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J.M.库切《幽暗之地》:人性探索之旅
来源:文艺报 | 王敬慧  2024年04月22日09:29

《幽暗之地》(Dusklands)是库切的小说处女作,英文版发表于1974年。从小说结构看,该作品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由两部中篇小说故事组成的作品。两个故事的名字分别是《越南计划》和《雅各·库切的叙述》。

前者描写了越南战争期间一个为美国政府提供智库服务的高校学者尤金·道恩。因为工作需要,他要挖空心思发明一套攻无不克的作战计划书,帮助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占上风。工作中,他要揣摩自己的顶头上司,与此同时,个人生活中,他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妻子。后一个故事是一份18世纪布尔人雅各·库切在非洲腹地的探险日记的译本。他的日记和报告原文是荷兰语,所以小说作者作为译者,负责将其翻译为英文。两个故事尽管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点,但是却探讨了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强势者容易出现盲区。当这些强势者想证明自己无比强大的时候,当他们认为自己在用文明征服野蛮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真正看清楚或者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与存在困境。

这两个相隔200年的故事互为映照,一层层剥去人类表面上附着的外衣,让复杂真实甚至可能丑陋的人性展现在读者面前,毫不留情地批判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和残酷的理性主义。尽管后半部小说是对家族历史的追溯,但是库切并非褒扬前人,而是展现了他冷峻的思考。小说不仅思想深邃,结构也很新奇与先锋,由报告、讲述、后记、证词附录、译本等不同文体构成。尽管《幽暗之地》是库切的第一部小说,但是小说的新颖结构与深刻哲思已经展现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这位作家在作品发表的9年后首次获得布克奖,29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中的现在时:战争的审判

作品出版之时,美国正处于越战之中。随着在越南的战事进入第10年,美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昂。在此作品创作期间的1972年,《时代》周刊的摄影师大卫·伯内特和越南摄影师黄功吾在越南战场拍摄了一张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从天而降的燃烧弹让一群孩子在路上惊慌地奔逃,一个没有了衣服的女孩哭泣着跑到最前边。女孩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哭泣奔跑的情景,让美国民众更加深刻地反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合理性与正义性。该照片获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奖,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民众和媒体的心态。

在作者库切看来,野蛮只会催生更多的野蛮,美国在越南发动的战争并不是在拯救越南人,而是政客们的阴谋诡计。政客们为了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而发动战争,而导致了平民的伤亡和牺牲。政客们往往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做出决策,而战争的代价却是由普通人民承担的。1970年代,库切本人在美国已经找到了教职,他和其他教师一起集会支持学生反越战示威,并因此被关入监狱。尽管第二天,所有示威者都被释放,被收监一日的记录对于其他美国本国教师没有影响,但是对于计划申请美国绿卡的库切产生了致命影响。因为这次事件留在警察局的案底记录导致库切多年绿卡申请无果,创作和发表这本小说的阶段就是库切为此饱受煎熬的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越南计划》是对美国当时状况的现在时记录,描述了一个心理出现问题的美国政府招募人员尤金·道恩。其实在这个人物生平中,读者可以看到库切本人的影子,比如尤金·道恩与库切一样都出生于1940年,父亲曾经参加过战争,母亲比较强势,和妻子感情不和等等。当然小说创作就是虚实相间,小说的情节完全出于库切的想象。在那个充满政治矛盾与社会动荡的年代,主人公的工作就是在战地后方——杜鲁门图书馆的地下室,从事越南战争的文字宣传工作,以配合政府打心理战瓦解敌人士气。一方面,他要让美国士兵坚信这是一场正义之战;另一方面,他要让越南民众接受美国入侵越南是为了帮助越南人民获得民主的理念。作为战争的代言人和设计师,道恩与暴力为伍,最终陷入精神崩溃。究其原因,尽管他不上战场亲手杀人,但是他会“颤抖地、汗流浃背地”看到战场上传回来的文字和图片——美国特种兵拎着越南人的头颅当作战利品炫耀,越南战犯被放在笼子里示众……目睹着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他还要用文字为武器,试图为战争找到正义的借口,最终,他陷入精神的崩溃也是必然。通过尤金的经历,作者也引发读者思考战争对个体心理的摧毁。暴力的影响力就是产生更多的暴力,他开始产生妄想症,认为妻子背叛了他,并劫持了自己的孩子。当警察包围他所住的汽车旅馆时,尤金竟然刺伤了自己的儿子。最终,尤金·道恩被关进精神病院,与那里的心理医生讨论他的心理战文字创作理论,思考着他的状态到底是谁的错。

小说中的过去时:殖民者的残酷

《幽暗之地》的另一个部分《雅各·库切的叙述》深入挖掘了与作者同姓的荷兰裔祖先的殖民经历。故事讲述的是过去的过去,因为根据小说里的介绍,此部分的编者名字是S.J.库切。故事发生的时间要追溯到1760年。主人公雅各·库切在南非拥有一个大农场,并拥有一支由霍屯督人组成的奴隶队伍。他带领这支队伍进入未开发的布须曼人领地进行狩猎探险,以寻找大象并获取象牙。在他看来,霍屯督人是“次等人”,布须曼人则是“动物”,即使作为奴隶也是无用的,所以布须曼人可以是“猎杀对象”。雅各·库切还用他的基督徒视角来为所发生的暴行开脱,认为布须曼人残忍地对待动物,那么他们自己也应该像动物一样被猎杀。

然而在布须曼人的部落领地,许多霍屯督奴隶离开了患病的雅各·库切,好在有一些善良的布须曼人照顾了他。但是,他康复之后回到家,又带着更多的霍屯督奴隶回来寻找并屠杀了整个布须曼部落,包括曾经在他病中照顾过他的布须曼人。读者被带入了18世纪的南非,目睹了南非原住民霍屯督人与布须曼人之间的血腥冲突,也目睹了殖民者对南非原住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在这部分中篇小说中,作者并非歌颂祖先的功绩,而是强调了殖民主义的暴行和人性的黑暗面。包括英国殖民者,也并非文明的播种者。比如当英国人诽谤南非荷兰人时,书中人物犀利地指出英国人殖民南非也是为了利益。

因为贪婪地要拥有,殖民者将一望无垠的土地分割为无数的果园和农场,他们要让本来无尽的资源变成有限可数的:“当我们无法圈起它们并对其进行计数时,我们会通过其他方式减少其数量。我杀死的每一个野生动物都跨越了荒野和数字之间的界限……我是一个猎人,一个荒野的驯化者,一个计数的英雄。不懂数字的人就不懂死亡……现在枪已经来到了他们中间,土著部落注定要灭亡,不仅因为枪会杀死他们大量的人,而且因为对枪的渴望会使他们疏远荒野。”这些通过日记讲述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殖民者雅各·库切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其他文体所不能展现的真实,真实暴露了一些人类贪婪与种族歧视的丑陋面目。这种不带作者个人感情色彩、客观真实的叙述方式,激发着读者的反思,因为只有通过对过去的深刻反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当下的挑战,为未来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尊重生命的文明人”

《幽暗之地》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的小说,通过两个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历史中人为造成的黑暗。在不同的时空之中,总有一些贪婪的人想尽办法把无限的供给变成有限的供给,为了追求利益而人为地制造短缺和恐惧。18世纪殖民强权者的残暴与20世纪美国霸权对越战争所要面临的道德审判遥相呼应,它们都引发着读者对野蛮性的深刻反思。“野蛮是一种生活方式,蔑视人生命的价值,从别人的痛苦中得到感官的快乐。”从小说中这个判断标准来看,在雅各生病时照顾他的布须曼人不仅不是落后的“动物”般的物种,反而是更加真诚尊重生命的文明人,因为他们不会蔑视生命,也不会看着别人的痛苦坐视不理。

《幽暗之地》的阅读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深刻含义。这部小说不仅令人反思南非历史和美国历史中存在的错误和残暴行为,更提醒读者,任何当前的行为和决策同样也将被未来的后人以同样的眼光审视。作为一部富含哲思的文本,《幽暗之地》深刻探讨了恐怖的本质。恐怖不仅仅是战争带来的恐怖,更是一些自认为高大、优质的人群强加给另一个群体的恐怖。这部小说召唤着读者去审视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以期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明智地行走。同样,库切也在继续思考,在6年后出版的《等待野蛮人》中,他对该主题进行了更加寓言化的表达。

(作者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