏“故用僻典,令人难解,可恶之至”(鲁迅语),连梁启超也看不懂,说是“无从臆解”。薛文说:“但这两个典故的出处却被倪墨炎先生破解了。”事实是,第一个“破解”这两个典故的,绝不是倪墨炎,而是本人陈福康。我当然早就看到了倪某的“破解”文章,但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没说过。现在既然薛文这样讲,我除了只能自惭于没有名气、人微言轻以外,必须摆出事实:最早破解这两个典故的拙文,发表于1983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七辑,题为《关于鲁迅手书夏穗卿一联》,后收于拙著《鲁研存渖》。至于倪某的所谓“破解”是在哪一年,薛文作者自应知道,白纸黑字,可以核实一下,看看我比他早了多少年。
这里枝蔓地提一句,当年我写文章时还没有电脑和数据库,为“破解”夏氏僻典确是费了不少工夫,因而看到后来者误以为是他人的“发明”,心里还真是不痛快。
关于鲁迅赠郁达夫的“横眉俯首”一联,我认为十分可疑。我们知道鲁迅书写过两首七绝《答客诮》《无题》给郁达夫,又写过一首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给郁达夫妻子王映霞。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回忆文章中,都多次写过这些,但他们各自文中从未说过鲁迅曾赠“横眉俯首”联一事。我们只是在1956年非学术性的上海某报上看到过一篇小文章《“孺子牛”的初笔》,写到那天吃完饭后郁达夫拿出一块素绢来请客人题字留念,说鲁迅就写了“横眉俯首”两句云云。那么疑问一,这么生动的一件事为何那次请客的主人郁、王二位都从不提起?(尤其王晚年写过很多回忆文章。)疑问二,绢比纸容易保存得多,为什么这块素绢后来却从没人见过? 疑问三,该报文章作者(署名“魏殷”)是谁? 此人是当年饭局的出席者? 还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都没作任何交代。另外,我们知道有着“横眉俯首”一联的那首七律,鲁迅曾分别书写赠送柳亚子和杉本勇乘。而薛文说赠郁达夫的那副联“字的上角写有‘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八个字”,不知此说所本何来,因为作者自己也在文中说:“笔者在各类鲁迅墨迹和研究资料中均未查找到这一书法图片和有关记录。”其实这八个字出现在鲁迅赠柳亚子字幅的题跋中。薛文还说他曾见荣宝斋印制的鲁迅“横眉俯首”一联,认为“应是从鲁迅赠送柳亚子的那幅完整的书法作品《答客诮》中抠出来,做成对联的”。但《答客诮》并没有书赠过柳亚子啊,而且《答客诮》中也并没有“横眉俯首”一联啊!
关于鲁迅赠瞿秋白的“人生斯世”一联,薛文说:对鲁迅和瞿秋白“人们评价:‘左翼文联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叶介甫)”。可是,“文联”是解放后才有的文艺界组织,鲁迅、瞿秋白的时候连这个名词还没有呢! 其实,原诗写的是“文台(坛)”。而且,这句诗的作者是茅盾,未刊,手稿已由茅盾儿子赠送丁景唐,今藏上海左联会址纪念馆。
关于鲁迅赠杨霁云一联,薛文一开头就说“已佚”,文章最后又说“已佚”,真是斩钉截铁。其实据我所知,该联一直都保藏得好好的,并非已佚。薛文还说:“鲁迅给杨霁云写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由于实物无存,一直以来也鲜有资料记录,仅《鲁迅年谱》(鲁迅博物馆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载,此联文是‘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不知何据。”请问,如果没有确实的根据,鲁迅博物馆的专家们岂会这样子写? 须知,他们编著的《鲁迅年谱》出版在杨霁云生前,而杨霁云本人就是鲁迅博物馆的顾问啊。而且,也并非“仅《鲁迅年谱》”记载了赠杨联的内容,至少在新版《鲁迅全集》日记卷的注释中都已明确地记载了。
鲁迅一生共写过几副对联?其实那是谁也答不上来的。但如果要统计我们今天能够知道的鲁迅写的(包括书写古人的)对联的数目,那么薛文说的“共写过五副”肯定是不对的。例如,鲁迅1918年4月19日日记载“晚往留黎(琉璃)厂取季巿印及所表(裱)字联”,第二天又记“晚往铭伯先生寓,病未见,交出季巿印及对联于其工人,属(嘱)转送”。这次鲁迅裱好送出的对联,薛文就没算进去。甚至我们现在完全知道内容的鲁迅对联,薛文也漏写了。如《挽丁耀卿》:“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来华表? /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此联早就收入《鲁迅全集》了。至于鲁迅书写古人的对联,薛文漏掉的更是不少,今我想得起来的就有鲁迅曾书写李贺诗联“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色无俗声”赠友人,鲁迅还书写过《诗经》中的对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赠友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