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与文学批评
复杂心智不可能通过自动训练产生,它需要经受其他心智的教育,复杂心智需要在与其他复杂心智的环境关系中慢慢生成。
2020-07-01
-
批评的况味
现在,我们走到了小径分叉的路口。
-
伦理性介入:虚构叙事及小说批评的意义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一向幽深古怪,却有点直肠子,著名的精神进化四段论 “审美的人——政治的人——伦理的人——宗教的人”,就来自他的发明。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批评”
《文学报》开设“新批评”栏目已经很多年了,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和作者,我的受益是很大的,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让我在文学的环境中能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这些话语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反响,无论是赞成或批驳我的观点的意见,都是我的荣幸,因为它能够更加促使我思考深层的问题,让真正的批评精神发扬光大。
-
钱理群:关于“同时代人”的两点随想
我刚从贵州赶来开会。
-
为平平无奇的易帜者喝彩
文学的易帜者,天然地带有异质性。
-
非虚构写作与田野考察
非虚构写作就是大地写作 自十年前《人民文学》开设“非虚构”作品专栏以来,呼吁作者离开书斋与二手经验、直面大地的写作正在成为常识。
2020-06-22
-
文字游戏难出好文学
有几类文字常常为人津津乐道,但具体内容又往往很难被人记住,例如同音文、集句诗、回文诗以及宝塔诗等。
2020-06-22
-
现实不是只有正面没有反面
现实越来越不好写了,也越来越不想看了,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
对谈:异质性与技艺之间
黄德海:此前,关于异质性我们大概梳理出一个轮廓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贯穿于写作过程中的偶尔的变化”,“作品序列中的一次次意外”如何辨认?也就是说,异质性的辨认,并非不言自明的,而是需要某些可见的特征或辨认方式。
-
创造优质的汉语
希腊语中有一个词:barbro,既指野蛮人,也指不会说话的结巴。
2020-06-20
-
舒玲娥:文学还乡的路径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
2020-06-18
-
何为“异质性”?
如何在基本认知(或曰常识和已知)中发现已知的阴影和未知的深渊,并将已知和未知展现为与世界关联的切肤之痛,这才是“异”的关键。
-
刘复生:文明论与当代历史小说
编者按 在现实主义文学疲软的情况下,八十年代末以来,历史小说成为文学出版和影视改编的宠儿,在追求历史真实和阐释历史的名义下,以隐喻的方式持续地回应现实诉求,进行着饱含意识形态判断的表达,打开了理解现实的另外的可能性。
2020-06-15
-
赵天成:“故乡+故事”的公式
上世纪20年代的左翼文学创作中,曾有论者总结出一个“革命+恋爱”的公式。
2020-06-12
-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概念”
“50后”金澄宇的《繁花》首发于《收获》杂志,八年来一再重印,已悄然过百万册。
-
从何结束——无法终结的长篇小说结尾
任何叙事都面临一个如何结束的问题,如何将已经展开的叙事内容进行一个合理的、恰到好处的收束,这一直是一切艺术作品的难题。
2020-06-11
-
城市文学:破局而立的新机遇
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蔓延到了新的一年,一时之间各界都在忙碌应对。
2020-06-11
-
勇做文学审美范式的“破壁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
周敏: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教育危机与深度阅读的可能
编者按 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纸质阅读被“读屏”大大挤压,当代青年深度阅读行为的式微是现今文学教育面临的最大危机。